血沃太平花

第一部:華夏文脈開太平 九州離析萬民殤 第11章:玲瓏點竅 陰兵劫營(九)(1/3)

    1918年1月24日子夜,三原城內西南紅房巷,染坊玲瓏閣。

    “接下來,咱們分解當下三原的形勢。”晏平放下酒碗後,又手握木條,抬手一指地圖繼續說道。

    “大家想想,三原此地如何?

    “三原古城,始建於元朝至元二十四年(注:1287年),當時城肖鍾形,北臨清峪河,河岸深十丈,其險天然,可據為城壕。城牆周圍九裏一百八十步,這也就是咱們現在所看到的三原城的南城.

    “入明以後,三原商賈雲集,因南城已再難容納,而清峪河以北人煙湊集之密幾與南城相當,所以嘉靖二十年(注:1541年),時任巡撫謝藍增築北城。北城雄踞清峪河北岸,兩城南北夾河對峙。萬曆年間少保溫純修葺城池時,為方便居民往來,在河上興建龍橋,使南北兩城相連,從而成就了如今三原南北二城跨河而立的布局。而且,有明一朝,在南北雙城之外,三原的四關城池也漸次修成。

    “西關城,較為重要,為通三邊必經之地,明初即築郭城,周一裏六分。

    “東關城,創自明崇貞八年,周三裏三分。

    “北關城,即北城,有甕城而無關城。

    “南關城,形肖鍾鈕,如今隻有其名,隻見街巷而不見關牆。

    “之後清鹹豐四年(注:1854年),重新修葺城池。也就是當下所見的三原南北二城的城牆,牆高3丈餘,基寬3丈,頂寬7尺,堅實牢固。城牆築墩台、女牆垛口千餘處,繞城築壕池,深3丈,寬5丈。兩城樓櫓相望、易守難攻。

    “由此,經元明清三朝更迭,五百餘年經營,如今的三原,已經是南北雙城四關十四街五十九巷,其規模形製不僅冠蓋渭北,即使在陝西各縣中也是首屈一指。

    “三原城內向來人文薈萃,元延佑七年(注:1320年)所立的學古書院和明弘治七年(注:1494年)所立的宏道書院,這兩處書院,咱們幾人也都很熟悉了,其規模之宏大,在陝甘數省影響之遠,是眾所周知的事情。有此文脈,當年年羹堯任陝甘總督時,特請將陝西督學從西安移至了三原,從此陝省的學台衙門不在省城西安,而是設在了這三原城內的察院門街。

    “最明顯的一點,還是三原的富庶!

    “元明兩朝,三原就已經富甲渭北。特別是前清同治六年(注1867 年)陝甘回亂之後,關中各縣縣城多有毀損,尤其鄰縣涇陽經曆城破之痛,損失至為慘重。而三原因牆高壕深,固守堅城,而幸免於難,保全了全城百姓和數百年集聚的商賈資財。待戰亂平複後,僅涇陽一地的布商徙居三原者就甚眾,其餘各縣各類商家多有跟從,因此三原自此以後日益繁盛。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