暢銷圖書5

4.風水與羅盤(1/5)

    8.風水與羅盤

    一、羅盤的構造

    羅盤又叫羅經,是風水師看風水的主要工具。左圖是一個香港產二十九層綜合盤。

    羅盤由三大部分組成:

    (一)天池:也叫海底,亦就是指南針。羅盤的天池由頂針、磁針、海底線、圓柱形外盒、玻璃蓋組成,固定在內盤中央。圓盒底麵印中央有一個尖頭的頂針,磁針的底麵中央有一凹孔,磁針置放在頂針上。指南針有箭頭的那端所指的方位是南,另一端指向北方。

    天池的底麵上(海底)繪有一條紅線,稱為海底線,在北端兩側有兩個紅點,使用時要使磁針的指北端與海底線重合。

    現代羅盤的海底繪有十字線,十字線頂部分別印有東南西北,使用時應使磁針的指北端指向海底十字線的北端,並使磁針與海底的南北線重合。

    (二)內盤:就是緊鄰指南針外麵那個可以轉動的圓盤。內盤麵上印有許多同心的圓圈,一個圈就叫一層。各層劃分為不同的等份,有的層格子多,有的層格子少,最少的隻分成八格,格子最多的一層有三百八十四格。每個格子上印有不同的字符。羅盤有很多種類,層數有的多,有的少,最多的有五十二層,最少的隻有五層。

    羅盤的各種內容分別印刻在內盤的不同盤圈(層)上,是羅盤的主要構成部分。各派風水術都將本派的主要內容列入羅盤上,使中國的羅盤成了中國術數的大百科全書。

    (三)外盤

    外盤為正方形,是內盤的托盤,在四邊外側中點各有一小孔,穿入紅線成為天心十道,用於讀取內盤盤麵上的內容。天心十道要求相互垂直,剛買的新羅盤使用前都要對外盤進行校準才能使用。

    指南針是測量地球表麵的磁方位角的基本工具,廣泛用於軍事、航海、測繪、林業、勘探、建築等各個領域。

    羅盤實際上就是利用指南針定位原理用於測量地平方位的工具,羅盤在風水上用於格龍、消砂、納水和確定建築物的坐向。

    二、羅盤的演變簡史

    在指南針發明以前,古人是用天星來辨別方位的,晚上通過觀察北極星定方位,白天通過日影來分辯方位。很早的時候,我們的祖先就發明了指南車和日圭用來分辨地平方位。日圭就是最早的羅盤。

    在指南針發明以前,地平方位不可能劃分得很細。隻能用北、東北、東、東南、南、西南、西、西北八個大方位來描述方向和方位。風水術上用八卦來表示:坎卦代表北方,艮卦代表東北方,震卦代表東方,巽卦代表東南方,離卦代表南方,坤卦代表西南方,兌卦代表西方,乾卦代表西北方。

    日圭定位則將地平麵均分為十二個等份,用十二地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來表示方位。

    隨著加工業的發展,磁針由原來的匙行轉變為針形,並由水浮磁針轉變為用頂針,使指南針的測量精度發生了質的變化。唐代,楊筠鬆將八卦和十二地支兩大定位體係合而為一,並將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天幹除了表示中宮位置的戊、己二幹外,全部加入地平方位係統,用於表示方位。於是,地平麵周天三百六十度均分為二十四個等份,叫二十四山,每山占一十五度,三山為一卦,每卦占四十五度。二十四山從唐代創製後,一直保留到現在。所以,地盤二十四山是楊盤的主要層次之一。北方三山壬、子、癸,後天屬坎卦,先天屬坤卦;東北三山醜、艮、寅,後天屬艮卦,先天屬震卦;

    東方三山甲、卯、乙,後天屬震卦,先天屬離卦;東南三山辰、巽、巳,後天屬巽卦,先天屬兌卦;

    南方三山丙、午、丁,後天屬離卦,先天屬乾卦;西南三山未、坤、申,後天屬坤卦,先天屬巽卦;

    西方三山庚、酉、辛,後天屬兌卦,先天屬坎卦;西北三山戌、乾、亥,後天屬乾卦,先天屬艮卦。

    三、羅盤上的哪些層次屬於楊盤?

    楊公作為贛南楊公風水術的祖師,不但創造了完整的風水理論,對風水術的工具羅盤也進行了合理的改造。

    地盤二十四山盤是楊公創製的,楊公之前沒有完整的二十四山盤,隻有八卦盤和十二地支盤。漢代的羅盤最然也有、八卦、地支和天幹的標記,但不是均分度數,而是將天幹、八卦和十二地支分成三層,所占度數不一致。楊公將其重新安排,把八卦、天幹、地支完整地分配在平麵方位上,是一個劃時代的創造。

    地盤二十四山的挨星盤,即七十二龍盤,是楊公晚年創製的。楊公通過長期的堪輿實踐發現:陰陽五行普遍存在於四麵八方,陰陽五行的分布按照八卦五行屬性來確定與實際情況不符,用陰陽龍來格龍過於粗糙,通過反複研究,為十二地支配上天幹,用納音五行來表達龍的五行屬性,稱為“顛顛倒”五行。《青囊奧語》中“顛顛倒,二十四山有珠寶;倒倒顛,二十四山有火坑”中所說的“顛顛倒”就是指七十二龍的納音五行。

    漢代羅盤

    天盤也是楊公創製的。楊公在堪輿實踐中發現用地盤納水有較大的誤差,根據天道左旋,地道右旋的原理,創製了天盤雙山用於消砂納水。羅盤中隻有天盤是雙山,其他盤是沒有雙山的。古人認為,龍是從天上來的,屬於天係統,為陽。水在地中流,屬於地係統,為陰。由於天地左右旋的相對運動而產生的位移影響,所以用於納水的天盤理應右移,故楊公將其在地盤的方位上向右旋轉移位7.5°。

    雙山五行是三合五行,天盤壬子同宮,癸醜同宮,艮寅同宮,甲卯同宮,乙辰同宮,巽巳同宮,丙午同宮,丁未同宮,坤申同宮,庚酉同宮,辛戌同宮,乾亥同宮。雙山正中正對地盤的十二地支中央。十二地支按照生旺墓三合成局,即申子辰三合水局,寅午戌三合火局,巳酉醜三合金局,亥卯未三合木局。辰戌醜未分別是水、火、金、木的墓庫,是龍水陰陽交媾的重要場所,稱為四大水口。

    所以,地盤、天盤和七十二龍盤三者合在一起被俗稱為“楊盤”。

    後來宋代賴布衣引進二十八宿天星五行,增設了人盤,專用與消砂出煞。人盤的二十四山比地盤二十四山逆時針旋轉了7.5度。

    人盤又叫做“賴盤”。

    先天十二支

    據《曆法資料》:“相傳天皇氏創幹支,伏羲氏作甲曆,黃帝氏命大撓作甲子,太吳氏設曆正,顓頊氏作新曆,帝堯氏命義和敬授人時,期三百有六旬又六日,以閏月定四時而成歲。夏後氏頒夏曆為中國正朔之惟一標本。”由此可見,先天十二支是源於天皇氏創幹支。

    曆法資料是科學的最靠得住的曆史資料。夏後氏頒的夏曆,即中國自古迄今用的農曆,是根據黃道和白道推算的陰陽合曆。雖然經過了多次的改變推算方法,如明代的大明曆和清代的授時曆。倡“期三百六十六日,以閏月定四時”,與現在的“期三百六十五日餘”,基本上僅相差毫厘,可說是沒有改變。

    期三百六十六日,是用土圭觀日影的日景方位訂定的。正朔,也是用土圭觀月影的極星方位訂定的。所以在帝堯時中國就已經有了土圭和土圭法。

    《周記》說:“以土圭之法,測土深,正日景,以求地中。”東晉郭璞《葬書》說:“土圭測其方位,玉尺度其遐邇。”《陰契陽符》說:“……而土圭有神器之稱。”說明了周朝、東晉、宋代都用土圭,直到民國初年,民間用來校正時鍾的日昝,還是土圭沿用下來改進的。不過漢代司南以前的土圭是日景方位,因為還沒有發現磁針。司南,六壬盤以後(發現了磁石)的土圭是磁針方位。無論是哪一種土圭的盤麵都是用十二支注記方位而不是用先天八卦注記方位。而且十二支是天皇氏所作,先天八卦是伏羲氏所作,天皇氏先於伏羲氏,所以十二支先於先天八卦的創作。所以先天八卦的方位可能是根據十二支方位訂定的,若說是先天十二支源於先天八卦是不正確的。

    孔安國《周易注》說:“洛書者,禹治水時,神龜負列於背,其數至九,禹遂因而第之,以從其類。”因而洛書是夏代所作,更是後於天皇氏的作幹支。明代徐善繼《人子須知》說:“天幹源於河圖,地支源於洛書。”更加是不正確的。

    十二地支命名為先天十二支,也是不恰當的,既有先天十二支,就應該有後天十二支,沒有後天十二支,就應稱為十二支,不應稱為先天十二支。

    十二支命名,蔡邕《獨斷》說:“支,枝也,其名一十有二,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戊亥是也。”

    十二支含義,《史記·律書》有這樣說:“子者,滋也,言萬物滋於下也。醜者,紐也,言陽氣在上未降,萬物尼紐未敢出也。寅,言萬物始生,然也。卯,卯之為言,茂也,言萬物茂盛也。辰者,言萬物之娠也。已者,言陽氣之巳盡也。午者,陰陽交也。未者,言萬物皆成有滋味也。申者,言陰用事申賊萬物也。酉者,萬物之老也。戍者,言萬物盡減也。亥者,該也,言陽氣藏於下,故該也。”

    十二月建十二支配卦:

    《協紀》有雲:

    正月建寅,泰卦。月令孟春。鄭注曰:孟春者,日月會於娵訾,而鬥建寅之辰也。正月三陽之月。泰,三陽之卦,故以配之。

    二月建卯,大壯卦。月令仲春。鄭注曰:仲春者,日月會於降婁而鬥建卯之辰也。二月,四陽之月。大壯,四陽之卦,故以配之。

    三月建辰,夬卦。月令季春。鄭注曰:季春者,日月會於大梁而鬥建辰之辰也。三月,五陽之月。夬,五陽之卦,故以配之。

    四月建巳,乾卦。月令孟夏。鄭注曰:孟夏者,日月會於實沉而鬥建巳之辰也。四月,純陽之月。乾,純陽之卦,故以配之。

    五月建午,卦姤。月令仲夏。鄭注曰:仲夏者,日月會於鶉首而鬥建午之辰也。夏至,一陰始生。姤,一陰之卦,故以配之。

    六月建未,遁,二陰之卦,故以配之。

    七月建申,否卦。月令孟秋。鄭注曰:孟秋者,日月會於鶉尾而鬥建申之辰也。七月,三陰之卦,故以配之。

    八月建酉,觀卦。月令仲秋。鄭注曰:仲秋者,日月會於壽星而鬥建酉之辰也。八月,四陰之月。觀,四陰之卦,故以配之。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