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梁一夢 虞美人傳

第七十章 鸞台宴(中)(1/3)

    到了第二天晚上,蕭繹果然在建康城的鸞台酒樓設了宴,包下了整個酒樓,說是與民同樂。

    陳虞華走到鸞台前,抬頭看著這舉世聞名的酒樓,雖然她沒聽說過。自從元宵張燈之俗形成以後,曆朝曆代都以正月十五張燈觀燈為一大盛事。

    南油俱滿,西漆爭燃。蘇征安息,蠟出龍川。斜暉交映,倒影澄鮮。六層高酒樓處處張燈結彩,歌舞奏樂已經開始。街道上也有舞樂表演者,遊玩觀燈的百姓更是熙熙攘攘,通宵達旦,盡情歡樂,熱鬧非常。

    元宵節應該是在唐代發展成為盛況空前的燈市,中唐以後,已發展成為全民性的狂歡節。唐玄宗時的開元盛世,長安的燈市規模很大,燃燈五萬盞,花燈花樣繁多,皇帝命人做巨型的燈樓,廣達20間,高150尺,金光璀璨,極為壯觀。唐代是實行宵禁的,夜晚禁鼓一響就禁止出行,犯夜要受處罰;唯獨在上元節,皇帝特許開禁三天,稱為“放夜”。沿至宋朝,張燈由三夜延長至五夜,燈彩以外還放焰火,表演各種雜耍,情景更加熱鬧。

    但是,現在還是南北朝時期,煙火倒是也有,隻是不那麽多。如今蕭繹兵馬大權在手,大家進了建康城也就暫時聽他的,所以蕭繹一聲令下,說今晚大家可以通宵玩鬧,一掃戰爭帶來的晦氣。

    百姓們容易滿足,隻要有點高興事,誰也都希望過歡樂日子。於是各自從自己家裏出來,無論貴族還是平民,隻要是京都少女全都載歌載舞,萬眾圍觀。遊人集禦街兩廊下,奇術異能,歌舞百戲,鱗鱗相切,樂音喧雜十餘裏。大街小巷,茶坊酒肆燈燭齊燃,鑼鼓聲聲,鞭炮齊鳴,百裏燈火不絕。

    陳虞華也被這節日氣氛給感染了,之前的血腥氣都被焰火衝刷掉,仿佛太平盛世又悄然來臨。

    這六層高樓被蕭繹整個包下,一層層坐著的都是軍人,將領,王室宗親或者朝臣貴胄。其實在明清之前,國內雖然也宣傳禮教跟男女大防,但是並沒那麽嚴重跟誇張。女孩子依然可以三五成群地逛街,也能定期會個閨蜜。家裏來了男客人也可以見見,像陳虞華這種公然勾肩搭背的倒是沒有,但偶爾散個步,約約會的也是不少。就像是蕭繹的宴會上也有不少貴族的夫人小姐,但她並不認識。

    剛進酒店的門,掌櫃的親自來接,說蕭繹他們在頂樓,讓幾位上去。

    陳虞華跟在陳霸先跟陳蒨後頭上樓,一路沿著樓梯往上走。走在燈火通明人聲鼎沸的酒樓上,透過樓梯縫隙往下看眾人的笑顏,仿佛自己正走向權力的巔峰。

    自古至今,人都在分三六九等。從最底層,走到最高層,就連酒席的分排,也都彰顯著人生而不等。陳虞華心中好笑,自己何以如此多沒用的感慨。

    到了頂樓,陳虞華見蕭繹等人都到了。人群裏掃了一眼,遠遠地就看到溧陽公主跟她招手,公主身後站著的正是樓善。樓善也對她笑了笑打了招呼。

    陳虞華也對倆人招了招手,但是沒過去,跟著陳蒨坐到沿街的一處桌子,旁邊便是窗戶,正好能看到風景。

    陳虞華坐定之後,往人群裏掃過去,想起蕭繹有個老婆叫徐昭佩,很有名,是曆史上著名的“徐娘半老”典故來源者。可看了幾眼沒看到,琢磨了一下時間,大概這徐娘已經領了盒飯了。死了吧,唉,可惜沒見識到她的半麵妝。

    再看蕭繹,他正在跟旁邊的人說話。蕭繹是梁武帝蕭衍的第七個兒子,小名喚作七符,名字也是沒sei了。相傳當初蕭衍夢見一獨目僧手執香爐,對他說要托生在王宮。後來蕭衍與蕭繹之母有了一次浪漫的邂逅,《南史?梁本紀下》上這樣寫道:“既而帝母在采女次侍,始褰戶幔,隨有風回裾,武帝意感幸之。”就是說,一個侍女早上給皇帝來開床上的帳幔,突然吹來一陣風,吹的她衣裙飄飄,很美,於是受到了武帝的寵幸。後來更玄,這位侍女夢到月亮落到自己懷中,懷孕,生下了蕭繹。出生時整個屋子香氣彌漫,胎衣都是紫色的,可惜的是蕭繹出生後就患眼疾,救治無效,一隻眼瞎了,不過這也才和老爹的夢境相合。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