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之新帝國

第756章民心所向(1/3)

    南京城

    自從夷陵之戰傳來,南京城就持續陷入巨大的不安之中。

    這一座城市,剛剛被華夏軍占領,因為他們輕徭薄賦的政策,都令百姓得到了休養,也都令這些百姓,開始逐步忘卻了在城外孝陵的朱家皇帝,而是在侍奉來自山東的劉家皇帝了。

    對於這些百姓來說,誰當皇帝都一樣,他們依舊是要納稅的,對於這些老百姓來說,隻有一樣事情是永恒不變的,這就是納稅和死亡。

    也就是因為有了這種想法,許多人對於城頭變幻大王旗,其實是處於一種隨遇而安的態度。

    很多的老百姓,並不會因為他是一個大明的百姓而自豪,也不會因為它是一個華夏帝國的百姓而自卑,這是因為他們根本就沒有考量這方麵的事情,大明有上億的百姓,這上億的百姓中,估計有九千九百九十萬要考量的,就是如何填飽自己的肚子,填飽自己的肚子,才考量其他的問題,才考量該向哪一位皇帝效忠,才會講禮儀廉恥,倉稟而知禮樂。

    大明已經在中原這片土地上,紮根二百多年了,深入人心,但是他這幾十年的政策,實在是不行,官場腐敗,社會黑暗,民不聊生,許多百姓都到了活不下去的地步。

    所以當劉家的天子昂然進入南京城,擔任新的皇帝之時,許多人也都是麻木不仁的,可能他們自己也都意識到一點,這就是無論由誰人當皇帝,他們都必須繳納賦稅和徭役。

    他們在想的就是,在肚子都填不飽的情況下,如何滿足官府的賦稅和徭役。

    但是劉家天子好像有那麽一點點的不同,以前的官府這是要收稅,這是要負徭役的。

    想當年太祖皇帝朱元璋,放牛娃出身,在攻占了南京城以後,就開始召集附近幾個行省的百萬工匠來修建南京城和雄偉的皇宮,他搞這麽大的工程,是不不會向百姓支付銀子的,他們都是以征發徭役的名義,逼令這些百姓和工匠為他們工作,最多隻是包吃,這已經是相當不錯了。

    而劉家父子做法好像又有一點點不同,他們據說他們是生意人出身,在登基當皇前,就是山東最有錢的富豪,他們的思維方式,就是生意人做生意的思維方式。

    官府與百姓的關係,就是就是水火不容的關係,官府一定會強迫性的向百姓收稅,也都會強行的向他們進行攤派,你不服?就打到你服為止,這麽多的官兵,這麽多的衙役,不是吃幹飯的!

    因為他們是當官的,擁有無上的權威,可以沒有條件和底線的要求百姓為他們付出。

    但是劉家天子想法,真真正正的不同於曆朝曆代的皇帝,可能與他是一個生意人有關,或者與他是一個仁慈的人有關。

    劉家天子的出發點,要你幹活,就得給錢,這就相當於有錢人雇傭窮人幫他幹活一樣,你可以雇用,但是是要付錢的。

    所以當初華夏軍在修緝被戰火擊毀的南京城牆的時候,招募這麽多百姓,很多人是不相信的,但是他們終究還是相信和接受了。

    因為根本就沒有人可以拒絕白花花的銀子和香噴噴的大米飯,人家劉家父子有的是錢,據說華夏帝國也有的是錢,讓你幹活,就得包吃包住,還給錢,這樣子的做法,一下子就令南方的百姓都為之歸心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