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之新帝國

第457章以逸待勞(1/3)

    關注公眾號:書友大本營,關注即送現金、點幣!

    劉布他決定把他在遼南的總部設立在旅順,而不是許多人想象中的海洲,劉布把他這一位遼南總兵,行軍元帥的行轅設在了旅順這裏一帶,他在這裏建立發動了數十萬的官兵群眾,建立了大量的工事和堡壘,他就準備在這裏跟對方進行決戰。

    劉布他對於它的蓋州、複州能守不守得住,他把握不多,但是對於他的呂順它能守得住,卻是實有把握的事情。

    由遼陽沿千山山脈西麓而南,可直達金州、旅順,此道具有非常悠久的曆史。早在漢魏之際,此道便是遼陽通往山東半島的幹道,沿途有新昌、安市、汶縣、平郭、遝氏等城,恰好就是由不他目前所控製的幾個州形成了一條線就差海州了,在陸地上這一條線可以直達遼東半島的核心地遼陽。

    此道中,除了主幹線通金州外,另外有兩條重要的支線,可以橫穿千山山脈並沿黃海岸以通朝鮮,第一條為由海城溯海城河穀而上,經析木而到岫岩,然後順大洋河穀而下到孤山鎮,略經千山南麓到丹東,渡鴨綠江便入朝鮮。此道的重要性,甚至不亞於由朝鮮義州通遼陽的鴨綠江貢道,而海州,就是此道上的樞紐,為軍事重鎮,在唐代時,高句麗為防禦唐軍,便在安市(今海州附近)駐有重兵。

    這也是許多人認為劉家軍必然要攻取海州的原因,攻下了此處,就可以攻打遼陽或者是聯係朝鮮。

    第二條支線便是由蓋州經碧流河穀而到花園口,唐代時,高句麗設有建安城。唐太宗伐高句麗時,欲由遼陽城越過安市,直接攻建安,但徐世積認為,安市在建安和遼陽之間,而唐軍的糧道又在遼陽,不如先伐安市,李世民遂圍安市,現在蓋州便控製在劉家軍的手上。

    旅順、金州處於遼東半島最南端,為遼東半島的交通樞紐,且山海險固,具有重要的軍事價值。早在唐代時,旅順便是朝鮮和渤海國的海路貢道所必經之處。如唐代賈耽有記載:“登州東北海行,過大謝島、龜歆島、末島、烏湖島,三百裏,北渡烏湖島,至馬石山東之都裏鎮,二百裏。”自古以來,中原王朝欲用兵於朝鮮半島或者遼東地區,旅順和金州灣便是重要的軍事據點。

    如隋唐時期,高句麗便在此設有卑沙城以抵禦隋、唐軍。到了本朝初,太祖朱元璋為收複遼東,便派馬雲、葉旺二將率軍從蓬萊沿廟島群島橫渡渤海而到旅順,然後北指遼陽。在天啟三年,金州和旅順全為建奴占領,登萊巡撫袁可立也是由此路收複旅順和金州,此後,建奴與明軍反複爭奪旅順和金州。

    現在這一片土地落入了劉布之手,他把旅順和金州合並命名為旅大,他是一口氣把後世的兩大城市旅順和大連都合並起來。

    所以劉布他在製定自己的策略的時候,也都是準備以三大城市作為依托,背靠大海對抗建奴,要知道當年的登萊巡撫袁可立也是占領過金州和旅順,但是最終還是守不住,這就是因為在陸地上不是建奴的對手,最後還是會溜的,所以劉布他就吸取了這些的經驗教訓,在占領三州以後,沒有貪心的深入內陸,而是在這裏建立自己的工事和軍備,就依托幾座城市應對建奴反撲的軍隊進行抵抗,隻有把建奴打怕了,打狠了,才會讓他們夾著尾巴走人以後,才是他們反攻之時。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