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之新帝國

第237章巡撫辭職(1/3)

    當然無論是劉遠橋也好鄭芝豹也好,他們都是大明朝廷體製中的一員,他們也是不能跟這體製作對的。

    他們隻能依著朝廷這體製裏麵的規矩,跟上司進行軟的對抗。

    如果硬的對抗的話,就是像高迎祥張獻忠他們一樣造反了。

    對於手下們的這種軟對抗,陳應元他也是無可奈何,作為登萊巡撫,官居三品,他是非常的風光,但是他自己現在也發現了一點,那就是沒有獲得朝廷的支持,他什麽事也做不了,他總不能自己上陣去殺敵吧?

    他也知道這種情況不單止是他這裏,就是大明都是如此。

    甚至現在的建奴勢力越來越大,流寇越來越多,也是這一種製度之下的產物。

    當兵的隻有在拚命打仗,有匪可剿的情況下,才會獲得朝廷發放的足額的軍餉和糧響,如果當兵的就沒有利用價值了,就會被當官的克扣軍餉,他們就得餓肚子了,在這種情況下,誰會賣力打仗,最好的方法就是養寇自重,才不會出現兔死狗烹的場麵。

    所以也是這種製度之下,引起的惡性循環,讓大明的局勢惡化到今天的地步,陳應元他是很明白這些事情的,對於這一種製度他是深惡痛絕,但是他自己身處其中,卻是無可奈何,充滿了無力的感覺。

    他有心做事,卻是被人譏諷為屍位素餐,庸碌無能之輩,他十年寒窗苦讀,金榜題名,高中狀元,是十分有才能的,有想過利用自己的才能,齊家治國平天下,成為一代名臣,但是現在他能做的隻是官場上的一個老油子,變成了他自己最為鄙視,最為痛恨的人。

    陳應元他萬般無奈隻好上書朝廷,請胲骨了,他既然在此任上無能為力,隻好上書請辭了。

    這也是他沒有辦法的辦法,唯一退路,他可不想像他的前任一樣,直接的在這位置上就死了,他現在既然發現事不可為,幹脆就急流勇退,也可以獲得一個全身而退的結果,保存了名聲。

    陳應元他也想好了,現在是還有幾天就是過年了,朝大多數部門已經準備封印沐休了,他的上書到朝廷,估計也會獲得批準,但是一套流程下來,估計已經是崇禎八年了,他就會在崇禎八年的時候,巡撫的位上光榮的隱退,直接回到鄉下,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不過再次印證了一句話,那就是在大明沒有秘密可言,越是大的官府越就是一個篩子。

    巡撫大人才寫好了請辭的折子,才蓋上官印,用驛站的方式送了出去,消息就傳遍了整個巡撫衙門,也就迅速的傳遍了整個東三府,傳遍了整個山東的官場。

    巡撫大人本來就是冷灶,現在更加無人來燒了。

    劉遠橋就是最先消到消息的人物之一,畢竟他是有異心的人,他一直也在巡撫衙門這裏設有眼線,他的眼線會把這事情以最快的速度傳至他這裏。

    聽聞巡撫大人請辭,他也都沒有什麽意外,如果自己像他這樣子,估計也是選擇同樣的方法,既然無可奈何,有力使不出,何不急流勇退?也是一個辦法。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