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之新帝國

第236章體製腐敗(1/3)

    鄭芝豹他這樣想陳應元,還真是沒有想錯。

    現在的朝廷那是黨同伐異,首輔溫體仁對於出身是前任首輔座下弟子的陳應元看不順眼,那是公開的。

    陳應元當上登萊巡撫以後,簡直就是被他處處挑刺,眼睛不是眼睛,鼻子不是鼻子。

    陳應元當上登萊巡撫,他肯定是想有一番作為的,但是他每次向朝廷申請錢糧,都是被飭斥的,不留情麵,除了發放一些最基本的俸祿和錢糧以後,別的一律都不支持。

    比如說東三府地區經曆了慘重的吳橋兵變,兵變以後地方打成了白地,民生凋零,朝廷應該拔下一些錢糧,幫助地方恢複才是。

    但是朝廷自從平定了吳橋兵變以後,除了一些政策上的支持以外,再也沒有任何的錢糧上的支持,也就是因為是如此,所以陳應元他才沒有辦法,隻能打東三府地方豪強的主意。

    但是他這樣子做以後,又讓他這一位登萊巡撫根本就得不到地方豪強們的好感,也得不到他們的支持,這些地方豪強,哪個不是有錢有勢,哪個不是在朝中有人的,如果不是犯下真正的大錯,他們還真是不用怕這一位巡撫大人,你總不能搶我的錢吧?

    朝廷對於陳應元的態度,這也就確定了他無所作為,現在任何一個人都是如果沒有獲得朝廷的支持,他們是沒有辦法做其他的事情的。

    也就是因為這種坑爹的製度,才令地方的將軍們開始大力的培養家丁,培養家丁是他們應對這種製度的唯一一種方法,但是家丁製度的興起,對於大明朝廷的危害是巨大的。

    那就是這一支由朝廷的錢糧養出來的軍隊,最終他是不會聽朝廷的命令的,還是聽從掌兵的將軍的命令。

    也造成了一個更加惡性的循環,那就是朝廷對於掌兵將領的不信任,讓他們加大了對家丁的投入,家丁是自己的,無論是誰幹自己的事情,那是特別的積極熱情,幹公家的事情,那自然就要公家出錢出力了。

    關於上一次登萊地方上報的戰報,朝廷最終是認可了這一個戰報,因為朝廷他還是有一些別的渠道,令他們證實了建奴的水師,現在確實是被剿滅了。

    但是為什麽沒有封賞呢?因為大明的軍功是用人頭來計算的,登州水師這一次打得非常的不錯,剿滅了建奴水師,但是也有一個硬傷,那就是沒有砍下任何一個人頭。

    無論是兵部還是戶部,他們隻認人頭,如果登萊水師在打贏仗以後,不急著去攻打其他的地方,而是派出他們的登陸艦或者是水手攻上去,把建奴的腦袋砍了下來,他們還是會為此而買單的,一個人頭給出四十兩的天價。

    但是現在登萊水師打贏了仗,卻沒有繳獲任何的人頭,這令兵部非常的為難,甚至懷疑這是在謊報軍工。

    在大明軍中,誇大戰功,謊報軍功,殺良冒功這等已經成為了常態,向有武官難封之說。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