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之新帝國

第203章海上交鋒(1/3)

    鄭家船隊所使用的大炮,就是大明所說的紅衣大炮。

    所謂紅夷者,紅毛荷蘭與葡萄牙也,因此很多人認為紅夷大炮是進口荷蘭的,其實當時明朝將所有從西方進口的前裝滑膛加農炮都稱為紅夷大炮,明朝官員往往在這些巨炮上蓋以紅布,所以訛為紅衣。

    他們這裏叫前裝重型滑膛炮,而且清一色的標準十八磅的,小炮則這九磅的。

    在紅衣大炮的使用方麵,如果是陸上使用的話,基本上使用的就是實心彈和葡萄彈,如果在海上又多了一種叫鏈彈的。

    所謂的鏈彈用鎖鏈將二個比炮膛口徑要小的小炮彈串聯在一起,發射後一顆炮彈會拖著另一顆炮彈離心甩動飛出去,因此會在風帆上扯出一個大洞,或者把索具撕壞,運氣好,甚至能扯斷桅杆癱瘓敵艦。主要用來限製敵艦的行動力,原理與之類似的,還有棒彈等。

    鏈彈主要是雙方同級別的戰艦在交戰的時候使用的,而他們現在是巨型的軍艦對付對方的一些小舢板,所以他們都是清一色的使用葡萄彈對方進行彈雨的襲擊。

    葡萄彈在打擊敵方有生力量時,可以使一座火炮發揮多座火炮的作用。為了便於裝填,將數顆球形鐵彈子或鉛彈子裝在一個彈殼(圓桶和箱形彈體)內,或者是將它們固定在一起,(就類似於霰彈槍子彈的造型,它是一個大圓桶用火炮來發射,而不是一個小圓桶用霰彈槍發射)而將它們固定在一起這種做法,因為是采用的鐵板之類的東西來固定圓狀的彈子,外麵沒有殼包裹,樣子就像一大串的葡萄,所以就稱為葡萄彈。

    葡萄彈,主要在海上使用,帆槳時代的海戰,交戰雙方主要是遠距離用炮對轟,如果放完炮彼此不服,心裏也都不爽,都沒把對手打沉,往往就會衝上去跳幫對砍,這種時候一兩個炮彈打到對麵船艙裏明顯已經來不及了,但是如果能有個超大號的霰彈一炮放翻一片在甲板上準備跳過來的水兵(或者海盜)就太好了。

    這也這也意味著所有的葡萄彈,其實它的射程是比較短的。

    他們今天也是趁著海上霧起的時候,潛伏在的附近等待,當淡淡的霧散了以後,發現了對麵的就是這些龐然大物以後,想調轉船頭可是來不及了,雖然說小船好調頭,但是也需要時間的,對方是早已蓄勢待發的。

    明軍艦隊可是沒有給他們時間,鄭紫寧一聲令下,十艘軍艦二百門大炮齊發,一下子就把建奴的水師籠罩在了大片鋼鐵雨之中去。

    這些小型的船隻根本就抵擋不住。如此凶猛的襲擊,隻見大批的鋼彈像雨點一樣灑了下來。剛才還威風凜凜的艦隊群就沐浴在了一片血雨腥風之中了。

    鄭紫寧他們可是管不了這麽多,一旦等對方進入了射程以後,就命令他們的船隻全力以赴的發射,三輪葡萄彈下去。剛才還是威風凜凜的一支艦隊群,現在已經基本上是像被台風橫掃過一樣的,哀鴻遍野,無數的船隻風帆被打爛,船板被打得千瘡百孔,無數的士兵和水手在甲板上哀嚎。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