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常識

第二十章 破邪(2/3)

    出家者,為度一切眾生,對於生命來處的父母親,自然更加感念恩德。所以佛光山將七月定為孝道月,提倡為人子女的孝親之道。又《梵網經》雲:“孝名為戒,亦名製止。”除了對父母親盡孝之外,能夠持戒不犯他人,更是將孝道擴大於一切有情眾生。

    四、為僧之道,必須在深山隱遁修行嗎

    自從佛陀在伽耶山菩提樹下證悟之後,不久便在恒河流域展開教化工作,足跡遍及十六大國,例如竹林精舍便建在王舍城中,祇樹給孤獨園也距離憍薩羅國都城不遠。“佛教”之意,亦指以佛法教化眾生。凡有眾生之處,都需要佛光的普照與法雨的滋潤,無論深山或是都會,都需要大善知識的弘法布教。

    佛教傳承至今日,獨善其身者,歡喜走向山林;菩薩發心者,樂於走向群眾。人間佛教的“菩薩僧伽”,積極參與淨化人心、道德重整的工作。許多都市道場成為現代人精神依止的處所;寺院的定期共修,紓解了上班族來自工作的壓力。遷居海外的華僑也因海外道場的建立,獲得精神上的慰藉與依靠。

    為僧之道,隱遁深山或走向人群,端看個人的選擇。好比山嶽有山嶽的巍峨嶔崎,海洋有海洋的浩瀚寬闊,鍾鼎山林,根性各異,所謂“大隱隱於市”,熱鬧場中作道場,也許更接近眾生。

    五、因果報應是真的嗎

    因果是宇宙之間顛撲不破的定律,以植物而言,不同的種子,生長出不同的花果樹木。變種花木也要有另一層的“因”與不同的“緣”,才能得到不同的“果”。

    所謂“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因果報應在宇宙之間無可逃遁。“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因果報應在生命的輪回中,是重要的引力,並非相信的人才有,縱然否定因果者,也難逃因緣果報的律則。

    淺近而言,在日常生活中,每一事物行為也有其因果關係,例如:渴了,喝多了高糖分飲料,必然致病;飲了茶水,則達到潤喉、解渴、健康的效果。餓了,吃太多烤炸加工食物,得到致病的果;吃些清淡自然食品,則可獲得健康的果報。時時以瞋心怨責他人,則得到人緣不佳的果報。相反的,時時善言鼓勵人,善心幫助人,則善緣亦隨之而來。因果報應隨時隨處可知可見。

    六、如何分辨邪教

    古雲:“有道而正焉。”我們所信仰的對象應該是:

    1.信仰實在存有的(曆史上經得起考據證明的)。

    2.信仰道德崇高的。

    3.信仰能力強大的。

    4.信仰戒行清淨的。

    5.信仰正法圓滿的。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