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常識

第十六章 素食(2/2)

    七、為什麽有的素菜要做成雞鴨魚蝦的形狀

    素菜做成雞鴨魚蝦的形狀,對於有心素食者而言是一種方便,一方麵是為了借此逐漸適應素食的習慣;另一方麵,在祭祀祖先的時候,素雞、素鴨等可以代替葷食,滿足一般家庭祭品必求豐盛的心態。然而對於修行人而言,素食的精神主要在於培養慈悲心,因此,為了避免遭人譏嫌,製作的形象及味道不宜太像,以免失去素食的意義。

    八、日本等佛教國家為什麽不素食

    佛世時的出家弟子因應當時的風俗習慣、氣候變化,過的是托缽的飲食生活,他們沒有任何飲食方麵的禁忌,也不揀選托缽的對象[3]。今日日本、泰國等南傳諸佛教國家仍恪守佛世時的古風,信徒供養什麽,就吃什麽。這是日本、南傳諸佛教國家所以不主張吃素食的原因。

    九、長期素食會對健康造成影響嗎

    古代的高僧大德長期吃素,不但耐力充足、毅力堅強,而且還十分高壽。

    現在許多外國人也吃素,一切生活正常,並不影響工作。現代西方國家的醫學界早已極力提倡減少肉食,因為肉食容易造成血管內積聚太多的脂肪與膽固醇,導致血管硬化和阻塞的病症,而素食則有益清除體內的毒素。因此,吃素不僅不會營養不良,反而有益健康。

    至於有些吃素的人顯得瘦弱、體力不支的樣子,主要是對素食的觀念不正確,或因烹調不當,或因飲食不均,或因生活作息不當所致,並非長期素食所引起。

    【注解】

    [1]據《十誦律》卷三十七載,有三種肉,病者可食,稱為淨肉。(一)不為我殺,且眼不見其殺者;(二)不為我殺,且耳不聞被殺之聲音;(三)不疑殺,無為我而殺之嫌者。

    [2]根據《大藏法數》,五辛指蔥、薤、蒜、韭、胡荽等五種味道強烈的蔬菜,為佛弟子所禁食。據《大佛頂首楞嚴經》卷八載,此五種之辛,熟食者發淫,生啖者增恚,十方天仙嫌其臭穢,鹹皆遠離。禁食五辛之戒律雖為修行者所應嚴格持守,然若因重病而非食五辛不得痊愈者,佛陀亦特別開許。據《諸經要集》卷二十所引《僧祇律》、《十誦律》、《五分律》等的記載,因病食蒜的比丘,應在七日中別居於一僻靜的小房內,不得臥僧床褥,複不得至大眾方便處、講堂處、佛塔、僧堂等處,亦不得就佛禮拜,僅能在下風處遙禮,於七日滿後,需澡浴熏衣,方得入眾。

    [3]據《法集經》卷一載,佛陀乞食有三意:(一)不貪珍味,美惡均等;(二)為破我慢,於富貴貧賤等家皆無揀擇;(三)慈悲平等,大作利益。故佛世時,托缽乞食是次第而行,信徒布施什麽食物就吃什麽,不禁忌葷素的。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