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常識

第十三章 生死(2/2)

    五、人死有輪回嗎

    有。佛經上說:“生又何嚐生?死又何曾死?”生了又死,死了又生。其實,這一個死,不正是另一個生的開始嗎?人本來就不會死。佛教講“十二因緣”,生命是環型的,與其他宗教所講的直線型不一樣。譬如基督教講:“人從哪裏來?”“人從上帝來。”“上帝從哪裏來?”“上帝本來就有,不需從哪裏來。”佛教主張:“人從哪裏來?”“人從死來。”“死從何來?”“死從生來。”人有生老病死,世界有成住壞空,我們的心則有生住異滅,生死永遠不停止,像時鍾一樣,循環不已,哪裏是開始?哪裏是結束?事實上,沒有終點,也沒有起點。

    六、人死後的世界為何

    人死亡之後的情形如何?依佛經記載,由於軀殼形體從有形有限轉化為無形無限,人死後的境況要比生前好多了。從下麵幾點可作一比較:

    1.時空的限製:人在生前受了時間和空間的局限、隔絕,不能隨心所欲,萬裏遨遊,也無法返老還童,縱情恣性,可是一旦死亡而脫離形體的桎梏,他的道心真性就可以自由自在來去,穿越三界時空了。

    2.肉體的負擔:《法句經》說:“天下之苦,莫過有身。饑渴寒熱,瞋恚驚怖,色欲怨禍,皆由於身。”活著的時候,身體是我們的大負擔——餓了要找東西喂它吃,冷了要替它加衣服,生病時要忍受皮肉的痛楚,這個身體所帶給我們的煩惱遠比帶給我們的快樂多。而死亡之後,業識不再受軀殼的牽製,不必再去侍候這個色身,就沒有饑寒、病痛的生理折磨,也沒有種種觸受壓迫的負擔了。

    3.人天的神通:活著的時候,人的種種能力都受到軀體限製,死後則不受物理世界的拘束,能夠穿牆越壁,看到肉眼所看不到的事物,聽到耳朵所聽不到的訊息。而且業識具有浮留在空中的能力,能夠自由自在地飛行,其運動的速度可以隨意念所生而無遠弗界。除了佛陀的金剛座、母親的子宮胎不能穿越之外,其餘物理世界的任何阻礙都可以穿梭自如,真是“念動即至”了。

    七、佛教為何要提倡火葬

    佛教主張火葬,既方便又經濟,更合乎衛生,尤其適合於人口爆滿、用地日狹的今日社會;不像土葬費用高、占地廣,並且埋葬幾年後還要撿骨,非常不方便。火葬安厝靈骨,不需要占太大的空間,真是一勞永逸。

    八、如何永斷生死

    人生在世,最苦的莫過於生死。當親人臨命終時,那一種生離死別的苦楚,如刀刃在心上亂割,真是肝腸寸斷!如何才能免去這種痛苦?佛陀告訴我們,惟有永斷生死苦惱,進入不生不滅的涅槃,才有辦法免除生離死別的痛苦。怎麽樣才能永斷生死苦惱,進入涅槃?佛陀說:惟有修行。

    一個人若不修行,則永遠不能出頭。平時若隻做些功德,至多僅能獲得人天果報,雖然在天界得以享福,但當福報享盡,仍須墮落受苦,不能出離生死。惟有發出離心,厭離塵世的欲望,不為欲望所縛,再以入世的精神,從事弘法度眾的工作,才能出離三界的生死苦海。

    過去諸佛菩薩能出離生死苦海,逍遙於常寂光中,都是經過多生多劫的刻苦修行與磨練,才能有所證悟。因此,若想永斷生死苦惱,則必須認真修行。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