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常識

第十章 修行(2/2)

    “過午不食”,是佛製生活規範之一,不是修行的主要條件,故不能代表修行高深的象征,如同佛陀是因為契入緣起法而大徹大悟,而非因修過午不食而成就佛道。佛道要在眾生身上求,所以三世諸佛的菩提華果,皆從眾生中而來,依眾生為根種,悲心為雨露,方便為和風,忍辱為枝幹,般若為花葉,成熟菩提道果。

    六、修行者須求得當生成就、即刻神通嗎

    一般學佛者最大的通病,便是要求當生成就和即刻神通,把修行當成一種魔術,滿足其速成之心,卻忘記修行是返求諸己,內觀覺照的增長,以此降伏心魔,成就佛道。如一顆種子落地,若無陽光雨水,寒風霜雪等助緣,哪裏有收獲呢?佛陀於人間成佛,亦是多生累劫,頭目骨髓盡舍,田園資產普施,滿足一切眾生所求,積集福德而成。以佛陀智能德行,尚須六年的雪山苦行;惠能大師的利根,尚且在磨房中舂米八個餘月;普願禪師在南泉山挑水煮飯三十年;慧忠國師在黨子穀掃地四十年。他們尚且需要養深積厚,培植福德因緣,天下哪裏有“天生的釋迦,自然的彌勒”呢?

    吾人一味貪求“當生成就”,猶如兔上覓角,了不可得;一味地妄想“即刻神通”,忘失本心,偏離正道,亦如水中撈月,徒勞無功。其實禪門的搬柴運水,吃飯洗缽,乃至揚眉瞬目,皆是神通妙用,隻是吾人迷茫心智,無法會得罷了!

    七、修行是要求別人,還是自我要求呢

    修行主要在於要求自己,協助他人。現代人修行的毛病,隻會要求別人,卻不懂得要求自己。例如有人去住山修行,別人就批評他不發心建寺,弘法度眾;創辦文教事業,接引青年,別人又議論他不發心從事社會福利的工作。老是拿著一把尺去丈量別人,無理地要求別人要懺悔業障,要持守淨戒,要發心度眾,要護持道場,自己卻不知慚愧,不肯發心,不知改過,不明事理。

    修行實乃各人吃飯各人飽,各人生死各人了,無人可以替代!真正的修行者,懂得要求自己,改心換性,對他人本著悲湣之心,給予方便的協助,才能契入無上心要。

    八、如何加強自我修行的密行

    所謂“密行”,其實就是一種覺性的修持。覺悟五蘊不實,而能遠離顛倒夢想;覺悟生命無常,而能發起救度眾生的悲心。

    如何加強自我修行的密行呢?如:行立坐臥,威儀自重;吃飯時稱念三供養及食存五觀想,舉心動念,以慈悲利他為本;入眾處事,以慚愧感恩為門。對三寶生起恭敬及難遭難遇之想;對眾生生起尊重及平等忍耐之力,把修行與生活融成一體。這些都是增長福慧的無上密行。

    密行,並非秘而不宣,故作神秘之舉,而是視修行為本分事,不以修行作為沽名釣譽的手段,不貪求名聞利養。所謂“朝朝共佛起,夜夜抱佛眠”,心中有佛,此即密行的真義。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