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遠去的炮聲

第二十三章 P2V偵察機的末日(1/3)

    P2V低空電子偵察機成了防空部隊的腹心之疾,這並非危言聳聽。由於P2V低速低空性能極好,殲擊機動輒就從其頭頂飛過了,並不適合截擊P2V,還容易導致自身陷入飛行險境。空軍曾試著改裝杜4轟炸機以期對付P2V,也因性能不及無果而終。

    1960年上半年的一天夜裏,兩架改裝的杜4追擊入侵的P2V,敵機竄入山區超低空飛行,結果我兩架杜4轟炸機在追擊過程中先後撞山機毀人亡。短時間內,P2V共造成我戰機損毀四架,犧牲飛行員十名。一度,隻要P2V來犯,周總理就親自坐守空軍指揮所,希望能在第一時間聽到空軍擊落敵機的消息。

    痛則思變,從60年底,軍委總參決定調動空軍及陸軍若幹高炮師組成多個高射炮兵群布置在沿海地區,進行堵口設伏,機動作戰。“餘則成”這時才浮出了水麵。

    堵口設伏,就要事先對敵機入侵路線掌握個八九不離十,否則中國那麽大,總不能每平方公裏就樹幾門高炮吧!真要那樣,還不成鋼鐵森林了?級別稍低的間諜接觸不到高級別機密,而越是級別高的間諜越是要慎用,道理很簡單,好鋼要用到刀刃上。

    敵機每一次出動,必然精心做了準備,對預飛航線、偵察目標都要事先推演,製定計劃涵及應變預案。也隻有這樣,我們才有可能摸準它的來龍去脈,如果走哪算哪,隨意如“自駕遊”,那麽長的海岸線,究竟設伏在哪兒呀?啟用間諜極其慎重,高層自會反複權衡利弊。如果不是被逼無奈,誰都知道要保護好埋在敵人心髒處的“炸彈”。這次,為了打掉P2V,高層下了決心。

    情報部門的工作,高炮部隊是無從知曉的。空軍司令部根據情報做出戰鬥調整與部署,完全聽命於軍委總參。副總參謀長李克農上將也許才是真正的洞若觀火者。計劃一旦開始啟動,所有的環節就聯動運轉。所以,敵機從新竹機場一起飛,相關的飛行信息和機組信息就到了總參情報部門手裏。

    1961年11月4日夜,一架P2V由台灣起飛,經渤海灣灤河口竄入河北省昌黎上空。時華北軍區空軍高炮H師M團靜待敵機飛抵火炮圈。和李軒宇一同入伍的同鄉戰友宋磊任該團指揮連雷達排長,陣地共部署九個100毫米八門製的高炮連。57炮、100炮是當時我軍最先進的火炮,指揮儀采用球形坐標係統解決瞄準問題,完善了之前錐形坐標瞄準係統的不足。最新、最好的武器當然最先配置給擔負首都防空要務的華北空軍。

    從捕捉目標開始,探照燈配合,進行自動跟蹤,集中火力射擊均十分順利。然而炮膛噴射的火舌卻無一命中目標。敵機見勢不妙,虛晃一槍向海麵逃去。事後查明,敵機在遭到攻擊時及時施放了幹擾裝置,因此炮瞄雷達全部跟蹤在用於幹擾的錫箔片上,一通怒射,炮彈都衝著錫箔片去了。P2V防護能力之強由此可見一斑。

    這架P2V逃離設伏圈,徑自飛往了南朝鮮群山空軍基地休整。隨機的一名組長因患感冒留在當地治療,未能參與此後的行動,竟也因此躲過一劫保全了性命。這些信息不用說當然是“餘則成”提供的。

    M團陷入了困境。“從上到下,日子難過極了……”這是隨後幾天,宋磊寫給李軒宇的信裏所講述的情況,又接著寫到:“多虧東北的兄弟部隊打掉了,這樣全團上下才鬆了一口氣……”可不是咋地,京畿要地不容閃失,M團沒打下P2V,日子當然不好過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