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遠去的炮聲

第一章 參軍(3/3)

    在此背景下,國家罕見地以政務院(即國務院)的名義,周總理簽署文件,號召廣大青年學生、青年工人參加軍幹校,投身到偉大的抗美援朝、保家衛國事業中去。

    那年李軒宇剛好中學畢業。建國初,受過中學教育的青年說鳳毛麟角不妥,可也是難能可貴的,算得上知識分子了。瑞河中學校長在動員會上慷慨陳詞,說好男兒誌在四方,並羅列出曆史上班超等名人投筆從戎、報效國家的事跡。李軒宇被感染了,響應號召報了名。和他一起報名的,還有鄰村的同學肖寶魁。

    當李軒宇回家激動地把這個消息告訴父母時,李天正當即給了他一巴掌,厲聲嗬斥道:“你這崽娃子,這麽大的事情也敢私自做主!讀了幾天書,翅膀硬了是不是?”

    “我的斌子娃,你這是往火坑裏跳啊!”姚氏受到驚嚇,竟然“嗚嗚”哭起來。

    全家人都反對李軒宇去當兵:一來有性命之憂;二來李天正當初供三兒上學的目的就是想讓這個農戶家庭以後能成為書香門第,如今棄文從武豈不是希望落空?然而,李軒宇昂揚的鬥誌被激發起來了,對美帝國主義侵略者的怒火被點燃了,誰的話都聽不進去。他梗著脖子瞪著父母倔強地說:“你們是小農意識,就知道種好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如果人人都不保家衛國,美帝國主義打過來了,還有安寧日子過嗎?”

    一家人吵起來了。聞訊趕來的劉半仙勸李天正夫婦說:“部隊能鍛煉人,就讓斌子娃去吧!再說眼下這形勢,做父母的拖娃的後腿可不成。”李天正夫婦無奈,隻得接受現實。其實他倆的思想並不落後,隻是舍不得三兒遠離。

    很快,數百餘名三秦兒女穿上軍裝告別父母離開故鄉,在西安集結。沒幾天,部隊向四川進發,隸屬西南軍區。當時寶成線尚未開修,進川殊為不易,李白詩雲“難於上青天”的蜀道指的就是川陝之道。他們先乘火車繞道至武漢,再由武漢走水路入川。

    在武漢轉乘時,出了一點兒意外。接兵首長的警衛員在午休時間擦拭卡賓槍,不慎走火,子彈打到屋頂反彈回來,射入了同室正在午休的肖寶魁的肚子。睡夢中的肖寶魁被槍聲驚醒了,還沒弄明白是怎麽回事,就疼得滾跌在地上哭爹喊娘地大叫起來。後來他被送進醫院,幸好性命無礙。這個血的教訓給新兵蛋子上了生動的一課。槍杆子和筆杆子比起來,絕對不僅僅是重了幾十倍,筆杆子握不好,最多給手或衣褲灑些墨水而已,而槍杆子握不好,那可是有性命之憂。

    他們由武漢坐輪船,一路溯江而上。長江三峽的秀麗風光,巫山神女的美麗傳說,讓這幫青年大開眼界,也一掃遠離父母和“子彈破肚”教訓而引起的籠罩在心頭的陰霾。時值雨季,汽笛長鳴中,輪船抵達雲霧籠罩的山城重慶。他們在重慶換乘汽車,穿山越嶺又行了約一個星期,終於抵達目的地——位於四川廣安的西南軍區機要學校。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