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成長,是走遍萬水千山(寫給那些在外打拚的人們)

第二節 雛鳥早歸,遊子常回(1/2)

    父母盼望雛鳥羽翼快些豐滿,但當雛鳥長大的時候,父母又期盼在外飛翔的雛鳥能夠常常回來。

    今天早晨起床的時候,心裏感覺很空,我坐在床上思考這些年我到底丟失了什麽,又獲得了什麽。最後,什麽結論也沒能得到,隻能看著空蕩蕩的房間發呆。

    倘若流水不從門前流過,是不是就不會帶來北方已經開始入秋的消息?偶爾我會想起在家的父母,他們在家是否早已感覺到了秋季的涼意,是否會坐在餐桌上吃著飯聊到我這個不孝的女兒,是否還會在每天清晨醒來後發現家裏少了我呼出的氣息。我太久沒回家了,不知道家裏養的胖貓咪是否還記得我的模樣?

    還記得我還在念書的那會兒,因為實習太忙,所以一整年都沒回家。過年剛回到家的時候,拖著大包小包,好不容易才到家。剛想丟下東西抱抱當時還是小貓的它,它就立馬撲到我懷裏來,使勁兒地蹭了蹭我身上,發現不對勁兒後又靜悄悄地走開,迅速爬到我媽媽的懷裏。

    我爸在一旁笑著說:“你去念書,每天我一開門它就會站在樓梯口張望,好像是在等你。我拉也拉不回,隻好等晚飯時騙它回家。持續半年等不到你回來,它也乏了,就不在樓梯口等你了,改成了到門旁邊睡著等你。就和你小時候一樣,剛開始每天晚上坐在樓梯口等我們回家。我們隻要遠遠地看到你,就會覺得終於到家了。可後來你長大了,也不等了,自己玩自己的。你不知道,你媽還特意用糖哄你等我們,你還不樂意。後來,你越大,跑得越遠,我們也追不到了。”

    老爸說完就匆匆地跑到廚房做飯去了,他不知道他的這段話把我丟在了深深的自責和回憶中。

    我小時候未曾離開過父母,吃穿住用行都是父母在打理,我連碗都很少洗。後來,我逐漸把父母的這種關愛當成了理所應當,更是得寸進尺。衣服不洗,房間不收拾,偶爾壓力大還會發脾氣。爸爸總是一個勁兒地搖頭,說:“我家的女兒什麽時候才會長大啊?”媽媽也會偶爾責怪幾句:“你老是長不大,我們也不能陪你一輩子啊。”我當時已經了解媽媽話裏的含義,不禁感慨頗多,父母永遠最愛我,可這個永遠最終將會因為生命的有限而消失殆盡。

    後來有一天,我還在睡夢中,突然感覺到身邊有人。於是,模模糊糊地翻了個身,打算看清到底是誰。隻見媽媽坐在床邊,輕輕地替我捋了捋散落在臉頰上的頭發。媽媽細心地看了我的臉,良久才悄然轉身離開。突然又回頭,幫我掖了掖被子,歎了口氣方才關上房門走遠。我從小就有踢被子的習慣,媽媽害怕我感冒,因此總會在淩晨進我房間幫我掖被子。有時候我感冒,她堅持說是因為我晚上踢被子所致,並和我爸因為掖被子的問題嘀咕個不停。現在想來,那麽多年他們不知道操了多少心在我不規則的睡姿上。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