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成長,是走遍萬水千山(寫給那些在外打拚的人們)

第一節 從不乞求他人的援手(1/2)

    遭遇不幸,我們要盡量憑借自己的力量改變現狀,而不是寄希望於他人的解救。

    如果我有機會,一定會重新回去找他們,讓我重拾起對生活的希望。

    那是很久以前的事了,我和他們一家在某次誌願者活動中相遇,並讓我的生命重新燃起溫暖的火焰。

    我還記得那天活動我們預計進行3個小時,下午2點開始,5點結束。可事實上,當下午1點我們看到門口聚集的老人們時,負責人不得不下令我們立馬采取行動,提前開展。我們忙得暈頭轉向,又是買花布置會場,又是準備水果和茶水,最後還有安排入座。半小時後,全部搞定,可人也累得沒精神了。整個會場坐滿了老人,你一言我一語地聊著家常,顯得熱鬧非常。

    可後排的某個角落卻顯得異常安靜,那裏的一家人沒有和鄰座老人們的互動,也不是很活躍。這讓我大吃一驚,因為這種情況是很少發生在校區的第一場義演活動上的,何況這次活動的主旨就是鄰居之間的互動。可這一家人卻不同,一對老夫妻,頭發花白,脊背顯得幾分佝僂,卻又很精神。夫妻旁邊是兩個體格健壯的男孩,似乎是他們的孩子,從外表看他們年齡不小,但從動作上看卻又好像是小孩子。老夫妻一邊看著節目,一邊照看孩子,眼睛每時每刻都盯著孩子們的一舉一動。當時,我就站在他們身旁,瞬間明白了很多,因此對他們一家的一舉一動總是特別留意。可我害怕自己的目光裏泛著的某種特殊感情會引起他們的注意,因而時不時會調轉目光,看向其他地方。可越是這樣,就越容易引起別人的注意,或許這也是不禮貌的。直到我們的負責人注意到我有些異樣,特意從後方的休息室走了過來。

    她拉著我走到一旁,滿眼慈祥地問我到底發生了什麽,為什麽眼神一直飄忽不定,是不是不舒服。

    我用手指悄悄地指著那一家四口,小聲地說道:“你看,他們是不是很不一樣,我們可不可以給予一些幫助呢?”

    負責人沉默了一會兒,看著我點點頭,拉著我走進休息室。她一臉嚴肅地說道:“你能觀察到這一點,確實很難得。可你有沒有想過,你要怎麽幫助他們呢?我們又可以為他們提供什麽呢?”

    我搖了搖頭,不知道她為什麽這麽說,難道幫助非得是物質上的補貼,精神上的撫慰不算嗎?或者,其中的深意我並不明白。

    她擺了擺手,讓我拿著一張調查表去詢問情況。

    我一個人走到老人中間,突然又停下來。看著前排座位上擁擠著站著的老人們發出歡快的對節目的叫好聲、鼓掌聲和說笑聲,我突然意識到坐在後排的一家四口過分安靜了些。那時,我仿佛置身河流的交匯處,突然不知所措了起來。我不知道如何開口,也不知道用怎樣的方式才能不觸碰到別人最敏感的地帶,更不知道怎麽樣才能以最禮貌的方式去走進別人的世界。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