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不多奇聞怪談

第27章 呂翁(1/5)

    一

    話說在唐朝貞元年間,有個叫陽城的哥兒們帶著他的三個兄弟隱居在陝州夏陽山中,四個人立下了驚天地泣鬼神的誓言——不娶妻生子,過起了粗茶淡飯、簡樸至極的日子,哥幾個擠在同一間破屋裏,倒也過得和和美美、自得其樂。每當遇到災荒年景,他們索性躲進深山老林,斷絕了與鄉親們的來往,自力更生。有時候,他們會采摘桑葉,連葉子帶皮搗碎熬粥充饑;整日埋頭研讀詩書,片刻不停歇。家裏有個忠心耿耿的老仆名叫都兒,那默契程度堪比三國時期那個愛清淨的管寧。

    周圍的鄉親們對他們既敬仰又心疼,送來些好飯菜,他們卻把門關得嚴嚴實實,轉頭就把食物分給了那些饑餓的鳥兒們。有一次,鄉親們偷偷在他們家門口放了幾碗雜糧,他們這才肯在地上吃掉。漸漸地,他們的高尚德行傳到了山東諸侯那裏,人家特意派人送來了五百匹細絹以表敬意。陽城堅決不肯接受,使者接到命令必須完成任務,不能空手回去。陽城無奈之下隻好把這些細絹掛在家裏的牆角,連包裹都沒打開過。

    不久後,有個叫鄭俶的正直青年,因為生活所迫報名參軍卻屢屢碰壁,路過陽城家門時決定上門拜訪。隻見鄭俶麵色憔悴,愁容滿麵。

    陽城熱情招待了鄭俶十來天,了解到他的困境和困苦經曆後,便慷慨地說:“我真心佩服你的操守,我這裏正好有些諸侯贈送的東西,對我來說沒什麽用處,不如贈給你作為你成家立業的本錢吧。”

    鄭俶連連推辭,陽城卻說:“既然你並非貪圖便宜,又為何拒絕這份心意呢?”

    鄭俶誠懇回應:“先生若是真要施以大恩,我願意在完成心願之後,回來做您的奴仆以償還此恩。”

    說完這話,鄭俶踏上了東去洛陽的路。辦完事情後,鄭俶拄著拐杖回到了陽城家,準備兌現先前的承諾。陽城見狀,一臉驚訝地說:“兄弟,你怎麽還這樣啊!如果你沒別的牽掛,咱們可以一起專心學習,何必要把自己束縛在我身邊當仆人呢?”

    鄭俶聞言,感動得熱淚盈眶:“如果這樣的話,我真是太幸運了!”

    話說鄭俶這小子,讀書記性實在一般般,跟著陽城混了一個多月,陽城讓他鑽研《毛詩》,雖然他勤勤懇懇、廢寢忘食地讀,但每次跟陽城討論起來,就像把水潑到石頭上一樣,完全不起作用。鄭俶羞愧得臉紅脖子粗。陽城看他這樣,笑著說:“看來你跟我弟弟一樣,是個離不開書的癡漢,才會如此拚命。我告訴你,咱家附近北邊有個視野開闊、環境優美的茅草屋,你可以搬過去獨自修煉學問。”

    鄭俶一聽,欣喜若狂,二話不說就搬了過去。又過了一個多月,陽城去看望鄭俶,倆人打算聊聊《國風》。鄭俶確實加倍努力了,可是一旦展開討論,還是接不上陽城一句話。陽城剛出門走了沒幾步,回頭一看,鄭俶竟然已經在房梁下自縊身亡了。一個小廝發現了這一慘劇,嚇得趕緊跑去告訴陽城。陽城痛哭流涕,簡直像是自己身體被撕裂了一般。他立刻讓老仆都兒帶上酒去祭奠鄭俶,並親自撰寫祭文,深深自責:“雖然我沒親手害鄭俶,但他確實是因我而死!”

    陽城難過到極致,甚至做出了一個令人震驚的舉動——他脫下自己的衣服,讓仆人背著他,然後讓都兒執行了十五鞭笞,以此表達他對鄭俶之死的痛苦悔過。他還按照親屬關係,穿上緦麻孝服,鄭重地安葬了鄭俶。從此以後,陽城因其深情厚誼和擔當精神,贏得了社會各界的高度讚揚。

    後來,陽城官至諫議大夫,他曾極力勸諫朝廷不要任命裴延齡為宰相,那份誠意滿滿的諫言,被記載在《唐史》之中。當他外放到江華都任職時,每天都會煮上十鬥米的大鍋飯,燉上滿滿一鍋魚湯,無論是朝廷使者還是草根百姓,都可以在他那兒敞開肚子吃喝。他還特別設置了大碗木勺,就像是街頭巷尾的大酒缸,誰都可以隨意取用。

    二

    會昌年間,有個叫顏浚的進士,考試落榜後,便去廣陵遊玩,之後又一路走到了建業。他租了條小船,打算前往白沙。同船還有個青衣少女,大概二十歲的樣子,穿著打扮古樸典雅,說話也特別動聽。顏浚好奇地問她姓啥名啥,少女回答說:“我叫趙幼芳。”

    顏浚又問她要去哪兒,趙幼芳說:“我也要去建業。”

    顏浚一聽,高興壞了,每次停船靠岸,他就去買酒買水果,和趙幼芳一起喝酒聊天。趙幼芳特別喜歡講陳朝、隋朝時候的事,顏浚聽得津津有味,覺得這姑娘真是與眾不同。有時候顏浚想開個玩笑,趙幼芳就一本正經地不理他。

    到了白沙,兩人各自換乘了船隻。趙幼芳感激地對顏浚說:“這幾天承蒙你照顧,我雖然笨拙,沒能讓你開心,但也有件事可以報答你。中元節那天,你一定要去瓦官閣遊玩,到時候我會給你介紹一位神仙般的美人。你的風度才情,和她正好相配。希望你別忘了這個約定,到時候,我在那兒等你。”

    說完,兩人就各自登船離開了。顏浚記住了趙幼芳的話,中元節那天,他真的去了瓦官閣。隻見那裏人山人海,美女如雲。他一登上閣樓,果然看到一個美人,帶著兩個女仆,都是雙鬟發型,長得特別嫵媚。那美人靠在欄杆上自言自語,一副悲傷的樣子。顏浚看得目不轉睛,那兩個雙鬟女仆笑著對他說:“呆子,看夠了沒?”

    美人也注意到了顏浚,驚訝地說:“趙幼芳的話果然沒錯。”

    她讓雙鬟女仆傳話說:“西廊有個惠鑒闍黎院,是我以前的師父住的地方。你可以去那兒找我,趙幼芳也在那兒。”

    顏浚一聽,高興得不得了,連忙跟著蹤跡找去,果然看到趙幼芳微笑著走出來。顏浚便和美人聊起了天,兩人一直聊到天黑。這時,一個和尚送來茶果。

    到了晚上,美人對顏浚說:“今天偶然來這裏遊玩,看到這高閣如此美麗,真是讓人舍不得。但可惜它快要被毀掉了,所以我來和你告別。今天能和你聊天,我很開心。我家住在青溪,那兒有很多鬆樹和月亮,家裏也沒其他人。你今晚一定要來找我,我先回去,你和趙幼芳隨後過來。”

    顏浚一聽,心裏樂開了花,連忙坐著馬車去了。

    夜幕降臨,小芳像引路的精靈,引領著浚深入探索,短短幾裏路後,他們抵達了一處神秘之地。數位青衫人士手持蠟燭恭候他們的到來,熱情洋溢地邀請二人進入內室,與小芳圍坐一堂。其中一人笑盈盈地道:“咱們的鄰居孔家娘子也在此,她特意請您們來參加今晚的小聚會,共同舉杯暢飲,排解生活的苦悶煩惱。”

    話音剛落,孔家娘子翩然而至,眾人將其引入,席間多了不少關於陳朝舊事的談資。浚突然起身,略帶好奇地問道:“恕在下冒昧,不知這位夫人您究竟是哪位顯赫人物,實在是讓人滿腹疑惑。”

    那位夫人含笑回應:“鄙人便是陳朝的張貴妃,那位則是孔貴嬪。我們曾在世間受到陳後主的寵愛眷顧,恩遇遠超其他嬪妃。遺憾的是,國破家亡之際,我們慘遭楊廣毒手。哎,這個家夥真是殘忍至極!想當年,劉禪的後妃並未被魏國追究,孫皓的嬪禦也沒遭到晉帝殺害,唯獨我們遭遇如此冤屈暴行!再說,比起楊廣勞民傷財修築長城、征討遼海,使得天下哀鴻遍野,我們的後主不過沉迷於詩酒琴瑟,追求歡樂,最終在廣陵走投無路,死於凡人之手,也算是蒼天有眼,替我們報了仇啊!”

    孔貴嬪打斷道:“別再提這些往事了,座中有人不太樂意聽呢。”

    一位美人掩口輕笑道:“哎呀,我都差點忘了這茬。”

    浚追問:“敢問是哪位不願聽到這些言論呢?”

    小芳娓娓道來:“我原本是江令公府上的寵妾,後來成了貴妃的貼身侍女。國家覆滅後,又成為隋宮的禦女,陪侍煬帝遊曆江都,負責料理膳食。直至化及叛軍攻入,我挺身護駕,不幸遇害。蕭皇後感念我對主盡忠,便讓我陪葬於吳公台下,後又改葬至雷塘邊,未能隨同遷墓。如今我前來,隻是想拜見一下貴妃。”

    孔貴嬪擺擺手,笑著說:“過去的都已經過去了,還是讓我們開懷暢飲,延續今日的歡聚時光吧。”

    於是,她下令讓丫鬟們準備樂器和美酒,大家盡情暢飲。酒過三巡,貴妃揮毫寫下一首詩:“秋草荒台夜鳴蛩,白楊聲息悲風淡;曾記江總筆墨狂,綺閣塵靜《玉樹》涼。”

    孔貴嬪笑眯眯地打著趣:“要說那淩雲寶閣望仙台,五彩祥雲映朝霞,青溪邊上月亮還掛著呢,估摸著也在瞧著咱這瓊花開滿綺麗盛宴。”

    幼芳則低眉淺笑,接上了話茬:“皎潔明月剛圓滿,嫦娥姐姐怕是嫉妒人間這般熱鬧,任憑繁華如夢又怎樣?隻有那長江水,不論陳隋兩朝,依舊送走一波又一波行人。”

    浚也不甘示弱,附和著吟詠:“簫聲悠揚歎麗華,秋夜江邊月影斜倚綺窗邊,雖不是後主身邊的文人墨客,卻也有幸見識到臨春閣上的繁花。”

    忽聽得門外一陣敲門聲,傳來嬌滴滴的聲音:“江修容、何婕妤、袁昭儀前來拜訪貴妃娘娘。”

    三位佳人邊說邊推門而入,個個裙角飛揚,珠光寶氣,落座其間。她們瞧見桌上的四首詩,捧讀起來,不禁淚光閃閃:“沒想到今夜能在這重現當年三閣雅集的盛況,還有機會與新朋友一起賦詩填詞。”

    不一會兒,遠處傳來了雞鳴聲,孔貴嬪等人紛紛起身,各自告別離去。浚與貴妃共度良宵,拂曉方起。貴妃贈予浚一支辟塵犀簪,含淚叮囑:“日後看見此物,便想起今宵。昨晚客人眾多,未能盡興,改日定要再次私會,但那時需得去陰間相約。”

    兩人依依惜別,貴妃哽咽不已。次日清晨,浚醒來後恍惚若有所失,兩天後他重尋舊地,卻發現那片地方已變成青溪邊的鬆檜廢墟。詢問當地百姓,才知那是陳朝宮人的墓地。浚心中淒楚,無奈返回。幾個月後,那曾經的閣樓隨著寺廟一同廢棄倒塌。後來他來到廣陵,果然找到了吳公台下的隋煬帝舊陵,旁邊真的有一座宮人趙幼芳之墓,浚便在墓前灑酒祭奠。

    這一段離奇的經曆,猶如一場跨越生死的詩酒盛會,留下了深深的印記,也讓浚始終難以忘懷那段與古魂共舞的奇妙夜晚。

    三

    在長安城的一個旮旯角落,住著一位名為楊娼的女子,她是坊間公認的絕代佳人,不僅容貌出眾,更是善於打扮,對自己的美貌頗為得意。每當權貴豪門宴請賓客,必定會請她到場助興。哪怕是對酒不感興趣的客人,也會因為她而幹杯暢飲,直至盡興。長安城裏的大小夥子們,隻要進了她的閨房,即便敗盡家產、丟掉性命也在所不惜。就這樣,楊娼的名字在各種名錄中脫穎而出,一時之間名聲大噪。

    這時,嶺南地區的一位富二代統帥甲登場了。他出身顯貴,可妻子是個凶悍的豪門千金,對他管束極其嚴格,甚至還立下誓言:“若有拈花惹草之事,必以白刀子進紅刀子出。”

    統帥甲從小就養尊處優,喜歡獵豔,可麵對家中的母老虎,他隻能暗自苦惱,無法施展拳腳。於是,他偷偷塞出大把銀子,幫楊娼擺脫了娼籍,然後把她帶到南疆的南海,安置在另外一處宅子裏。白天公務繁忙,晚上他就偷溜出來與楊娼私會。楊娼聰明伶俐,對待統帥甲尤其周到體貼。平時恪守婦道,做事很有分寸,從不胡攪蠻纏。同時,她對統帥甲身邊的人都很友好,得到了大家的喜愛,這讓統帥甲對她更加寵愛。

    不幸的是,統帥甲突然染病在床,而且病情嚴重,眼看就要不行了。盡管他心裏思念楊娼,但卻畏懼悍妻。恰好他與監軍使交情深厚,於是密謀讓監軍幫忙想辦法。監軍找了個借口,騙統帥甲的妻子說:“將軍病情加重,需要找個細心照顧的人,才能康複得快。我這邊有個貼心婢女,長期服務貴族家庭,十分懂得人情世故,夫人能否讓她來照顧將軍一段時間呢?”

    悍妻聽後表示:“監軍大人可是值得信賴的人,如果是真的,對我並無妨礙。那就快點把婢女帶來吧。”

    監軍趁機安排楊娼假扮婢女前往探望統帥甲。然而,計劃尚未實施就被悍妻識破。得知真相後,悍妻立即糾集一群壯碩婢女,手持白梃棍棒,還在庭院架起了燒沸的大鍋,等著楊娼自投羅網。

    統帥甲得到消息,嚇得魂飛魄散,急忙阻止楊娼前來,並懊悔地說:“此事出於我的意願,差點害了她。現在幸好我還活著,一定要設法救她脫離險境,否則一切都來不及了。”

    於是,統帥甲拿出大量珍寶,命令家丁備好快艇,派專人保護楊娼北歸。自此,統帥甲對悍妻的憤怒更深,不到十天就因病去世。而楊娼在半路上才得知統帥甲的死訊,她立刻退還所有財物,設立靈位痛哭道:“將軍因我而死,將軍已逝,我又何顏獨活?我怎能讓將軍孤獨赴黃泉?”

    哭罷,她撤去靈位,隨之自殺殉情。要知道,楊娼是以美色取悅他人的妓女,按理來說隻看重利益。然而楊娼卻能以死回報統帥甲的情意,堪稱忠義;退回財物,可見其廉潔。雖然身為娼妓,但她這份情義和品行足以令人刮目相看。

    四

    話說在乾元初年,會稽郡有個楊老頭,家裏財富豐厚,名聲在外。一天,這老頭病得隻剩一口氣,躺在床上呻吟不止,已經拖了幾個月。老頭的兒子楊宗素,在鄉裏以孝順聞名,為了救治老父親,他幾乎耗盡家產尋求名醫。後來,遇到了個號稱陳生的醫生,摸了摸脈搏,搖頭晃腦地說:“老爺子的病根在於心呐,隻因錢財太多,心思全被利益牽著走,以至於心神早離了身,除非吃了活人的心髒,否則無法治愈。可這天底下哪兒去找活人的心髒呢?所以嘛,這事兒我可搞不定。”

    宗素聽了,覺得找顆活人的心髒是不可能的事兒,隻好轉向佛教尋求幫助,開始修習佛法,希望能緩解父親的病情。他請來僧侶誦經做法,還命人鑄造佛像。接著,他自己揣著食物,跑到郡裏的佛寺去布施僧人。

    有一天,他帶著食物外出,不小心闖進一條山間小徑,發現山腳下有個石窟,窟中坐著個胡僧,滿臉皺紋,骨瘦如柴,穿著一件用動物毛編織成的袈裟,坐在一塊大石頭上。宗素心想,這肯定是位世外高人,於是恭敬地上前行禮,問道:“大師您是誰呀?怎麽獨自一人住在這麽偏僻的山穀裏,沒有侍者,不怕山裏的猛獸嗎?或者,您是不是掌握了什麽高深的佛門秘術啊?”

    老僧回答:“我是袁氏後裔,祖先世代居住在巴山,後代子孫有的在弋陽一帶流浪,他們都繼承了祖上的事業,過著山林隱逸的生活,吟詩作賦,享受自由自在的樂趣。我們家族中有擅長吟詩的,因此在江湖上小有名氣。還有一位同族的孫氏,經常出入豪門貴族,因為他擅長插科打諢,所以在市井之間也非常吃得開,每表演一次,就能讓人賺個盆滿缽滿。唯獨我鍾情於佛教,跳出世俗紛擾,潛心修行於山水之間,已在山中度過多年。我常常欽佩育利王那種割肉喂鷹、投身懸崖喂餓虎的精神,所以我以橡栗為食,飲山泉為飲,遺憾的是至今還沒碰到想要吃我的虎狼,要是真有,我也願意欣然接受。”

    宗素借此機會坦誠相告:“大師真是個超凡脫俗的高人,能夠舍身飼虎,表現出了極大的仁慈與勇敢。但是,我家老父患病數月,至今未能痊愈,我日夜憂慮,束手無策。之前有位醫生說,這是心病,非得吃活人的心髒才可能治好。現在您都能舍身喂虎,那麽,您是否也能犧牲自己,救人一命呢?希望大師能慎重考慮一下。”

    僧人聽罷,微微一笑,一副俠肝義膽的模樣:“你說得沒錯,我這顆心正是為這樣的善舉而跳動。你為了父親來找我求助,我又怎能拒絕呢?與其讓我在這裏等待野獸,不如直接救人一命更有意義。不過,我今天還未進食,容我先填飽肚子再赴死吧。”

    宗素又是驚喜又是感激,趕忙把自己帶來的食物呈上,僧人風卷殘雲般吃完。隨後,僧人整理了一下衣袍,走出石龕,對著四方虔誠禮拜。當他剛剛向東麵行完禮,忽然縱身一躍,跳上了一棵大樹。宗素看著這番神奇的變化,不禁嘖嘖稱奇,心想這僧人簡直是深藏不露的高人。

    不一會兒,僧人召喚宗素過來,嚴肅地問他:“施主剛才請求我做什麽來著?”

    宗素緊張地回答:“我希望得到一顆活人的心,用來治療父親的病。”

    僧人沉吟片刻,悠悠地說:“施主的願望,我已經答應了。但在交付之前,我想先為你解讀一下《金剛經》的奧秘,你想聽聽嗎?”

    宗素連忙點頭:“我本來就崇尚佛教,今天有幸遇見大師,自然不敢錯過任何教誨。”

    僧人朗聲道:“《金剛經》有雲:過去的心不可得,現在的心不可得,未來的心不可得。施主若要取得我的心,也是不可得的啊!”

    話音剛落,僧人忽然淩空躍起,大聲呼叫,瞬間化身為一隻猿猴消失在叢林深處。宗素驚愕萬分,帶著滿心困惑和驚奇,匆匆回到了家中。

    五

    話說楊貴妃,原名楊玉環,老家在弘農華陰,後來搬遷到了蒲州永樂縣的獨頭村。往上追溯,她爺爺楊令本曾任金州刺史,爸爸楊玄琰做過蜀州司戶。楊貴妃就是在蜀地出生的,據說小時候還曾不慎跌入池塘,所以當地人就稱那個池塘為“落妃池”,就跟王昭君出生地的昭君村、綠珠姑娘的故鄉綠珠江一樣流傳著一段傳奇。

    貴妃自幼失去父母,便由叔叔河南府士曹玄撫養長大。開元二十三年十一月,她嫁入了壽王府。到了二十八年十月,唐玄宗李隆基去了溫泉宮度假(也就是後來改名為華清宮的地方),派遣高力士從壽王府接來了楊氏女,讓她成為女道士,賜號“太真”,居住在內太真宮。

    一晃到了天寶四年七月,玄宗冊封了左衛中郎將韋昭訓的女兒為壽王妃,與此同時,在鳳凰園冊封太真宮的女道士楊氏為貴妃,待遇堪比皇後。貴妃正式覲見那天,宮廷上演了一曲千古流傳的《霓裳羽衣曲》。(這曲子背後的故事相當神奇:據說當年玄宗在三鄉驛眺望女兒山時靈感乍現創作出來的。詩人劉禹錫也曾為此留下詩句:“開元天子萬事足,可惜時光太匆匆,三鄉驛站遙望仙山,歸來譜寫出《霓裳羽衣曲》。天子仙心自此飛向瑤池仙境,伴著三清八景悠然飄蕩。忽一日乘白雲升天而去,世間隻留下那一首《秋風詞》婉轉回響。”

    此外,《逸史》還記載了另一個版本:羅公遠在天寶初年陪伴玄宗,某個中秋之夜,他們在宮中賞月時,羅公遠問玄宗:“陛下想不想隨我一起去月亮上旅行?”說著,他拿起一枝桂花拋向空中,瞬間化作一座銀橋,兩人踏上橋去,行走幾十裏,來到了宏偉壯觀的宮殿前。羅公遠說這裏是月宮,隻見幾百位仙女身穿素色長裙,在廣大的庭院中翩翩起舞。玄宗上前詢問:“你們跳的是什麽曲子?”仙女們答道:“這是《霓裳羽衣曲》。”玄宗用心記住了這首曲子的旋律,回到人間後,便讓樂官參照記憶中的曲調編創出了《霓裳羽衣曲》。

    由於這兩個傳說版本有所不同,此處都做了詳細記錄。就在貴妃冊封的當晚,玄宗親手贈予她珍貴的金釵鈿合,還親自拿著麗水鎮庫紫磨金精心打造的步搖,走進她的妝閣,為其插在發鬢上。玄宗興奮不已,對後宮嬪妃們炫耀道:“朕得了楊貴妃,就如同得到了稀世珍寶一般!”

    話說在大唐盛世,玄宗皇帝時期,一首叫做《得寶子》(又名《得子》)的曲子橫空出世。原來,在開元初年,玄宗皇帝身邊有兩位重要嬪妃——武惠妃和王皇後。不幸的是,王皇後膝下無子,而武惠妃誕下的皇子不僅英俊非凡,還深受皇上寵愛,甚至一度壓倒了皇後。直到開元十三年,皇後被廢黜,此後宮中無人能與武惠妃爭寵。而在二十一年十一月,武惠妃逝世後,後宮美女如雲,卻沒有一個能打動玄宗的心弦,讓皇上倍感寂寞。

    此時,楊貴妃華麗登場,她不僅魅力勝過武惠妃,還有三位同樣豐滿秀麗、詼諧有趣的姐姐,她們每次入宮,都能逗留許久,讓整個皇宮都充滿了歡笑。宮中上下尊稱貴妃為“娘子”,其地位與皇後相差無幾。冊封貴妃當日,其父楊玄琰被封為濟陰太守,母親李氏封為隴西郡夫人,甚至連祖父也被追贈為兵部尚書,祖母封為涼國夫人。貴妃的叔父楊玄被提拔為光祿卿銀青光祿大夫,遠房堂兄楊釗連任數職,貴妃的親哥哥楊忄舀也在朝廷任職。她的堂弟還娶了武惠妃所生的太華公主,因這層關係,備受皇室寵愛,賜予豪宅緊鄰皇宮。由此,楊家勢力如日中天,無論有什麽要求,各級政府官員都如同接到皇上的聖旨般遵從。各地奇珍異寶、仆從、駱駝駿馬,每日絡繹不絕地湧向楊家。

    彼時,北方重鎮範陽的節度使安祿山深受玄宗恩寵,甚至被喚作“兒”。一次,他在便殿與眾同樂,每次都隻向貴妃行跪拜禮,而不拜玄宗。玄宗不解,詢問緣由,安祿山一本正經地回答:“我們胡人隻知道媽媽,不知道爸爸。”玄宗聽後哈哈大笑,對此不予計較。不僅如此,玄宗還讓楊家人與安祿山結為兄弟姐妹,每次彼此往來都要舉辦盛大的宴席慶祝。起初兩家交情深厚,但隨著時間推移,雙方權勢逐漸抗衡,關係變得微妙起來。

    天寶五年七月,貴妃因醋勁大發、舉止跋扈觸怒了皇上,被貶乘單車送回楊家。玄宗皇帝在中午時刻因思念貴妃而茶飯不思,對周圍事物勃然大怒。高力士看穿皇上心思,上奏請求將貴妃召回。當天夜裏,高力士打開安興坊,從太華宅悄悄接回了貴妃。次日清晨,玄宗見到貴妃後大悅,貴妃也含淚道歉認錯。皇上隨即下令召集兩市雜技藝人前來表演,隻為博貴妃一笑。貴妃的姐姐們和楊忄舀等人剛開始還擔心惹禍上身,抱著哭泣,但隨著皇上的恩賜越來越多,連禦廚做的美味佳肴也一道送到,他們的心情才逐漸放鬆下來。貴妃被送出宮時,皇上煩躁不安,有時還會拿宦官出氣,甚至有宦官因恐懼過度而去世。這次事件過後,貴妃的地位愈發穩固,後宮其他嬪妃再也無緣得寵,玄宗的眼中隻剩下楊貴妃一人。

    七年的時光流轉,加釗禦史大夫的職位上,權傾朝野的京兆尹誕生,他榮耀地被賜予“國忠”之名。他的大姨、三姨、八姨,紛紛被封為韓國夫人、虢國夫人和秦國夫人,一時間,這三位夫人同日受封,風光無限,每月都能領到十萬的零花錢,專供她們打扮得花枝招展。可奇怪的是,這虢國夫人偏偏不施粉黛,她自信地素麵朝天,仿佛天生麗質,無需任何修飾。杜甫當時還特地為她賦詩一首,讚美她:

    “虢國夫人承主恩,平明上馬入宮門。

    卻嫌脂粉汙顏色,淡掃蛾眉朝至尊。”

    皇上更是偏愛有加,賜給虢國夫人照夜璣這樣的稀世珍寶,秦國夫人得到了七葉冠,國忠則是鎖子帳,無一不是珍貴至極的寶貝。這恩寵可謂是一時無兩。國忠還被授予銀青光祿大夫鴻腫卿的高位,門前列戟,特授上柱國,一天之內竟接到了三道詔書。他和國忠的家族在宣陽裏建造了五座豪宅,大門敞開,豪華程度竟可與皇宮相媲美。車馬仆從,在京城中都是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這些家族之間互相攀比,每建一座新堂,花費都超過千萬。一旦發現別人的宅子比自己更豪華,就會立刻毀掉重建,土木之工,日夜不息。皇上賞賜的禦食,以及各方進獻的珍品,都會分發給這五家。自從開元以來,這樣的豪貴榮盛,前所未有。

    皇上的一舉一動,都必須與貴妃同行。每當要騎馬時,力士就會為他牽馬遞鞭。宮中負責貴妃刺繡織錦的工匠有近百人,雕樓器物的工匠又有數百人,專供貴妃生日和節慶之用。甚至派人前往嶺南長吏那裏,日日尋求新奇之物進奉給貴妃。嶺南的節度張九章和廣陵的刺史王翼,因為端午進貢給貴妃的珍玩衣物比其他郡都要出色,九章因此被加封為銀青光祿大夫,而王翼更是被提拔為戶部侍郎。

    然而,九載二月的某一天,貴妃因為偷拿了寧王的紫玉笛吹奏,觸怒了皇上,被逐出宮。這時,吉溫因與宮中的貴人關係密切,國忠心生恐懼,便向他請教對策。吉溫入宮奏報說:“貴妃隻是婦人,沒有智慧。她觸怒了聖上,罪該萬死。但她既然曾經受過恩寵,就應該在宮中賜死。陛下怎麽忍心讓她在外麵受辱呢?”

    皇上回答說:“我用你,並不是因為貴妃。”

    當初,皇上派中使張韜光送貴妃回宅,貴妃哭著對他說:“請奏報皇上,臣妾罪該萬死。除了衣物之外,一切都是皇上的恩賜。隻有這頭發和皮膚是父母所給。如今即將赴死,無以謝恩。”

    於是,她拿起刀剪下一縷頭發,交給韜光獻給皇上。貴妃被逐出後,皇上心情沉重。這時,韜光將那縷頭發搭在肩上奏報皇上。皇上大為震驚和惋惜,立刻派力士召貴妃回宮,從此對她更加寵愛。同時,還加封國忠為遙領劍南節度使。

    這皇宮之中,真是處處充滿了懸疑和變數,一不留神就可能陷入萬劫不複之地。然而,在這風雲變幻之中,貴妃和國忠的命運又將如何發展呢?讓人不禁拭目以待。

    十載前的上元節,楊家的五座豪宅裏燈火通明,歡聲笑語。當晚,楊家一行浩浩蕩蕩地夜遊西市,卻不料與廣寧公主的騎從在西市門口發生了爭執。楊家的一名奴仆一時失手,揮鞭誤及公主的衣裙,公主一個踉蹌,從馬背上摔了下來。

    駙馬鄭昌裔急忙上前扶起公主,卻因為氣憤,給了楊家奴仆幾記耳光。公主委屈得淚眼婆娑,立刻向皇上告狀。皇上聽聞後,下令處死楊家的一名奴仆,並將鄭昌裔停職,不許他再朝見。

    這件事讓楊家更加囂張跋扈,出入皇宮禁地如入無人之境,連京城的長官們都對他們側目而視。於是,當時民間流傳起這樣的歌謠:“生女勿悲酸,生男勿喜歡。”還有人說:“男不封侯女作妃,君看女卻為門。”可見天下人心對楊家的羨慕已經到了何種地步。

    有一天,皇上駕臨勤政樓,大張旗鼓地舉辦了一場盛大的音樂會。當時教坊裏有個王大娘,擅長表演戴百尺竿的絕技。她站在高高的竿子上,上麵還放著一座木山,形狀像瀛州、方丈這樣的仙島。她讓一個小男孩手持紅色的節杖,在木山之間穿梭,而她則不停地舞動,技藝高超得令人歎為觀止。

    這時,年僅十歲的神童劉晏也在場。他聰明過人,被皇上召到樓上,坐在貴妃的膝蓋上,貴妃還親自為他化妝打扮。貴妃讓劉晏以王大娘戴竿為題材賦詩,劉晏不假思索地吟道:“樓前百戲競爭新,惟有長竿妙入神。誰謂綺羅翻有力,猶自嫌輕更著人。”皇上和貴妃以及眾嬪妃聽了都歡笑不已,聲音傳到了外麵。皇上高興之下,賜給劉晏牙笏和錦紋袍。

    又有一天,皇上在木蘭殿宴請諸王。當時木蘭花盛開,但皇上的心情卻並不愉悅。這時,貴妃醉酒中跳起了《霓裳羽衣》舞,舞姿曼妙,令皇上的心情大好。皇上這才知道,原來貴妃的舞姿可以回天轉地,讓人陶醉其中。

    據說,皇上曾經夢見過十位仙子,於是創作了《紫雲回》這首曲子。又有一次,皇上夢見龍女,又創作了《淩波曲》。這兩首曲子完成後,皇上便賜給了宜春院和梨園的弟子們,以及諸王們。每當這些曲子奏響時,都仿佛能讓人置身於仙境之中,感受到那神秘而美妙的世界。

    話說新豐城裏新來了一位名叫謝阿蠻的女伶,跳舞跳得那叫一個絕啊!皇上和妃子們看了都喜歡得不得了,就把她留在了宮裏。有一天,皇上決定在清元小殿裏搞個小聚會,把大家都叫來一起玩。寧王吹起了玉笛,皇上打起了羯鼓,妃子彈起了琵琶,還有馬仙期敲方響,李龜年吹篥,張野狐彈箜篌,賀懷智拍節奏。從早上一直玩到中午,大家都玩得超級開心。秦國夫人,也就是妃子的妹妹,就坐在一邊安安靜靜地看著。

    曲子彈完,皇上開玩笑說:“阿瞞我今天有幸能在這裏給夫人表演,能不能賞個纏頭啊?”(纏頭就是古代給藝人的賞錢)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