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不多奇聞怪談

第24章 玉杵臼(1/5)

    一

    在徑州東部二十裏處,藏著一座舊時薛舉的古城,城角邊有個神秘的湖泊——善女湫,湖麵寬廣數裏,蘆葦叢生翠綠一片,古木稀疏其間,湖水碧藍深邃,無人知曉其深淺。湖中有諸多神奇水族出沒,當地百姓就在湖畔設立了九娘子神祠,每逢幹旱洪澇,都會前來祈禱求福,頗為靈驗。而在徑州西部二百多裏開外的朝那鎮北,又有一位漱神坐鎮,因其地名為“朝那神”,據說其靈力僅次於善女湫的九娘子。

    話說唐僖宗乾符五年間,節度使周寶在此駐鎮,自仲夏起,怪象頻現,雲氣變幻莫測,有時像奇峰峻嶺,有時如美豔女子,有時似鼠虎亂舞,這些奇異氣象似乎都與兩處神湫有關聯。伴隨著狂風驟雨、雷鳴電閃,房屋被掀翻,樹木被連根拔起,短短片刻便造成大量人員傷亡和莊稼損失。周寶深感自責,認為這是自己施政不周所致,以致引來陰間神靈的不滿。

    到了六月五日這一天,周寶公務之餘困倦欲眠,剛摘下頭巾躺上枕頭,卻還未睡熟之際,隻見一位身穿盔甲、手持大鉞的武士出現在階下,他稟報道:“門外有一位女客求見,故先行通報。”

    周寶問:“你是何人?”

    武士答道:“小人是您的守門人,已在府中服役多年。”

    周寶正要追問原由,這時又有兩位青衣女子拾級而上,恭敬地跪在麵前說:“九娘子特意從郊野別墅趕來拜會您,故此先派我們向您傳達她的拜訪之意。”

    周寶疑惑道:“九娘子與我並非親戚,怎好隨便相見呢?”

    話音未落,天空飄起祥雲細雨,空氣中彌漫著奇異的香氣。突然,一名十七八歲的妙齡女子淩空而降,身著素雅衣裙,容貌清秀脫俗,亭亭玉立於庭院之中。她身邊簇擁著十多位裝扮華麗的侍女,仿佛是王妃出行般的排場。女子輕移蓮步,漸漸靠近周寶的休息之處。周寶本想回避,看看她有何意圖,此時侍女快步上前道:“我家貴主敬仰您的高尚情操和誠信品質,因此選擇向您傾訴心中的冤屈與困境。明公難道能忍心不伸出援手,解救她的燃眉之急嗎?”

    周寶於是邀請九娘子上階相見,雙方表現得既莊重又謙恭。九娘子踏著祥雲紫氣步入廳堂,落座時顯得有些憂鬱。周寶立刻吩咐備好美酒佳肴,以最高規格款待這位神秘訪客。不久,九娘子起身離席,稍作猶豫後開口道:“我在郊野園林寄居已久,承蒙您的恩惠深厚,盡管獨居寒舍,卻始終銘記在心。如今我處境艱難,深知人間與仙境之路不同,行事方式也有很大差異。但此刻,我實在是情非得已,無法繼續隱瞞。如果明公能理解我的苦衷,我便願意將心底的秘密坦誠相告。”

    周寶聽罷回應:“我洗耳恭聽,請您不必顧慮身份差異,隻要我能幫忙,定當竭盡全力,不會因為您身處陰陽兩界有所推辭。為了正義,我甚至願意犧牲自我,勇往直前,去解決那些不平之事。”

    九娘子娓娓道來:“我家原本居住在會稽鄮縣,傍東海潭而建,祖祖輩輩繁衍生息已有數百載。後來家族不幸遭遇災難,庾氏對我們一族進行了殘酷屠殺,幾乎使我族滅絕。為了躲避這滔天仇恨,我們逃至幽靜山洞,然而沉冤未能昭雪。直到梁朝天監年間,武帝熱衷探索奇遇,派人前往龍宮尋求寶藏,無意間得知了我家的仇敵庾毗羅正計劃利用這次機會對我族進行報複。幸虧當時有人洞察了他的險惡用心,並告知武帝,武帝及時阻止了他的行動。此後,我們為了逃避可能的後患,改名換姓,遷移到新平真寧縣安村隱居。經過三代人的努力,我們的祖先成為了靈應君,後來還相繼封為應聖侯和普濟王,因造福一方而深受敬仰。我便是普濟王的第九個女兒,成年後嫁給了象郡石龍的兒子。無奈夫婿性情暴烈,行為放蕩,結果招致天譴,不僅他自己喪命,還令整個家族覆滅。父母再次安排我出嫁,但我堅決反抗。即使各路王侯紛紛上門提親,我依然堅守貞節,甚至不惜自殘。父母對此憤怒不已,將我流放到這裏的偏遠小鎮。至今已經三十年未曾與家人聯係,雖然孤獨生活,倒也樂得自在。最近,朝那小龍看上了他的弟弟尚未婚娶,對我暗送秋波,強買強賣,甚至動用武力威脅。我麵臨生存危機,走投無路。朝那小龍聯合我父親,打算通過聯姻的方式逼我就範。眼看著即將陷入絕境,我隻能率領五十多名家丁拿起武器,對抗他們的侵犯。無奈力量懸殊,多次交戰均以失敗告終。現在兵力疲憊,孤立無援,若再戰恐將全軍覆沒,最終尊嚴掃地。正所謂‘柏舟獨漂,中河湍急,發誓至死不渝;母親天哪,為何不能體諒女兒!’ 這就如同衛國世子遺孀的悲壯誓言一般。

    同時,正如古詩所說:‘誰說老鼠沒有牙齒,怎能穿透我家牆壁?誰說我這個弱女子無依無靠,為何逼我走上訴訟之路?即便你們步步緊逼,我也絕不屈服。’”

    周寶雖然心中同意幫助九娘子,卻被她的雄辯才智所驚訝,決定先找個借口拖延,觀察她的反應。於是他打趣地說:“哎呀,邊境事務繁忙得讓我連飯都吃不好,戰火硝煙近在眼前。當今朝廷正因為西部邊境數十州淪陷賊手,正準備揮師收複失地。我早晚都在等待命令,哪有閑工夫管別的事情啊。說不定明天就得衝鋒陷陣,現在實在是抽不開身答應你的請求。”

    九娘子一聽,立刻引經據典反駁道:“當年楚昭王憑借方城為城牆,漢水為護城河,占據荊蠻大地,背後還有父兄的支持和強大的外援,再加上三位賢臣輔佐。可是吳國大軍壓境,一戰之下,楚國軍隊潰不成軍,楚昭王連守護祖宗基業的時間都沒有,狼狽不堪,最後隻得跑到秦國求救,痛哭流涕,日夜不停。秦伯憐憫楚國的慘敗,終於派出援軍,幫楚國擊敗吳國,保住了江山。想想看,楚國那時可是春秋時期的強國,申包胥也不過是個衰敗楚國的大夫,都能因為國家危亡,拚盡全力,感動強秦出兵。而我現在不過是一介弱女子,遭受父母誤解,被惡霸欺淩,如此緊迫的狀況,怎麽能不動仁人之心呢?”

    周寶略帶戲謔卻又帶著欽佩地回應:“九娘子您可是擁有呼風喚雨的超凡能力,操控萬物於股掌之間,怎麽會在世俗之人麵前示弱,讓自己陷入如此困境呢?”

    九娘子卻不卑不亢地回答:“咱家可是名聲在外,親戚朋友遍布各地。比如說,那位洞庭湖的老神仙是我外祖父,陵水和羅水的水神都是自家親戚。我們這一大家子上百口人分布在吳越地區,各自都有領地。京城附近的八條河流,一半都是我們家的遠親近鄰。隻需要一封飛鴿傳書,就能召集到洞庭、陵水、羅水的親友,再加上揚州的精銳部隊,以及八水沿岸的勇士們。隨後請動馮夷、巨靈兩位水神,調動子胥和陽侯的力量,呼喚風雨雷電,掀起驚濤駭浪,一路浩浩蕩蕩,千軍萬馬勢不可擋,隻需一戰,便可讓那朝那小龍化為齏粉,讓涇城變為汪洋。曆史上,我們家和洞庭湖君曾有過一段姻親關係,後來因為感情不合,導致了一場婚姻破裂,進而引發了錢塘江大潮,生靈塗炭。涇水中的惡龍也因此受到了懲罰,死於外祖父之手,至今涇水河邊還能找到車輪馬蹄的痕跡,這段曆史是有據可查的。另外,我夫家還受到上天的冤枉,至今未能得到昭雪,所以我才低調行事,避開是非。如果您還不相信我的誠意,繼續拿忙做借口,那我隻好向上帝陳述此事,畢竟剛才我說的每一句都不敢妄言。”

    周寶聽後,覺得九娘子言之有理,爽快地答應了她的請求。飲完杯中酒,撤去筵席,九娘子再三拜謝後離去。直到傍晚時分,周寶才從這場奇幻的經曆中清醒過來,耳邊回響的話語和眼前的景象,仿若剛剛發生。

    第二天清晨,周寶果斷派遣了一支1500人的兵馬,駐紮在善女湫廟附近。到了本月七日,黎明破曉,雄雞初啼,周寶正要起床,窗簾間的縫隙還透著黑暗。突然,帳篷前出現一個人影,像是伺候梳洗的仆從,他在帷幔間穿梭。周寶叫他點燈,卻無人回應,隻得厲聲喝問。那人這才悠悠說道:“陰陽兩界各有界限,還請您不要強迫我在黑暗中現身。”

    周寶心裏明白遇到蹊蹺之事,便屏住呼吸,輕輕問道:“莫非您就是九娘子身邊的使者?”

    對方答道:“正是在下,是九娘子的隨從。昨天承蒙您借兵相助,解除了我們的危機。隻是陰陽有別,無法直接指揮。若您能遵守最初的約定,希望您再考慮一下。”

    隨著天色漸亮,透過紗窗望去,那身影悄然消失。周寶思索良久,終於領悟其中含義,隨即叫來手下,查閱兵籍,挑選了500名騎兵和1500名步兵,其中特別任命孟遠擔任行營都虞候,將這些人馬送往善女湫供九娘子差遣。十一日,他召回了駐守廟宇的士兵。不料,在廳堂前發現一名甲士突然倒地,雖口鼻微動、眼睛眨巴,卻怎麽也叫不應,看上去並非突發疾病。眾人將其抬至走廊暫歇,直至天明才恢複意識。周寶派人詢問,甲士描述道:“我先前遇見一個穿青袍的人,從東邊走來,舉止禮貌。他告訴我,貴主承蒙大人恩德,拯救了我們於水火之中,但還有些事情需要溝通。他讓我務必傳達重要信息,千萬不可推辭。”

    這名甲士急於拒絕,卻被那青袍人拉住衣袖,瞬間暈倒在地。醒來發現自己跟隨著那個青衣人疾步前行,很快來到善女湫廟。在帷幕後見到貴主,她告訴甲士:“承蒙周大人關懷,讓您駐守敝地,路上辛苦了。我已再度借用您的兵馬,十分感激。但是都虞候孟遠才能不足,缺乏策略。本月九日,有三千多遊兵突襲我方近郊,我命孟遠帶領新到將士在平原迎戰,但由於埋伏不夠嚴密,反而被敵人打敗。現在急需一位足智多謀的將領代替孟遠。請你盡快回去,把我這份心意轉達給周大人。”

    說完,甲士拜別而出,迷迷糊糊如同醉酒一般,之後的事便記不清了。

    周寶對照甲士所述,與自己之前的夢境驚人吻合,決定驗證前事,便指派製勝關使鄭承符替代孟遠。到了本月三日晚上,在後球場舉行儀式,灑酒焚香,正式邀請九狼子神接手管理。

    然而,到了十六日,製勝關傳來消息:“本月十三日晚三更左右,關使鄭承符突然去世。”

    周寶聽聞鄭承符猝死後屍體異象,心中震驚不已,立即派人前去查看。果然,鄭承符已然去世,但奇怪的是,即使在炎熱夏季,他的身體依舊溫熱,停放多日屍體竟未腐爛。家中上下無不驚異萬分。詭異的是,一天夜裏,一股陰風勁吹,卷起砂石,掀翻屋頂,連大樹都被連根拔起,田裏的禾苗全部趴伏在地,直至拂曉才停止。接著,四野籠罩在濃霧之中,連續幾晚都不消散。到了傍晚,一道霹靂閃電撕裂天幕般炸響,而鄭承符竟然發出幾聲呻吟,家人急忙打開棺材,發現他竟然蘇醒過來。當晚,親戚鄰居聚集一堂,悲喜交加,鄭承符的狀態一如從前。

    家人詢問他死而複生的原因,鄭承符緩緩講述了奇特的經曆:“起初,我看到一個身穿紫色綬帶官服的人,騎著黑馬,身後跟著十幾個隨從,他們來到我家門口,下馬示意我相見。一番客氣寒暄後,他遞給我一份文書,上麵寫著:貴主夢見塵埃幻化,知道我有扭轉乾坤的才華,想要效仿當年劉備三顧茅廬的故事,邀請我一同消滅國家的仇敵。特派遣我等奉上禮品,表達敬意,希望能借助您的才幹,再次振興國家。請您不要嫌煩,期待三次拜訪。”

    我來不及多說什麽,隻能表示惶恐接受。一眨眼的功夫,台階下堆滿了聘禮,包括鞍馬、兵器、錦緞衣物、各種珍玩等一應俱全。我推辭不得,隻好拜謝並接受了這些禮物。隨後,他們催促我登車。我乘坐的馬匹極為雄壯俊美,裝飾華麗,隨從隊伍整齊嚴肅。轉瞬之間,我們便疾馳百裏。大約三百名披甲騎士前後迎接護衛,場麵堪比大將軍出巡,我也感覺挺得意。不知不覺,我們來到了一座巍峨壯觀的城市,城垣高聳,壕溝深闊,我不禁迷失在這陌生之地。城外已搭起了帳篷,奏響音樂,設下了盛大的歡迎宴會。宴畢進城,圍觀的群眾擠得水泄不通,傳令小吏穿梭其中。我穿過無數城門,最後來到一處類似官署的地方。旁邊的人提醒我下馬更衣,準備覲見貴主。我覺得既然接受了官方文件和裝備,那就應該按照臣子的禮儀行事,於是我堅持穿著戎裝覲見。

    貴主派人傳話,希望我能以賓主之禮相見,無需過於拘泥。我於是卸下武器,依照賓主之間的禮節,快步走入大廳。隻見貴主端坐於廳上,我行了一個完整的君臣之禮,拜見完畢後,她連連揮手示意我上階。我再次行禮,踏上西階。環顧四周,紅妝翠眉的美女、挽著蟠龍髻的侍女,足有數十人站立兩側。更有手持樂器、身著秋花異服的樂師和侍者數十人忙碌其間。此外,腰掛金飾、身著華服、佩戴簪纓的官員更是不在少數,他們井然有序地站在台階下,人數眾多。接著,貴主又命五六個女眷及其各自的十數名侍女魚貫而入,我也是低頭含笑,略微拱手行禮,不敢隨意下拜。

    坐定後,貴主示意幾位高級將領一同就坐,開始奏樂獻酒。酒至,貴主舉杯致辭,正要述說此前征召我的緣由,突然間烽火連天,四麵八方響起嘈雜的喊叫聲:“朝那賊寇率數萬步騎,今天早上攻克了我們的堡壘,現在已經深入境內,多路兵馬同時進攻,煙火連綿不斷。請求迅速派兵救援!”

    圍坐在貴主身旁的眾人聽到緊急軍情,臉色瞬間變得煞白,一眾女眷也顧不上寒暄告別,匆匆散去。眾校尉趕緊下階,對著貴主深深一拜,恭敬聆聽指示。貴主穩穩站在殿堂中央,對我說道:“承蒙您大力相助,您對孤苦無助者的慈悲之心實在令人感動,還接連派兵援助,解我危難。但現在由於裝備不利,急需運籌帷幄之才。我之所以在這偏僻之地請您出馬,正是為了應對這萬分危急的局麵。希望您能不嫌棄我們這裏的簡陋,稍微幫我一把。”

    說著,貴主贈予我兩匹上好的戰馬,一套熠熠生輝的黃金鎧甲,以及滿眼琳琅的旌旗、兵器和珍寶。同時還贈送了兩名俏麗的彩女作為侍從,連同兵符一起,贈品豐富至極。我接過這些禮物,滿懷感激地退出大殿,立刻傳令召集各位將領,調度兵馬,內外呼應。當天夜晚,我們離開了城市。後續的偵查報告紛至遝來,都說敵軍勢力越來越強盛。

    我熟知當地的地形地貌,根據地勢布置了巧妙的防禦和伏擊方案。次日拂曉,一切部署妥當。敵人仗著前期的小勝,變得頗為輕敵,還以為還是孟遠在領軍作戰。我親自帶領一支輕騎登上高地偵察敵情,隻見煙塵滾滾,敵軍陣型嚴整。我先派出一支小隊佯裝弱勢引誘敵軍,短兵相接,邊戰邊退。刀槍碰撞之聲震天動地。我指揮部隊假裝敗退,敵人果然傾巢出動,乘勝追擊。一聲鼓響,預先埋伏的士兵瞬間出擊。我們在十裏之內展開激烈戰鬥,四麵包抄攻擊。敵軍潰不成軍,死傷遍野。連續兩次大戰,敵人倉皇逃竄,隻剩朝那狡猾的首領帶著十幾名殘兵敗將僥幸逃脫。我精選了三十名精銳騎兵窮追不舍,最終活捉了他。

    戰場之上,血肉染紅了草木,油脂浸濕了原野,腥臭彌漫空中,堆積如山的兵器見證了這場激烈的戰役。我們將俘獲的敵首用輕車快速送至貴主所在的平朔樓,全國軍民蜂擁而至,聚集在樓前,貴主以禮責問他,他隻回答“死罪”,並無其他辯解。貴主下令將他押赴鬧市執行腰斬。就在即將行刑之際,一位使者疾馳而來,帶來了一道緊急詔令,要求赦免該敵首。詔書中寫道:“朝那的罪過,實質上也是我的過錯。現在請你赦免他,以此減輕我的過失。”

    貴主得知父母再次傳遞消息,欣喜若狂,對眾將解釋:“朝那擅自發動戰爭,其實是父王的命令。如今使者前來赦免他,同樣是父王的意思。過去我違背父命,是為了維護貞節。現在如果再次違背,恐怕就不吉利了。”

    眼看局勢逆轉,貴主下令解開敵首的綁繩,讓他獨自騎馬返回朝那。但他還沒到達目的地,就因羞愧難當,在半路上鬱鬱而終。我因戰勝敵軍的功勳,得到了極大的獎賞。不久,我被授予平難大將軍的職位,享受朔方一萬三千戶的俸祿。除此之外,我還獲得了豪宅、寶馬、珠寶、華服、奴仆、園林、府邸、旌旗、鎧甲等各種豐厚賞賜,其他將領也分別得到了相應的獎賞。第二天,舉辦了一場盛大的慶功宴,最尊貴的位置上坐著不過五六人,之前見過的那六七個美女也都來陪坐,她們的風姿更加嬌豔動人。整個晚上我們暢飲狂歡,極其盡興。貴主舉杯時感慨萬千:“我真是不幸,年輕時獨居深閨,堅守貞節,不願順從父命。在這荒僻之地隱居了三十年,心如死灰,本想就此默默死去。誰知遭到鄰家惡少的逼迫,差點陷入絕境。若不是相公您的格外恩賜和將軍您的英勇無敵,我就會成為息國那個沉默的婦人,或者淪為朝那的階下囚。我對您的恩惠永生難忘,感激之情,終身不忘。”她親自用七寶鑲嵌的酒鍾斟酒,讓人送到鄭將軍麵前。我站起身,恭敬地拜了兩拜,然後接過酒杯一飲而盡。自那日起,我萌生了歸家的念頭,言辭懇切,貴主也慷慨準許我一個月假期。宴會結束後,我次日向貴主告別,帶著麾下的三十多人踏上了回家的路途。沿途所經之處,雞鳴陣陣,心中百感交集。不久,終於回到了家,隻見家中親人齊聚,靈柩赫然在目。我的部下中有人示意我進入棺槨縫隙。我剛要向前,卻被周圍人攔住。緊接著,一聲震耳欲聾的雷鳴響起,我瞬間從夢境中醒來。

    鄭承符自從經曆了這段奇妙經曆後,便不再關心家產瑣事,隻把身後事托付給妻兒。果真過了一個月,他毫無病痛,安然離世。在他即將離世前,他曾告訴親密的朋友:“我本來善於運用計謀,投身軍旅,雖然沒有什麽卓越事跡流傳,但也算是略有成績。不幸遭逢劫難,被貶至此。平生壯誌未酬,心情抑鬱。但男子漢大丈夫總有一天會像雄鷹搏擊長空,巨浪翻滾,以泰山之力碾壓雞蛋,用東海之水熄滅微火,懷著一顆勇敢的心,替人伸張正義。我早晚會有使命召喚,與你們的分別,確實不會太久。”

    就在他離世前的十三日,有人清晨從薛舉城出發十餘裏,天剛蒙蒙亮,忽然前方塵土飛揚,旌旗獵獵,數百名甲胄鮮明的騎兵簇擁著中間的一人,那人神采飛揚,仔細一看,正是鄭承符。路人驚訝不已,站在路邊觀看。隻見一行人猶如疾風驟雨般抵達善女湫,刹那間,一切都悄無聲息,消失不見。

    二

    在劉崇龜鎮守南海的那一年,有一個皮膚白皙、帥氣出眾的富商家的公子哥,不同於普通的販夫走卒,他駕船停靠在江邊。岸邊有一棟房子,二樓窗口出現了一位美貌非凡的女子,年紀約摸二十多歲,其豔麗妖嬈的模樣簡直世間罕見,而且毫不避諱別人的目光。富商家的公子忍不住多看了幾眼,趁機大膽表白:“我今晚黃昏一定會來你家拜訪。”

    這位女子並未表現出任何反感,隻是微微一笑,點頭默認。

    待到夜幕降臨,女子果然打開門戶等候。沒想到富商家的公子還沒來得及赴約,一個小偷趁黑溜進了院子行竊。他看見一間屋子沒有燈火,便徑直闖了進去。而這女子誤以為來者是富商家的公子,欣然接近。小偷以為自己被抓住,慌亂中抽出短刀刺向女子,隨後扔下刀子逃之夭夭。這家人卻沒有察覺出異常。

    富商家的公子隨後趕到,剛邁進院門,一腳踩在血泊中,滑倒在地上。起初他還以為地上是積水,用手一抹,卻發現滿手血腥味,再一摸索,竟然觸碰到一個人躺在地上。嚇得他立刻跑出院子,直接回到船上,連夜解纜啟航。等到天亮時,船已經行駛了百餘裏。

    女子家人沿著血跡找到了江岸,隨即報案。地方官立案調查,詳細盤問了岸邊居民,得知:“那天深夜,的確有一艘客船連夜啟程離開。”

    官府馬上派人追蹤,將嫌疑犯抓捕歸案,並關押審訊。嫌疑犯遭受嚴刑拷打,如實交代了盜竊事實,但堅決否認殺人。女子家人則將一把廚房用的刀交給了官府。

    府主下令,擇日大擺宴席,全境內的屠夫需集中到球場待命,以便屠宰牲畜。待屠夫們集合完畢,府主又宣布:“今天的任務取消,大家明天再來。”

    於是,府主命屠夫們留下各自的刀具,趁機偷偷將殺人凶器替換掉,然後讓屠夫們各自回家。次日早晨,府主下令屠夫們來衙門領取自己的刀具。所有屠夫都順利認領了自己的刀離去,隻剩下最後一名屠夫,他堅決不肯帶走麵前的刀。府主質問他原因,他回答:“這不是我的刀。”

    府主進一步追問是誰的刀,他說出了一個名字:“這把刀是某某乙的。”

    府主了解了那個人的住址後,立刻派人去抓他,卻發現他已經畏罪潛逃。於是府主使用了一個同樣該被執行死刑的囚犯代替富商家的公子,深夜在集市上將其處決。而真正的凶手在逃跑後的家裏,他的家人暗中監視,待假囚犯被處決後不久,凶手果然悄悄回家。家人立刻將他抓獲,他不得不供認了殺人事實,最終被依法處置。而富商家的公子因夜闖民宅意圖不軌,僅僅被判杖背之刑。彭城公斷案之明察秋毫,真是令人讚歎。

    三

    話說唐朝天寶年間,昌黎韓翊以其出色的詩詞才情聞名遐邇,然而他性格疏放,時常囊中羞澀,過得頗為困頓。韓翊的好友李生,是個家財萬貫、豪爽大方的熱血青年,尤其酷愛結交人才。李生身邊有一位名叫柳氏的紅顏知己,她是當時的絕色美人,既擅長談笑風生,又能吟唱動人歌曲。李生特意在另一處宅邸安置柳氏,並常在此與韓翊飲酒賦詩,還安排韓翊住在柳氏住所附近。

    柳氏通過門縫偷窺韓翊與朋友們談笑風生,不禁對自己的侍女感歎道:“韓秀才這般才情出眾,怎麽可能長久困於貧窮之中呢?”

    於是,柳氏對韓翊暗生情愫。

    李生對韓翊的尊重與喜愛無以複加,得知柳氏的心意後,他決定設宴邀請韓翊,酒過三巡,李生坦誠提議:“柳夫人美貌無雙,韓秀才文采斐然。我想將柳夫人許配給你,你覺得如何?”

    韓翊聽聞此言,嚇得瞠目結舌,連忙離席婉拒:“承蒙您的恩惠,我衣食無憂許久,怎敢覬覦您的心頭至愛呢?”

    李生卻再三堅持,柳氏也感受到他的真誠,便鄭重地向韓翊行禮,主動表示願意跟隨韓翊。李生便請韓翊坐於賓客之位,三人舉杯暢飲,共享歡樂時光。不僅如此,李生還慷慨解囊,資助韓翊三十萬資金以備所需。

    韓翊仰慕柳氏的美貌,柳氏傾心韓翊的才華,兩人情感交融,喜悅之情自然不言而喻。第二年,禮部侍郎楊度慧眼識珠,將韓翊選拔為科舉榜首,此後韓翊暫時隱居。柳氏對韓翊說:“榮華富貴能夠惠及親人,曆來為人崇尚。我怎能讓洗衣做飯這樣的小事耽誤了你追求美好前程的步伐呢?況且家中錢財物資足夠支撐你日後歸來。”

    於是,韓翊回到了清池老家。一年多後,家中食物短缺,柳氏便變賣了一些首飾器具以維持生活。天寶末年,長安洛陽兩京遭遇戰亂,人們紛紛逃離。

    在那段動蕩不安的日子裏,柳氏以其傾國傾城之貌獨領風騷,但麵對戰亂,她擔憂自身命運,於是毅然決定剪去秀發、毀損容貌,躲進了法靈寺避難。彼時,侯希逸擔任平盧節度使,治理淄青,久聞韓翊的大名,聘請他擔任書記。待到唐肅宗李亨以英明神武恢複大唐正統,韓翊便派遣秘密使者尋找柳氏,使者帶著一隻裝滿麩金的細麻袋,附上一首詩:“章台柳,章台柳!曾經青蔥今還在?縱使柳絲依舊垂,恐怕也被他人攀折去。”

    柳氏收到麩金,淚水漣漣,身邊的人都為之動容。她回複道:“楊柳枝,芬芳時節,遺憾年年都要承受離別。一葉秋風忽然報秋意,縱然你來尋找,我怕早已不堪折取。”

    不久後,有個名叫沙吒利的番將嶄露頭角,他聽說了柳氏的美貌,強行將其擄至府邸,寵愛有加。等到侯希逸晉升為左仆射,進京朝見之時,韓翊也隨之同行。

    抵達京城後,韓翊卻找不到柳氏的蹤跡,心中無限惆悵。偶然間,他在龍首岡瞧見一輛由老仆駕馭的破舊牛車,車上坐著兩名女仆,緊跟其後。韓翊無意間尾隨其後,柳氏從車內認出了他,低聲告知已被沙吒利占有,邀請他在次日清晨於道政裏門見麵。韓翊如期赴約,柳氏遞給他一隻潔白的絲線編織的香盒,裏麵裝滿了香膏,她哀婉道:“此番恐怕是永別,願你銘記真情。”

    隨後,柳氏轉身離去,車上的輕柔羅袖飄飄,香車轆轆,韓翊目送她消失在飛揚的塵土中,內心無比痛苦。恰好趕上淄青將領們在酒樓聚會,派人邀請韓翊參加。韓翊勉強赴宴,然而神情落寞,言語中充滿了哀傷。其中一位名叫許俊的虞侯,自恃武藝高強,拔劍起誓:“必有隱情,我願為你效力。”

    韓翊無可奈何,隻能將詳情告訴他。許俊穿上胡服,佩上雙劍,帶上一名隨從,直奔沙吒利府邸。瞅準沙吒利外出,許俊假扮成家丁,闖過關卡,撞開門扉!

    他大聲疾呼:“將軍突發急病,傳喚夫人!”

    仆人們嚇得四散開來,無人敢抬頭看他。許俊徑直衝進客廳,拿出韓翊的手書給柳氏看,隨後帶著柳氏躍馬揚鞭,風馳電掣般奔回。他拉著柳氏走到眾人麵前,得意洋洋地說:“幸不辱使命。”

    在場的所有人都驚訝不已。柳氏與韓翊相擁而泣,眾人見狀,也就罷了酒宴。那時,沙吒利深受朝廷恩寵,韓翊和許俊擔心惹禍上身,便去找侯希逸。侯希逸聽聞此事,驚訝萬分:“我這輩子辦過的許多大事,沒想到許俊竟能做到這種程度!”

    話說韓翊接到柳氏的告別後,心緒不寧,愁腸百結。恰巧,這樁曲折離奇的情事被許俊上報給了上司侯希逸。許俊呈上了一份精心撰寫的狀文,內容大致如下:

    “稟告皇上,鄙部下屬,現任檢校尚書金部員外郎兼禦史韓翊,久在我軍效力,屢立戰功,前一陣子回鄉省親。期間,其愛人柳氏為躲避賊寇,暫棲佛門。現今皇上聖明,四方歸化。然而,有個叫沙吒利的將軍,倚仗些許功勞,囂張跋扈,無視法紀,硬生生搶走了韓翊的摯愛柳氏,攪擾了安寧。幸得我部下兼禦史中丞許俊,出身北方,英勇果斷,出手相助,成功將柳氏奪回,歸於韓翊身邊。此舉出於俠肝義膽,雖展現了忠誠與勇氣,但事先未得許可,確有不妥之處。”

    不久,皇上下達了詔書,決定柳氏應當歸還給韓翊,而沙吒利則被罰款二百萬。柳氏終與韓翊團圓,而韓翊後來也步步高升,官至中書舍人。然而柳氏恪守貞節,未能實現其更高的抱負;許俊雖有俠義之心,卻未能獲得更大的成就。試想若柳氏憑借美貌參與宮廷選拔,或許能成為熊掌不食、辭輦自謙的典範;許俊若憑借才能被提拔,或能建立如同曹劌論戰、趙奢閼與之戰那樣的功勳。然而,世事總是由行動彰顯,功績依賴事例確立。遺憾的是,柳氏與許俊雖有美德與勇氣,卻因時運不濟,未能得到應有的肯定和施展。這一切,或許隻能說是時代和際遇使然吧。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