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

第五百一十二章 斬斷後路(1/4)

    第五百一十二章  斬斷後路

    距離是李慶安得不到最新情報的主要原因,長安與吐火羅相距萬裏,就算用飛鴿接力的方式,最快也要十幾天之後了,而此時安西已經發動了對吐蕃人的戰爭。

    吐火羅以阿姆河為界,分為南北兩部分,吐火羅的主要城市和國家都分布在阿姆河兩岸,但主要是在南岸,在北岸有解蘇國、王庭國和姑墨國等國,其中的解蘇國目前被唐軍占領。

    解蘇國是費爾幹盆地的南緣,這裏群山連綿,地勢十分複雜,既有雪峰冰山,也有沙漠瀚海,延綿百裏的高山峽穀也隨處可見。

    從解蘇國向南便是王庭國,王庭國是吐火羅一個極為重要的國度,人口僅次於月氏國,都城步師城是吐火羅的第二大城市。

    正因為王庭國地位十分重要,吐蕃人在王庭國內駐紮有重兵,四萬餘吐蕃軍駐紮在王庭國的各處關隘內,唐軍劍指吐火羅,第一戰就是步師城。

    三月,吐火羅的春天已經來了,春風吹綠了阿姆河兩岸,堅冰破裂,河水冰雪消融,河水咆哮、奔騰湍急,數十裏外可聞激水衝擊河床的巨大轟鳴聲。

    阿姆河從步師城調頭向北,城河相距約十裏,站在步師城的城頭,可以清晰地看見東方湍急的河水。

    在吐蕃布兵之時,正是冬天,河麵上結了厚厚的冰層,南北兩岸往來便利,隨著河水消融,吐蕃軍過河便開始變得很不容易了,為了加強河兩岸之間的聯係,防止王庭國被割裂,吐蕃軍便動用兩千工匠,在阿姆河的支流俱魯河的一處比較平緩的河麵上修建了一座浮橋,將四十艘平底船用粗大的鐵鏈相連,固定在河麵上,又在浮船之間搭上了木板,吐蕃軍在上麵行走迅速,不到一盞茶的功夫,吐蕃大軍便可開赴北方。

    因此這座浮橋便成了吐蕃軍防範的重點,吐蕃軍在北岸的浮橋邊駐紮了一萬重兵,若唐軍來進攻這座浮橋,一時半會兒肯定是拿不下來,而吐蕃援軍便可即時趕到了。

    唐軍主力約八萬大軍已經走出了解蘇國的峽穀,兵分兩路,一路三萬軍沿阿姆河南下,逼近步師城,而另一路五萬大軍迅速拿下了忽論城,又繼續南下割斷了姑墨國和王庭國之間的聯係,在西麵逼近步師城,這樣,兩支軍隊形成了對步師城的合圍形勢,唐軍的用意十分明顯了,就是要集中兵力全殲步師城附近的四萬吐蕃軍。

    步師城形勢危急,駐步師城的吐蕃軍主將早在發現唐軍主力之初便立刻派人向阿緩城的尚息東讚求救,已經三天過去了,按照正常速度,吐蕃援軍最遲在後天便可以渡過阿姆河趕來。

    吐蕃軍主將論息珠自從派人南下報信後,便天天站在城頭上引頸向南期盼,渴盼著援軍的到來。

    這時,唐軍的主帥李慶安已經抵達了距離步師城以西約三十裏的唐軍大營內,從這裏往西,都是平坦的高原地帶,適合騎兵作戰。

    大帳內,李慶安正在沙盤前全神貫注地查看步師國四周的情況,在他身後站著幾名大將,其中一人便是安祿山的降將田乾真。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