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

第五百一十二章 斬斷後路(2/4)

    田乾真在安祿山進軍關內道失敗後,率軍投降了李慶安,起初李慶安並不放心他,命他為荔非元禮手下的副將,負責修建唐直道,但隨著李慶安西歸,河西的一萬唐軍也在荔非元禮的率領趕赴安西助戰,田乾真主動請纓,願去安西立功,荔非元禮便答應了他的請求,將他帶回了安西,在且末城之戰中,田乾真率三千唐軍第一個殺進了吐蕃軍的隊伍,殺敵累累,正是且末一戰,田乾真贏得了李慶安的信任,升他為中郎將,一同進攻吐火羅。

    田乾真文武全才,能征善戰,被稱為幽州第二帥,也就是說他在範陽軍的地位僅次於史思明,雖然久跟安祿山,但田乾真卻是一個極有抱負之人,他也渴望能為大唐開疆辟土,流芳千古。

    盡管曆史上田乾真跟隨安祿山造反,並為安祿山立下赫赫戰功,但中唐曆史因為李慶安的到來而轉了一個彎後,田乾真的命運也隨之改變了,無論是嚴莊、崔乾佑還是田乾真,他們都是一把銳利的刀,刀本身無罪,關鍵在於用刀之人,安祿山掌刀,這把刀便成為砍向普通民眾的屠刀,使他們墜入曆史的黑暗,而李慶安掌刀,他們則變成了為大唐開疆辟土的戰刀。

    此刻,田乾真默默地注視著沙盤,沙盤上的情報極為詳盡,每一地的吐蕃軍駐兵多少都由小旗標注,盡管李慶安沒有給眾人說起,但田乾真卻明白李慶安的戰略所在,吐蕃讚普被刺殺後,當時很多唐軍大將都極力主張立刻進攻吐蕃軍,這裏麵也包括了荔非元禮和賀拔餘潤等主要戰將,但李慶安卻始終按兵不動,讓很多人都不解。

    但田乾真卻明白李慶安按兵不動的原因,首先是讚普初亡,吐蕃人急於報仇,士氣正旺,所以暫時不打,等吐蕃軍平息下來後,內部很可能就會因為讚普亡故而造成分裂,如果當時就急於攻打,反而會使吐蕃人同仇敵愾,拋棄了他們之間的矛盾,所以李慶安一直按兵不動,這其實是一種以不動來製動的高明策略。

    其次便是李慶安在等待阿姆河河水消融,自然地將吐蕃軍一分為二,這樣唐軍就可以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擊破,這也是田乾真極為讚成了策略,正因為他讀懂了李慶安的策略,田乾真心中便升起一種惺惺相惜的敬佩,跟著這樣的主帥,要比跟著安祿山更有前途,盡管他原本是將軍,而現在隻是中郎將,但田乾真並不在意,他隻希望能有更多的立功機會。

    這時,田乾真再也忍不住,便低聲建議道:“大將軍,卑職建議在立刻怛沒城搭建浮橋,在吐蕃人發現我們的策略之前,我們的先頭部隊能搶先渡過阿姆河。”

    李慶安回頭看了他一眼,笑問道:“假如我們圍城打援,等吐蕃援軍北上後再摧毀他們的浮橋,斷絕他們的後路,你以為此計如何?”

    田乾真為李慶安大膽的計劃而感到一陣膛目結舌,但他很快便冷靜下來,道:“我以為此計太過於冒險,不是太妥當。”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