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鑒天眼

第四十七章 連山易(1/2)

    輕鬆得到一件寶物,陳逸凡心情相當不錯。

    這時候,溫仕銘找來,因為陳逸凡將古銅錢放在衣袋裏麵,他並沒有看見,就下意識認為,陳逸凡剛才並沒有出手。

    他就猜到會這樣,新手來,一般都有兩種情況。一種是碰運氣,見什麽買什麽,那是有錢人的行為;另一種則是看什麽都覺得不對勁,不敢輕易出手,那是謹慎,或者資金不足的作為。很明顯,陳逸凡就是後一種情況。

    “怎樣?沒有看上眼的?”他笑道。

    陳逸凡搖搖頭:“那倒不是,我就隨便看看而已。”

    兩人繼續往前走,那些攤主一看,兩個年輕人,頓時都來精神了。這樣的人,很多時候就是來交學費的。

    在這種地方拾漏,是最講眼力的。有本事的人在這就是撿錢,大部分人都是交學費。沒辦法,在這些地方撿寶貝簡直太難了。這兩個年輕人,一看就是新手,十有**就是交學費的。

    這樣的人,無疑是他們最歡迎的了。他們有自知之明,從不認為自己攤上有好東西。如果有的話,還需要擺攤嗎?好好享福不好嗎?

    但是,對某些人來,這裏就是他們的淘寶之地。尤其是新手,容易出手,被忽悠幾下,可能就上當了。

    “咦!他們都認識你?”陳逸凡詫異道。

    跟著這家夥走,馬上發現那些攤主的眼神都變了。

    溫仕銘嘴抽了抽:“咳咳!搞不好,咱都被當成冤大頭了。”

    這種情況,他不是沒有遇到過,偏偏每次都會上當,而且是心甘情願地上當,事後,連自己都感覺不可思議。

    接下來,陳逸凡徹底無語了。他心裏暗道:咱就長得那麽想冤大頭?

    拜托!專業點好不好?

    明明就是玻璃珠一個裏麵摻雜了一些成分,還有一些熒光粉,就是夜明珠。大哥,我有這麽弱智嗎?你這裏少就有五六顆吧?夜明珠什麽時候成了地攤貨?

    那位大爺更過分,居然拿出一本易經出來,硬是《連山易》。那種寶貝早就失傳了好不好?最可怕的是,你這本居然是用現代文字簡體印刷的,咱好歹是個大學生,那麽低級的東西不要拿出來侮辱人啦!

    “那老頭居然知道《連山易》,真看不出來呀!”溫仕銘笑道。

    一般人隻知道《易經》,不知道《連山易》的存在。

    周易被稱為“萬經之首”,可見它對中國文化史和思想史有著多麽重要的影響了。目前中國學術界普遍的認為是:周易中的“八卦”是由伏羲氏傳下來的,後來由周文王演繹為八八六十四卦,並由孔子補寫了“十翼”,形成今我們看到的樣子。

    但是周文王不可能根據伏羲的一張八卦圖就能演繹出那麽詳盡而具體的卦辭、爻辭,並且無中生有地把陰陽不同的三爻相疊加而形成六個爻位的卦象,使得伏羲的學一下子就有了幾何級數的增長。

    “其實有不少古書記載:在《周易》出現之前,在文字產生之前的時候,夏、商二代就已經有各自的《易經》了。”溫仕銘解釋。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