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鑒天眼

第四十六章 古銅錢(1/2)

    溫仕銘捧著花盆轉身離開後,陳逸凡就向不遠處的地攤走去。盡管攤位不大,卻密密麻麻地擺了不下百件東西,盤碗碟瓶,一律不缺。各種形態的觀音佛像,豬馬猴羊等陶瓷也應有盡有。

    另外,在地攤的角落邊上擺著些許沾有泥土青銅器,看起來像是剛從地下挖掘出來的,旁邊散落著幾枚銅錢。

    攤主是個四十多歲的中年人,眼睛有點,而眼珠子卻盯著過往的人,轉個不停,讓人很難猜測出他在想些什麽。

    見陳逸凡一靠近攤位,攤主就熱情地招呼道:“哥你好!想找些什麽樣的寶物?實話告訴你,這些老物件都是我剛才鄉下收來,今是第一次拿出來……”

    攤主滔滔不絕地向陳逸凡介紹攤中的物件,這個碗是出自哪個名窯,那個瓶是哪個朝代哪個著名大師的傑作,最後特別點出那青銅器是剛出土的,這不邊上還帶著泥呢?

    講得有板有眼,似乎真有其事!

    “嗯,我先看看……”

    陳逸凡又不是三歲孩,自然不會隨便聽信了攤主的忽悠。

    “好!那你慢慢看,看中了什麽,就告訴我一聲。”攤主道,然後轉身去招呼其他人。

    陳逸凡隨便拿起一個盤子,仔細觀看,發現盤子的足內為海水紋和纏枝蓮紋,盤內海水龍紋,盤外壁亦繪相同紋飾,胎壁厚薄適度,略有塌底,白釉稠密,青花深沉,帶鐵斑,與明代的青花海水龍紋盤十分相似。

    然而,通過眼觀看,並沒有發現有光暈懸浮在盤子上,其中的真假就不言而知。

    不過,陳逸凡也沒露出什麽失望的表情。怎麽,他接觸這行也有些時日了,知道古董街裏的物件本來就是真少假多,這種情況也是意料之中的。

    要知道,想淘到好東西可不是件容易的事,這不僅需要眼力和經驗,還需要一點運氣。

    哪怕陳逸凡有獨一無二的眼,能一眼看出物件的真假,也隻能在有古董的物件中,快速地找出哪件是古董,並非能點石成金,把非古董的物件變成古董。

    何況,今來古董街的主要目的是驗證自己學到的理論知識,增加自己的實踐經驗,覺得凡事總不能依賴眼,至於能不能得到寶物倒在其次。

    當然,能淘到寶物自然最好,畢竟這種意外之財,又有誰不喜歡呢?

    攤主見陳逸凡連續看了好幾件,似乎都不滿意,就開口道:“哥,還沒有找到合適的嗎?要不看看這件如何,宋代的影青碗。”

    影青遠在宋代,它就是景.德鎮瓷器的主要產品,它的特點是瓷質極薄,釉似白而青,暗雕花紋,內外都可以映見,故有人叫它為影青。

    這些攤的攤主,也不全是沒有一點知識的人,話出口,還挺專業的。

    完,攤主就從身後的一個箱子中,取出一件碗,一個手就能握住,映著青光,看起來不像是吃飯用的。

    攤主遞給陳逸凡,嘴裏還不停,介紹道:“很多人可能分不清影青跟定器,覺得差不多。其實影青也是一種青瓷,和定器也有頗大的區別;在色調上,定窯是一種乳酪樣或牙白色的乳白,影青則是一種青白中帶有一點深淺不一的淺湖色,在透明度上,定窯釉呈乳溺,透明性差,影青晶瑩潤徹,透明性強。”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