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東1628

第六百五十七章 河套(一)(1/2)

    熱門推薦:、 、 、 、 、 、 、

    大家聽了李明的話,全都站了起來,走到那幅地圖的前麵,想看看李明的是什麽地方。高建國皺著眉頭道:“李明,這裏不是河套嗎……”

    高建國到這裏,突然愣住了,因為他已經猜出李明的心思了。明年北上計劃第二階段戰役,就要西進漠南蒙古,土默特部的歸化城和河套的鄂爾多斯部,是遠東重點打擊的目標。如果遠東在河套平原建立一個根據地,然後南下去山陝地區收攏流民,那絕對是事半功倍。

    不光如此,河套地區的位置非常重要,遠東若是在那裏站住腳,那對將來的意義可就大了。

    王和也笑著道:“李明,你這個想法不錯,河套還真是個好地方啊。”

    李明指著地圖上的河套地區,興奮的道:“河套三麵有黃河環繞,水草豐美,冬季氣候較溫暖,夏季涼爽,極宜於畜牧業。這裏曆代均以水草豐美著稱,民間有“黃河百害,唯富一套”,“下黃河富河套,富了前套富後套”等法。河套地區土壤肥沃,灌溉係統發達。河套地區的畜牧業和水產業也很發達。河套還蘊藏著煤、鐵、銅、金、石墨、石棉、鹽、堿、稀土等多種礦產資源。

    現代社會的河套地區被稱為“塞外米糧川”。有可耕地960多萬畝,已開墾近500萬畝。盛產麥、玉米、高粱、糜黍、胡麻、甜菜、酒花、葵花籽等作物,被譽為“塞上穀倉”、“塞上江南”。為內蒙古、寧夏地區的主要農業區。”

    熟知明清史的李玉坤,也點了點頭道:“河套地區原本為大明所控製,朱元璋曾在那裏設立了大寧衛-開平衛-東勝衛防衛線。永樂造反借用了原屬寧王的蒙古護衛,後來為了酬謝他們,同時也因為撤銷各王爺的軍隊,大寧衛遷到河北保定,將原來的大寧衛的地盤作為酬謝給了朵顏三衛蒙古人。

    大寧和東勝都沒有了以後,開平獨木難支,終在宣德五年內遷。從此。明朝基本疆域徹底退到長城一線。因此,有人認為放棄東勝衛是永樂的一大失策,不過,雖然永樂收縮了防線。但是同時他把首都遷到了北京。所謂的子守國門,屬於不同時期戰略思想的不同展現。但是,同時也明朝的軍事戰略已經從“全麵進攻”改為“重點防守”。

    公元1461年,韃靼部的孛來多次侵擾明朝西北地區,入寇永昌和甘州。後被涼州都督毛忠打得大敗,孛來遣使向明朝求和,懇求入貢。明英宗朱祁鎮批準了他的請求。但是孛來入貢有一個要求,就是由陝西蘭縣入關納貢。原先蒙古部落進入內地納貢,都是從山西大同進京城,大同是明邊防重鎮,守衛森嚴,而蘭縣是進入河套草原的必經之路。

    韃靼部的孛來使團經蘭縣入貢,然後返回河套平原就不走了,並在這裏定居下來。後來盤踞在這裏的蒙古人越來越多。中原地區每到秋收的時候,韃靼部就成群結隊出去搶。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