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流伐清

第一百四十九章 經濟手段(1/2)

    “前之謂國戰,今之謂剿匪,蓋因時勢已變……”

    錦州大捷後,朱永興便發下聖旨,以後不以滿清稱之,不以後金稱之,全部以韃虜叛匪作為稱呼。☆→頂☆→點☆→☆→,..

    也就是,現在的滿清已經沒有資格被視為一國,且建州女真本屬明之藩屬,視其為反叛作亂,也是名正言順。同時,這也表示了大明的堅決態度和決心。國與國之間可以停戰,可以談判,但對國內的地方叛亂卻絕沒有妥協的道理,一定要平定剿滅。

    起初稱之為國戰,那是對自己的凜懼,提振起民心士氣,以最大的警惕和能力進行這場戰爭;現在稱之為剿匪,則意味著遼東戰事已經是地方性的平滅叛亂。概念的更改,顯示著大明朝廷的信心,也給了民眾百姓以安心。同時,也給那些在明清兩方搖擺的勢力,比如蒙古諸部,以最明確的態度。

    沒有議和,沒有談判,甚至連建州也不會再是韃虜的安身之所,除了投降,就是被徹底消滅。附清者就是反叛,不依附而態度暖昧者,也不會得到大明的善意對待。

    遼東戰事正在進行,大明還不能對那些依附韃虜的蒙古諸部進行直接的軍事打擊,但卻有一個幫手——察哈爾部為首的叛清武裝。各有目的、互相利用,明廷和叛清武裝就是這樣的關係,但現在卻還合作得甚是融洽。

    明廷不僅給予了察哈爾部邊市貿易的優惠和特許,還出動了數千龍騎兵助其作戰,給予了附清的土默特東旗、科爾沁左旗等蒙古部以沉重打擊。同時,察哈爾部用自己的和繳獲的牛羊牲畜,再從明廷那裏換取物資,既能繼續征戰擄掠。又能用這些物資拉攏其他蒙古諸部的歸附。

    這在目前來看是個雙贏的局麵,明廷得到了所缺的牛馬牲畜,拉攏了一支打擊韃虜的武裝;察哈爾部則勢力逐漸擴張,奪取了大片的草場,也使越來越多的蒙古部落表示臣服。

    而明廷內部對這樣合作的顧慮不是沒有,養虎為患。這或許是相當貼切的形容。等到韃虜滅了,是不是又會出現一個強大的東虜集團,會不會又是一場動亂的戰爭?

    對此,朱永興有自己的看法,用通俗的話就是“沒有永遠的朋友,隻有永遠的利益”。而察哈爾部盡管會變得強大,但卻有著難以克服的缺陷。與韃虜相比,他可能會構成威脅,但程度卻是日益強大的明國所可以承受的。標準化。製度化,加上強悍的火力,明軍將足以碾壓一切對手,橫掃一切曆史名將。

    而這就是朱永興真正的本錢,真正的倚仗,他不怕蒙古諸部,更不怕布爾尼。

    先進戰勝落後,文明戰勝野蠻。這雖然也有特例,但幾率還是比較的。遊牧民族有著先的不足。隻要明國不出現問題,時代和科技又在發生著對農耕民族有利的變化,朱永興不認為草原上會出現類似成吉思汗那樣的統一英雄,也不認為察哈爾部的布爾尼有那樣卓越的能力和智慧。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