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流伐清

第一百四十三章 槍枝合法,移邊實邊(2/2)

    但就是這樣的老百姓,就那麽點的要求,在曆朝曆代,也總不會滿足他們。相反,流民、亂民、暴民、刁民等等稱謂倒是五花八門,盡是貶斥之語。好象老百姓稍有不滿,便是給朝廷、國家添麻煩,卻很少去解決產生不滿的根源,使百姓能夠安居樂業。

    對老百姓是堵,是防,是愚弄,是鉗製?還是疏導,教育,寬容,並充分發揮他們的能力,而不是懼怕民眾的力量?

    “昏君才什麽都害怕,害怕有人造反,害怕有人篡位,害怕”朱永興用力揮了下手臂,道:“從古至今,曆朝曆代也都從沒有禁止過老百姓擁有武器,民用火槍合法化,也隻不過是刀劍的升級而已。況且,這也將首先在某一地區試點,然後再視各省情況逐步實施。”

    “萬歲,火槍乃國之利器,流之民間恐多生事端。”郭之奇對此是反對的態度,躬身諫道:“國家初定,社會穩定至為重要。”

    “郭卿之言有理,但卻未真正明白朕的思路,以及逐步推行民間火槍合法化的步驟。”朱永興伸手向下壓了壓,斟酌了下字詞,緩緩道:“民間火槍合法,這隻是個籠統的法,其中還有很多限製。比如申領槍枝要經官府審核,身家清白、無犯罪紀錄等等,還要宣誓遵守法律,才可能取官府頒發的持槍許可證。而對某些人禁止持有槍枝,同樣也要有嚴格的規定,以盡量使槍枝不落入壞人之手。”

    停頓了一下,朱永興繼續道:“至於首先要實施的地區,朕認為可以遼東為第一。諸卿想必也清楚,照現在的速度,王師光複遼東失地已是指日可待。但韃虜退縮,這仗還要打下去。十幾萬軍隊啊,要深入內地進行作戰,物資糧草便是一個大問題。而遼東之地,曠土寡民,難養軍隊啊!隻有移民實邊,方能既減輕國家的餉糧負擔,又保證了軍隊的人員補充,以及所占之地的穩固。”

    “萬歲,除移民實邊外,尚有屯田戍邊可以施行。”張煌言奏道:“遼東之地苦寒,且有戰亂之憂,現國家土地充裕,誰又願意遷徒?”

    “那就需要政策引導和鼓勵了。”朱永興垂下眼瞼,沉吟著道:“所謂重賞之下必有勇夫,隻要條件足夠誘人,朕相信會招募到人的。而首先在遼東給百姓配發火槍,也是考慮到當地的環境,以及戰亂的風險。若是當年遼人家家有火槍,也不會被韃虜屠殺奴役了。”

    “另外”朱永興微笑著環視群臣,“移民實邊的政策也將在西北推行,虛邊失地的前車之鑒,豈能不吸取啊?”

    在人口稀少的邊疆,移民與鞏固防務曆來密切相關。這在曆史上是有成功經驗的,比如左宗棠率湘軍西征收複新疆時,就向當地移民,很快出現“大將西征人未還,湖湘子弟滿山”的景象。而“移民實邊”之功就此大書於史冊之上。(未完待續……)

    &l;div lass="adread"&g;&l;srip&g;sh_read();&l;/srip&g;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