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流伐清

第一百二十七章 權臣,製裁和獎勵(1/3)

    &l;div lass="adread"&g;&l;srip&g;sh_read();&l;/srip&g;    空話連篇,鼇拜撇了撇嘴,對康三的振振有詞感到厭煩。~,

    議和失敗,明軍的壓力猶存,便無法調動兵力去猛擊察哈爾部,平定布爾尼的叛亂。況且,從各方麵得到的消息,察哈爾部與明廷已有勾結,想消滅他不是易事。

    對此,鼇拜已經有了初步的計劃並付諸了實施。那就是繼續利用蒙古諸部的分裂不和,派出官員到漠南東部諸旗征調兵馬,比如科爾沁、阿祿科爾沁、翁牛特、巴林、敖漢、喀喇沁、土默特、紮魯特諸旗,用蒙古人打蒙古人,消滅察哈爾部,或者將其驅逐得遠遠的。

    不用滿漢八旗費一兵一卒,便能解除察哈部的威脅,這自然是最理想的。但鼇拜也知道事情不會這麽一帆風順,關鍵是能否與明軍形成對峙,以證明滿清雖退出關外,但戰力猶在,並不是敗勢已定,難以挽回。

    人嘛,通常總是要站到勝利者一邊。喊著滿蒙一體,可大難臨頭各自飛。如果滿清頹勢難挽,蒙古諸部還會聽其號令,為其賣命嗎?這從明軍在中原大反攻,滿清節節敗退之後,蒙古諸部的表現便能夠清晰看出。騎牆、觀望,或者在等著落井下石,出現這樣的狀況,鼇拜覺得一點也不意外。

    沈陽是必須要守住的,錦州是遼西門戶,由於遼西走廊的特殊地形地勢,或許能趁明軍來攻時,再重演一次鬆錦大戰那樣的勝利,明朝便會重新考慮議和的事情了;而遼東,則相當令人頭痛,兩麵作戰的不利局麵難以擺脫。

    從整個形勢看,滿清表麵上似乎又回到了未入關前的狀態,實際上卻是倒退回了啟年。甚至比那時候還要惡劣。因為無論是兵力、裝備,現在的東北軍區強那時的東江鎮數倍不止,北京軍區也絕不象那時的遼西明軍暮氣難鼓。

    一個太監捧著急報趨步進入大殿,鼇拜伸手一招,太監猶豫了一下,便送了過來。

    自古權臣是個什麽下場。鼇拜心中清楚。但他已經處在這個位置,萬不能畏縮退讓,否則便死無葬身之地。所以,他廣植黨羽,總攬軍政,按他所,那就是英雄豈能自斷羽翼?至於以後,離康三親政還有好幾年呢,到那時候誰知道會是個什麽樣子?

    康三還在著。既是警誡,又是點醒,“當年我們入關,披甲不過十萬,卻能橫掃中原,橫掃江南,橫掃兩廣福建——”他揮著胳膊,用動作加強著氣勢。“下誰能擋之?”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啊!”康三重重地歎了口氣。“才過了二十多年哪,聲色犬馬,竟消磨得啥也不會幹。隻知道養狗轉茶館,領著月例銀子,吹噓祖宗那份功勞……”

    “陛下——”鼇拜一拱手,不客氣地打斷了康三的長篇大論。“急報,山海關的明軍出動了,已至廣寧前屯衛(現綏中)。”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