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流伐清

第一百二十六章 無題(1/2)

    何淑蘭是此次女科中被選中入宮為官的,並不是容貌特別出眾,而是綜合考慮的結果。論家世,不顯赫,隻能算是個家碧玉;論學識,與真正的才女也差著一截。

    但朱永興便取其中庸,取其溫善的性格。三個嬪妃都不是漢女,宮人也多是三個嬪妃從本族招來,增加漢女入宮,不管是普通的侍女,還是擔任女官,也算是對群臣有了個交代,讓他們少些呱噪。

    顯然,何淑蘭對朱永興突然冒出來的想法很是不適應。在她想來,皇帝的兒女,怎麽能和平民百姓在一起,招些功勳子弟也是莫大的榮耀了。

    朱永興看著她有些愕然的神情,不禁淡淡一笑,呆在深宮大院裏,不知百姓疾苦,不知民間風情,豈不成了那種問出“為何不吃肉粥”的蠢貨。算了,這丫頭呆的時日尚短,還不了解我的想法和思路啊!

    “嗯,該安歇了。”朱永興擺了擺手,起身又想起件事情,不忘叮囑道:“通知總理處一聲,若有急報,馬上送來,不得耽擱。還有,兩淮地方的奏折也要細看,特別是關於桃花汛的。”

    做皇帝呢,容易也容易,難也難。如果象法王那樣“哪管死後洪水滔”,自然可以縱情享樂。但要是有良知,有責任心,自然要勞累,要擔憂,會為自己的子民幸福而歡欣,或是遭難而痛哭流淚。

    朱永興不得不承認,他或許是個仁厚的好皇帝,但卻不是個合格的政治家,他無法漠視自己子民的死亡。不管是為國捐軀,還是遭災遭難,能少一點便少一點,哪怕使自己的大業延緩那麽一些時間,他也不會強行推進。

    其實朱永興也知道,現在這時局亂不了。老百姓隻要餓不死,隻要下太平,便是苦些也沒關係。而剛剛中興的大明,官員們又多年輕心盛,當官兒的心正熱,自然不是承平日久後的那般齷齪。

    但興也勃焉,亡也忽焉。不趁這個好時候將法律盡量製定細致,將各種防範措施盡量落實到位,日後敗壞時再治理,麵臨的阻力便不會象現在這般輕鬆。

    至於勤政,朱永興有時候是熬點夜,卻不是經常,要是和朱八八和崇禎比,那是差遠了。但人主宵旰勤政,本就不是什麽優點,事無巨細都要親自處理,那是封建帝王不信任旁人的緣故。可偏偏這樣的帝王又自以為誰也不如他,自以為什麽都懂,不管是刑名、民政、水利等等問題,好象他一言既出,便能迎刃而解。

    在朱永興看來,能否治理好下,能不能知人善用是最關鍵的。劉邦,不過一無賴流氓,能用漢初三傑,就得了下!連劉邦也自承“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裏之外,吾不如張良;鎮守國家,安撫百姓,不斷供給軍糧,吾不如蕭何;率百萬之眾,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三位皆人傑,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下者也。”

    所以,朱永興不苛求自己在各個方麵都要比臣子強,也就能信任臣子,有計劃有節奏地放權,而把主要精力放在構建能使政權健康運行,能使吏治保持常清的政治建築上。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