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流伐清

第八章 舜水西渡,預留宰輔(1/4)

    朱之瑜是隨著日本使者先至琉球,了解情況,暫息戰事後,才乘坐明軍戰艦前往大陸。[頂][點] W.3.O

    對於翁求多的詢問,朱之瑜立刻明白過來,此次明軍的行動除了彰顯宗主國的責任外,還有開通對倭貿易這個目的。

    “倭國幕府對大明還是同情和友善的,否則也不會出兵助戰。”朱之瑜思索著道:“而且其鎖國之策是為了防備海盜,遏製西夷宗教在倭國的傳播。如果貿易可以幫助大明獲得軍費,老夫覺得倭國幕府是能夠答應的。”

    翁求多點了點頭,輕歎了一聲,道:“那台灣的鄭家,以後的日子怕是不好過了吧?”

    “鄭家?鄭經那個孽子嗎?”朱之瑜覺得鄭經氣死乃父,心中十分痛恨,話語也激憤起來,“此番覲見,定要讓倭國隻與大明貿易,不再與鄭家通商。”

    “先王逝世,倭國幕府會改變對鄭家的態度嗎?”翁求多疑惑地眨著眼睛,“好象沒有什麽改變呀?”

    朱之瑜想了想,道:“國姓爺去世對倭國幕府來,並不是什麽不可挽回的事情,甚至鄭經奪取了藩主的位置在他們看來也不是什麽了不起的事。隻要繼承人比前人更優秀,家族很可能更興旺。倭人便是這樣的思維,在咱們看來不可理喻的事情反而是正常的。”

    停頓了一下,朱之瑜繼續道:“如果這次是因為國姓爺昏庸了,那部將支持鄭經奪位沒什麽了不起的,這也是倭國人暫時沒有什麽反應的原因。但如果知道了事情的經過原委,知道了鄭經為了一個女子讓家族分裂,這就不符合倭國人的想法了。”

    “而且——”朱之瑜加重了語氣,“此次幕府使者如果能夠看到我大明的興起之勢。疏遠鄭家也不足為奇。”

    “他們會看到的。”翁求多微微一笑,道:“目前雖是半壁江山,但韃虜敗局已定。隻要聖上——嗯,聖上英明果決,神眷授,定能競中興全功。”

    朱之瑜對朱永興還是缺乏了解。以為翁求多不過是場麵上的歌功頌德,便隨口問道:“翁將軍,不知聖上脾氣如何?可否講述一二,也使老夫心中有些準備,免得覲見時觸犯龍顏。”

    翁求多使勁眨巴了幾下眼睛,他也隻是在投效時在廣州見過朱永興一麵,要到自己的了解,還真不太好。可被問到了,又不能不。顯得自己很沒麵子。

    寬仁、英明、睿智……翁求多一番誇張式的描述,讓朱之瑜並沒有得到什麽有用的信息。反正就是一副明君形象,嗯,即便是昏君,想必也不會從翁求多口中出來。

    “魯王殿下也在南京嗎?或者是張煌言張尚書?”朱之瑜覺得應該先與舊識交流一下,總會比從翁求多這裏得到的信息要多,要可靠。

    “張尚書肯定在南京,魯王殿下——本將就不清楚了。”翁求多老老實實地回答。

    朱之瑜點了點頭。蒼水兄在就好,他的品德和修養。還是信得過的。

    ………………

    在王戰麵前,是一片偉麗而寧靜的,碧藍無邊的海。在眼光所能及的遠處,與淡藍色的雲相連。漣波反映著熔化的太陽,現出鱗比的火焰。的漣波在岸上金色的細沙上呢喃著,親切地朝他的腳邊緩緩爬了上來

    新鮮。新奇,還帶著一種難以排解的擔憂。遠方,母親該有多麽掛念,是不是在流著淚罵著他這個不孝的兒子?兄弟隻有十三歲,能不能代替他成為家裏的頂梁柱?春耕已經結束。因為義民而得到獎勵的田地是不是已經都種上了莊稼?

    年輕人的心啊,你想開一扇窗,他卻偏要敞開大門。這是一隻不知深淺的牛犢,就要用自己的犄角去闖世界,他的心中充滿了快樂和新奇,還帶著興奮和恐懼。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