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流伐清

第七章 思想理論,倭國來使(1/4)

    封建的君臣關係在作怪,這是朱永興的第一個想法。但在深思之後,卻發現並不是那麽簡單。魏王馬寶的心思隻是開始,以後還會再出現類似的人,歸根到底,應該是傳統的中庸思想在起作用。

    中庸思想如果作為一種道德修養,當然無可厚非。但如果在官場、職場蔓延開來,成為一種準則,則是百害而無一利。就長遠來看,大到一個國家、到一個公司的發展進步都離不開勇於擔當、勇於負責、敢於創新、不甘平庸、想有所作為的人才!而中庸之道卻會造就出平庸至極卻能諂媚,老老實實卻不思進取,敢於擔當卻遭到打壓的惡劣風氣。

    當然,一種積極進取、勇於承擔、是非分明的民族性格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形成的,但要使國家保持活力,使民族屹立不倒,這種性格又是必須的。

    大力提倡,則勢必要與舊傳統、舊思想決裂並鬥爭,現在這個時候到底合不合適呢?或許以實際行動給人們樹立榜樣,潛移默化的影響在目前來更合適。

    但這還不夠,遠遠不夠,提倡並鼓勵一種思想或事物,總要有理論的支持。朱永興認為早晚應該拿出一種能令人信服的係統而嚴密的理論,來使人們接受,並按照這種思想準則去做事。

    隻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朱永興覺得不必另起爐灶,再搞一套嘩眾取寵的這個主義,那個主義。其實。完全可以從中華文化入手,學會並掌握一個簡單的分析判定方法,來解決理論問題。

    揚棄,這個哲學術語,進入了朱永興的腦海。所謂揚棄,即拋棄舊事物中消極的東西,保留和發揚積極的東西。既不是將已有的一切推翻重來,也不是要盲目地繼承一切。

    不能簡單地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不能犯片麵性和絕對化的錯誤。起來很正確,很好懂。但在實際做起來卻並不容易。很多人把揚棄視為妥協和投降而加以篾視。他們把自己看作是學派不屈不撓的代言人,認為自己代表著必然會到來的未來、絕對真理和優秀的道德觀念。由此而產生了一種幾乎是病態的猜忌心理和強烈的自以為是的思想。

    朱永興現在要解決的是國內的思想,要提倡的是對中華文化思想的批判和吸收,實踐中華文化非常基本的價值。換句話。就是要打破什麽孔孟之道、墨家、法家等學的局限。隻將其中的精華提煉出來。形成中華文化和社會現代化相結合的一個學術思想流派。

    思路明確了,事情也就很快會確定下來。朱永興作為皇帝,不必事事都親自去做。他的身後有一個強大的團體,他的手下有經綸滿腹的智囊,有下筆千言的文膽,如何策劃、實施,並如何掀起這股思潮,這些人會處理得井井有條。他所需要做的便是借助自己的名望和地位,登高一呼而已。

    當然,必要的戲還是需要朱永興領頭來唱。在政府資金還有些緊張的情況下,由皇室出資修建的七賢祠開工之日,朱永興率幾位高官親臨奠基,表示了高度的重視。

    七賢祠,顧名思議,就是諸子百家中最具有代表性,其理論之中具有現實意義的七位大聖賢供奉之地。他們是孔子、孟子、韓非子、墨子、老子、孫子、鬼穀子,涵括了儒、法、墨、道、兵、縱橫各家。

    作為不可缺少的手段,朱永興禦筆親題,《國事》作為第一家區別於以前朝廷邸報的報社開張了。首先便是介紹這七賢學的文章,在提振華人的民族自豪感的同時,並逐漸掀起了研究和討論的風潮。

    提倡加引導,繼承加批判,屬於本民族的、適合現在生活的思想體係才會慢慢形成。沒有思想,人雲亦雲,迷茫徬徨的民族是無法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並且向外輻射自己的文化影響的。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