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流伐清

第五章 琉球(1/4)

    “大陸已立新君,我等亦是明臣,自然尊奉聖意。”鄭經緩和了下口氣,道:“台灣孤懸海外,就算不能啟國,隻要我等齊心協力,穩固經營,亦可藩鎮永守。”

    從啟國到藩鎮,鄭經把期望又降了一格。就形勢而言,台灣的人口還是少了,雖有地勢之利,卻無爭霸實力。況且,目前台灣還離不了大陸的支持。

    “那些要回大陸的宗室便讓他們走。”鄭經冷笑道:“趨炎附勢之輩,當年窮蹙來附,是我鄭家發放官俸,才使其能衣食無憂。現在卻又是另一番嘴臉,真令人不齒。”

    “大王得是。”劉國軒隨聲附和道:“留之無用,還要耗費錢糧,讓他們都滾蛋。”

    “呂宋?”鄭經沉吟著難作決定,而是用目光掃視著眾人。

    “大王,呂宋暫不可攻。”劉國軒搖了搖頭,道:“一是糧餉不足,二是要提防台灣空虛,被他人趁虛而入啊!”

    馮錫範立刻表示讚同,“這是朝廷驅虎吞狼之計,待我軍與西人打得兩敗俱傷,他們便能收漁人之利。”

    陳永華暗自歎了口氣,這鄭經處處學乃父,卻沒學到其父的雄才大略。收複台灣時,眾將多反對,先王卻能力排眾議,獨斷於心。

    “暫且不攻,卻也要多打探偵察。”鄭經沉思了一會兒,道:“朝廷雖有此意,卻也需北伐之後,少也要有兩三年時間。趁著這兩三年,咱們戮力同心,把這台灣經營得鐵桶一般。到底,無論是對朝廷,還是對西夷。皆是要靠實力才不會被人輕視的。”

    ………………

    放眼望去,是偉麗而寧靜的,碧藍無邊的海。在眼光所能及的遠處,與淡藍色的雲相連。漣波反映著熔化的太陽,現出鱗比的火焰。的漣波在岸上金色的細沙上呢喃著,緩緩爬行。

    自1609年(萬曆三十七年)。薩摩藩藩主島津家久派遣樺山久高率船十五艘,領三千士兵侵略琉球,琉球王國淪為薩摩藩的傀儡政權已經快六十年了。但即便如此,也尚未改變中琉關係。據《明史》記載,萬曆十四年(1616),“日本有取雞籠山之謀(其地名台灣)”,當時忍辱負重的尚寧王在國家殘破的情況下,依然不忘“遣使以聞”,通報中國防備日本侵略。

    清朝入主中原後。琉球王遣使臣到清朝請求冊封。清順治帝封尚質王為琉球王,琉球成為清王朝的藩屬,但這隻是名義上的事情,對琉球的實際地位並沒有什麽改變。琉球國依然是同時向表麵上的清朝與實質的薩摩藩稱臣,朝貢貿易收入還是要被薩摩藩剝削。

    南明崛起後,琉球先是通過商人,後是派出秘使,與南明政府進行接觸。沒想到朱永興答應得很是幹脆。承諾在數年內便會出兵驅逐倭人,幫琉球複國。

    意外的驚喜之下。琉球開始秘密準備,除刺探倭人虛實外,還在硝磺的貿易中給予南明政府以極大的優惠。

    終於複國了!琉球王子尚貞殷勤地陪著派駐琉球的明朝官員遊覽指點,特別是那霸,那裏將是明朝租借的港口,這是明軍幫助琉球複國的一個條件。

    在幾千年裏。中國就是東亞精神文明的台風眼。在琉球,充滿了中國式的花鳥畫。

    風景非常秀麗,那些六角形的中國式寶塔和瓶形的印度式浮屠塔,雕梁畫棟的中國式亭台樓閣、古塔、古碑、廟宇,還有參鬆柏、野花盛開。花團錦簇,會給人以無窮的詩意。灰色的石灰岩奇峰異石,加上古樸的中式建築,可以,琉球是一座放大的假山,一盆超級的盆景。如果蒙在雨簾和霧障中,更是猶如仙境。

    而幫助琉球複國,明軍並沒有費太大的力氣。在琉球的倭兵不超過一千,且毫無防備。在琉球向導的引領下,明軍在南海岸的摩文仁漁村登陸。那裏的海岸岩壁峭立,其實並不適合登陸作戰。可也就是如此,明軍的登陸更具有隱蔽性,對倭兵的攻擊也更突然。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