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流伐清

第四章 封賞,台灣(1/4)

    眾將一時都沒有冒然開口,思索著如何措辭,如何得條理清晰。( )

    “剛才在酒宴上,你們不是正討論北伐之事嗎?”匡國公皮熊笑道:“怎麽在聖上麵前倒不敢放膽直言了?”

    “暢所欲言,對與不對皆沒有關係。”朱永興道:“現在雖是光複了半壁江山,韃虜已處於不利之勢,然百足之蟲,死而不僵,眾卿亦不可輕忽。特別是北地征戰,尤利騎兵,這與南方卻又大不相同。若是不戰而勝,那便隻有拖,拖到清廷財政破產,兵無餉,官無俸,食無糧,這卻不知要到幾時了。且北方百姓亦是我大明子民,朕卻不忍他們受苦。”

    “陛下不必擔憂,北方利騎戰是不假,然我軍火器犀利,士氣旺盛,隻要糧餉充足,再輔以車營和少量騎兵,步兵亦可戰勝騎兵。”李嗣興遲疑了一下,道:“隻是要保證糧餉通道,還要防敵騎騷擾,便要步步為營,所占之地或皆需駐兵防守,所耗甚大。”

    “所耗甚大是肯定的。”朱永興報以讚賞的眼神,道:“火器犀利是不假,卻對後勤更為依賴。不然我軍光複大江以南,為何沒有直攻進取?另外,據最新情報,清廷正在製造火炮,打製鳥槍,日後對陣,你們要提高警惕,並有所準備。嗯,韓王,你且介紹一下。”

    “清廷所造的火炮皆用舊法,笨重不堪,且威力不敵我軍。”吳三桂在椅中躬了躬身,介紹著情況,“鳥槍呢,還是用火繩點燃發射。射程、射速也不如我軍的燧發火銃。聖上判斷,若是清軍大規模使用火器,或許倒比騎兵更容易對付。”

    “陛下英明。”魏君重是最早接觸燧發火銃,最早統領火銃部隊的,稍一琢磨便明白了其中的關鍵,“換裝火銃。必須要有相應的軍陣調整,並作戰術的改變。再深一層,又涉及到炮兵的布陣、掩護。若是隻知皮毛,擺出的陣勢或許有些模樣,卻是很難充分發揮威力。”

    “得很好。”朱永興笑著點頭,“鳥槍,嗬嗬,若是戰陣崩潰,拿在手中倒不如燒火棍好使。敵若用弓箭、刀槍。我軍已有戰法對付;敵若用鳥槍、火炮,咱們自然也要有相應手段。你們呢,要多學習,要多琢磨,多演練,不管敵人如何變化,總能克敵製勝,方為名將。也就是。沒有萬勝萬靈的陣勢,卻有百戰百勝的名將。不可戰勝的強軍。”

    “平北侯、靖北侯——”朱永興目光一掃,對夏國相和胡國柱道:“蕩朔軍成立較晚,不論是武器裝備,還是戰術打法,都與其他軍有所不同。而這些問題,卻不是全部換裝便能夠解決的。以老帶新。是我明軍的傳統,亦是快速擴充,並形成戰鬥力的有效手段。所以,朕才抽舊補新,實是希望蕩朔軍能盡快掌握新的戰術打法。盡快成為一支勁旅。”

    “聖上苦心,微臣明白。”夏國相忙躬身回答。

    “蕩朔軍以崇明為基,有水師配合,要經常出動作戰,以盡快適應並掌握新武器、新戰法。”朱永興繼續道:“戰事頻繁,去講武堂進修多有不便。朕想了個法子,叫函授。便是由講武堂印發教材,並有期刊發行,汝等以自學為主,介時參加考核,合格者由講武堂頒發證書,作為晉升的一個考察條件。”

    崇禎朝起,初隻策封了周奎為嘉定伯,後又有平西伯,高不過侯爵,且無世襲。等到了後來幾位南明皇帝,時傎王朝末日,曾經貴不可言的爵位已是泛濫成災。國公、國侯一大堆,異姓王爺也是好幾位。

    針對這種情況,朱永興才有以軍銜逐漸替換官爵的想法和措施。講武堂的建立,以及之後起到的作用是明顯的,現在最高的不過是魏君重的中校,他還是一軍之長呢!但隨著軍隊中組成的增多的複雜,講武堂的培訓和進修,便顯得覆蓋麵有些窄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