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流伐清

第一章 北愁南喜(1/4)

    北京在愁雲慘霧中迎來了康熙二年的春,清廷因下大局敗壞,江南失陷,由康熙下令減膳、撤樂,並禁止文武百官飲宴戲樂。整個京城之內,處處充滿了麵色青白、一臉死色、四處覓食的百姓。

    因南方糧運斷絕,北京城內糧米不能自給,糧價飛漲。普通的平民百姓早就不能果腹,連滿人的鐵杆莊稼也維持不了太久了。除了奪回江南,便隻剩下了在北方加賦增稅,滿清的頹勢更顯,明眼人都能夠看得出來。

    先奪回江南,清廷倒是不斷增兵,但荊襄對河南、陝西構成威脅,不得不防;明軍以數軍兵力匯聚在長江中下遊,使得清軍又要提防其沿運河水陸並進;還有四川,巡撫高明瞻也急奏增兵,否則有被明軍攻克保寧,進逼漢中的危險;北方沿海也要加強防禦,特別是津,如明軍以水師之威,在此兩棲登陸,便可威脅京師……

    在這樣的形勢下,奪取江南便成了口號,根本沒有實現的可能。在色厲內荏的叫囂中,清軍卻開始悄然堵塞運河,使明軍難以發揮水師之利。而在津,駐防的清軍兵力在增加,並緊張地構築炮台工事,以護衛京師。

    “長江以南重歸大明,昭武皇帝登基即位了。”

    “昭武帝比永曆可強多了,好象就沒打過敗仗,再看滿清這樣子,估計是沒幾蹦躂了。”

    “不知道昭武皇帝什麽時候北伐,咱們也別在這等著餓死了,往南走吧,興許能早點碰上明軍呢!”

    “聽昭武皇帝一登基,便在光複區減賦減稅,又分發土地。賑恤貧民,人人都能飽飯呢!”

    “往山東去,往淮南去,明軍很快便要反攻了。”

    …………….

    北京城中,各種各樣的議論在流傳,有的是百姓的猜測。有的則是情報局故意散播的消息。越來越多的人對在北京是否能活下去感到絕望,離開了這座漸漸死去的城市,向著山東、淮南逃亡。

    而在滿清的宮廷內,一番激烈的爭論正在進行。收縮已經是肯定的事情,但如何收縮,如何讓明軍停止進攻,如何能在時間上緩衝一下,卻個個都是難以解決的問題。

    “言遷都者,可斬也。京師乃下根本。一動則大事去矣。”索尼拖著病重的身體,勉強用嚴厲的語氣襯托出他的決心,卻已是氣喘不已。

    “索公言之有理,我大清尚有半壁江山,尚有悍勇八旗,雖是暫時失利,然亦有反敗為勝的機會。”鼇拜是強硬派,收縮固然是形勢使然。但過於畏縮,依然令他無法忍受。

    江南已失。但從實際損失來看,滿蒙八旗不過數萬,餘者不過是綠旗漢兵。本來在江南便沒有多少八旗駐防,屢次增兵也多是北方綠營,以及少部滿蒙八旗。至於旗丁家奴,其實也不應算是八旗的真正兵力。

    遼東、宣大。以及整個北方的八旗兵將,加在一起,依然能湊出十餘萬。而北方綠旗比南方更有戰鬥力,對清廷的忠誠也比南人強很多。再者,北方空曠。最適騎戰,八旗以騎射為傲,在北方打仗,顯然更有信心。

    而且這個時候稍微退縮一點可能還無大礙,若是退讓過多,顯得清廷過於軟弱,已經頹勢難挽,則人心思變。不北方綠營,便是蒙古諸部恐怕也要生出別樣心思,不再對清廷恭謹聽令。所以,清廷必須強撐著,起碼在表麵上要做出氣勢,以免樹倒猢猻散,牆倒眾人推,使局勢徹底崩壞。

    “此時雖有危難,然戮力同心,必能轉危為安。”蘇克薩哈猶豫了一下,向索尼、鼇拜征詢道:“索公,鼇公,為安定人心,休養民力,以增賦稅,是否可廢‘圈田令’,將土地讓與百姓耕種;另外,可適時推出更名地之策,令百姓不必支付田價,照常耕種,已交過易價銀兩的,可從來年常稅中衝洗。”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