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流伐清

第五十四章 海上武裝,廣西之弊(1/4)

    賀九義,雖然在廣西駐紮過,熟悉地理人文,但進取廣西卻未必一定要有他。而且,經過朱永興的調整,賀九義從廣西帶來的士兵大多歸於晉王李定國,將領則被分散安插,就算賀九義想反叛,也掀不起風浪。

    但收服賀九義卻是朱永興所要達到的目的,手下將領雖多,但可作為絕對親信,並會以死效忠的,現在也還不好確定。畢竟隻有不到半年的時間,雖然自己身先士卒,屢戰屢勝,已經建立起了威信。但誰知道那些將領的尊敬是對朝廷留守的,還是對一個英明主上的。

    所以,不能看表麵的現象,還要將盡可能多的人綁上戰車,形成共同的利益,這樣才能使朱永興擁有對抗朝廷、皇帝的資本。

    永曆對於日後的發展是個麻煩的存在,可現在還必須有這麽個存在。這是讓朱永興左右為難,並冥思苦想也找不到好辦法去解決的一個難題。盡管他在刻意去淡化封建君臣的理念,比如偷換概念,多提國家、民族,而少忠君之語,可人們心中根深蒂固的思想並不是那麽容易改變的。

    當然,事情似乎正在向好的方麵發展。趙王白文選將兵馬調到了滇西北,晉王李定國也做出了類似的表示,這使朱永興能夠派親信鎮守在滇緬邊境,使他能控製或封鎖在緬的永曆和朝廷,使不利於他的旨意或消息傳不進來。或者,可以繼續偽造聖旨,使事情的發展更有利於自己。

    朱永興曾經擔心鄭家的人如果都身居要害,日後會尾大不掉,便把長史易成調離身邊的一段時間。但現在他又決定在與安南鄭氏談判結束後,再把易成調回來。因為他需要這麽一個狗頭軍師,給他出陰謀詭計,幫他去幹見不得光的事情。

    人的腦力和精力是有限的,朱永興更要專注於戰爭,盡管形勢已經大有改觀,但依然不可掉以輕心。想法當然是好的。把清軍牽製在雲南這塊瘴癘、多山之地,不斷殲滅清軍的有生力量,並且消耗清廷的錢糧。可要是一著不慎,也有被清軍打敗的危險。

    進取廣西是早已有之的計劃,但直到現在,朱永興依然不敢放手施為。為了防備滇省清軍的反撲,他也就隻能抽出一萬兵馬給馬寶,並且謹慎地將進攻廣西的作戰計劃後延。

    但上終於還是青睞於朱永興,而這也是他自己努力籌劃的結果。他交代鄭硯北派人至庯憲可不隻是做主意。還特意指點了些人名地名,要鄭硯北的人留意聯係,或通過其他華商散布消息。現在,終於有了令人驚喜的收獲。

    其實,自征討安南成功,獲得在庯憲建商館的權利,以及紅河的航行權後,西南明軍與東南沿海的鄭成功、張煌言等聯絡的陸上—海路交通便已經被打通了。隻是沒有海船。朱永興又無法完全相信那些華商,便隻請他們代為聯絡。散播消息,並沒有冒險派出使者。

    “陳將軍,不必多禮,請坐。”朱永興心中狂喜,卻故作矜持,向著這位曆史名人伸手示意。

    “謝殿下。”陳上川猶豫了一下。在侍衛搬來的凳子上坐了半個屁股。

    陳上川少時家境頗為富裕,兄廷川經商,遷居海南。陳上川少年聰敏,學製藝,善詩能文。明崇禎十四年考試生員。十五歲被錄入高州府學。清順治三年,桂王朱由榔在廣東肇慶即帝位,改元永曆,明朝遺臣將士堅持抗清鬥爭。同年,剛滿二十歲的陳上川齊文從武,加入了永曆政權的抗清行列,並曾在晉王李定國攻打廣東時,屢立戰功。

    曆史上,在永曆死後,陳上川被台灣鄭經授予高(高州)、廉(廉州)、雷(雷州)三州水陸總兵之銜,與鄭經委任的龍門水陸總兵官楊彥迪一起,繼續轉戰欽州灣。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