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流伐清

第五十三章 彩金之望,降爵小懲(1/4)

    不過呢,朱永興最後的底線還不算太過分。易成事先也多少了解一些情況,知道地圖上標注海防的地方不過是一個居住著數十戶人家的漁村,卻不知道朱永興何以如此重視,非欲得之而後快,甚至不惜刀兵相見。

    現在隻是個漁村,日後卻是個大港口呢!在那裏可以修碼頭,建兵站,設商館,擴港口。而且,擁有了京泰河的航行權後,不僅滇省對外的商貿通路被打開,而且可以從海防運兵作戰。之後,或是移民拓展湄公河三角洲,或從海上進攻廣西防城、欽州,都將發揮極大的作用。

    朱永興與易成商議了一會兒,算是交代清楚。又由易成起草了給安南鄭氏的問罪書信,朱永興審閱完畢,才讓易成去依計劃行事。

    如果不是要繼續防範滇省清軍,還有向廣西進攻的計劃,朱永興的底線不會這麽低。當然,如果真的要刀兵相見,他也不會猶豫。安南都統使司府已經有了成群的都統使,隻要朱永興放出話去,這幫家夥肯定為了擴大地盤而積極響應。明軍呢,隻須派出少量部隊助戰,主力尚在南方與阮氏苦戰的鄭氏也會招架不住。

    但現在,如果能輕鬆達到目的,朱永興還不想破壞安南基地的穩定大局。而且,他也想壓製一下那些都統使,讓他們為抗清大業多貢獻出一些力量。

    易成足智多謀,又有商人頭腦,這種談判非常合適。他現在還是安南都統使司府的幕後一把手,名義上有鄭樺這個傀儡,下麵有黃秀仁這個狗腿子,把安南都統使司府運作得相當不錯。

    雖然出海口可能不戰而獲。但朱永興依然沒有放棄向廣西進取的計劃,並且已經開始悄悄著手。三千明軍由總兵張國用、雷朝聖、王三才率領,作為西出鎮南關的前鋒,正向平嘉、同登、七溪開進。隻要滇省局勢有所緩和,其後續大軍就將由汝陽王馬寶統領,跟進殺入廣西。

    對明軍未來的戰略走向。高平莫氏現在也了解,進取廣西是早晚的事情,對此莫氏也是非常矛盾。明清若在廣西開戰,高平莫氏正好處於中間,糧草民伕是免不了的,興許還會遭到池魚之殃。

    在這個問題上,莫氏的老一輩和新青年便產生了分歧。莫敬耀人老雄心去,又舍不得高平的宮室殿堂,隻把鎮南關西麵的七溪、平嘉、同登交與明軍。卻不肯離開高平。

    以莫敬耀之子莫元清為首的年輕一代則認為應棄高平、七溪、諒山等與廣西接壤之地,而與明軍交換萊州、山蘿之地。如此可避開明清戰亂,免受殃及,並在地盤更大的萊州、山蘿經營,伺機向西麵的真臘掠地自強,日後再與安南鄭氏一爭高下。若是呆在高平彈丸之地,貪戀豪奢,又哪裏有臥薪嚐膽、振作勃發的氣象?

    等老子死了。兒子再振作勃發吧!朱永興雖對莫元清的想法感到讚賞,卻並不認為他日後會有這個機會。安南。早晚要納入中國版圖,豈能再有什麽藩屬?

    書房內清靜下來,朱永興又拿起文件審閱批示。

    兩千餘回回已至安南,並在沙壩以西得到了安置。這是朱永興在途經蒙化府(巍山等地)時答應下來的事情,條件是一批回回工匠到兵工廠做工;白族有三百餘戶也在北光有了聚居之地,算是競現了對段琬兒的諾言。也使白族的漆器進入了出口的名單;蒙化左星海如願得到了地盤,也替他的兒子爭得了一個安南都統使的頭銜,代價便是數千彝人成為安南的自由居民,以及三千土兵的參軍入伍。

    兵工廠派出的工匠已經啟程趕往騰衝,除了擴大騰衝硫磺的出產外。還要建立兵工二廠,就近為滇西明軍製造武器彈藥;由庯憲購進的硝石、硫磺,再加上本身出產和收集的硫磺、土硝,暫時滿足了兵工廠的生產需求,但隨著生產規模的擴大,還需大量購買。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