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流伐清

第三十九章 兵臨大理(1/4)

    “敗過才會吸取教訓,官職高低也不是評判能力的標準。”朱永興並不敢輕視這兩個人,所以得很嚴肅,“趙王要聽吾言,不可輕視此二人。”

    “是,殿下之言,本王必信之篤篤。”趙王白文選的臉色鄭重起來,停頓了一下,詢問道:“殿下有入川之意,不知可有人選?”

    朱永興沉吟不語,他已經反複權衡過,最希望的人選是晉王李定國。入川開拓是一方麵,還有把李定國調離滇省的意思。隻是他還沒試探過,也不知李定國是如何想的,所以不好輕易出口。

    “晉王或是最好人選。”白文選見朱永興不語,便繼續道:“如果晉王不願,那就不如另派一軍入川,本王與晉王在滇合力牽製清軍,亦將全力以助入川之軍。”

    朱永興想了想,意味深長地看了白文選一眼,笑著點了點頭,道:“趙王之言有理,滇省有趙王與晉王兩位名將坐鎮,入川之軍無後顧之憂,吾亦能安心攻掠廣西。”

    “殿下英武聰慧,先有騰衝之戰,後有討伐安南之功,更能結暹羅之好,得滇省各土官之投效。”白文選突然變得有些感慨,目光深遠地望向遠方,“此番作戰更是攻無不克,戰無不勝,聲威當更盛從前。更難得殿下宅心仁厚,兵死有撫恤,傷殘有所養,治下之民亦脫苛政之苦——”

    朱永興目光閃爍,靜聽著,揣摩著白文選的這番誇讚到底是何意思。

    “如此,我原大西軍將士可得善後矣。”白文選長出了一口氣,笑了起來,“殿下暫離滇省。征伐廣西,實為上策。若將滇緬接壤之地派得力幹將駐守,震懾緬人,使其不敢無禮於主上,則更善。”

    朱永興品出一些味道來,便笑帶試探地道:“吾是信得過趙王的。銅鐵關不為慮,木邦嘛,或者可以換將駐守。”

    白文選嗬嗬一笑,伸出大拇指比劃了一下,道:“殿下一語中的,本王便不複多言了。”

    朱永興笑得暢快,白文選很明顯在向自己靠攏,什麽得力幹將,什麽震懾緬人。白了就是派自己的親信封鎖在緬的朝廷的音信,不使對自己不利的旨意傳出來。

    當然,朱永興盡管不是完全信任白文選,也要做出親近的舉動,不能讓人家的熱臉貼個冷屁股,寒心不是。

    “趙王,吾有意成立軍校久矣。”朱永興感歎道:“隻是戰事紛繁,各軍又相隔甚遠。便隻能在一軍之中以講武會代之。若是此戰結束,當有一段休整時間。吾準備在元江正式設立軍校,不知趙王意下如何?”

    “建軍校好,可使各級將領皆受殿下教誨,乃千秋大計也。”白文選不假思索地表示讚同,似乎早已經做了決定,用的卻是開玩笑的口吻。“嗬嗬,如此一來,本王也就不眼紅那些殿下所轄的將領獨得其利了。”

    “趙王如此一,吾便放心了。”朱永興會心一笑,白文選所的大秋大計意有所指。卻不破,他自然也不會加以辯解。

    ……………

    行進的隊列中,晉王李定國和世子李嗣興正並馬而行。

    “父王,孩兒還要在殿下軍中聽命,您便與殿下,莫要把孩兒管得太死,平白失去了許多建功立業的機會。”李嗣興見父親時而皺眉,時而悵然,時而感歎,不知道在想些什麽,年輕人耐不住性子,便把心中的抱怨了出來。

    晉王李定國挑了下眉毛,淡淡地道:“此是殿下愛護之意。”

    “孩兒知道。”李嗣興有些無奈地歎了口氣,道:“殿下是怕孩兒有個閃失,不好向父王交代。”

    “既知道,你還抱怨什麽?”李定國輕輕甩著馬鞭,心不在焉地道:“吾已是世襲罔替的親王,日後還少了你的官爵?”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