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流伐清

第三十八章 巧取龍尾關(1/4)

    感謝飄塵適,Ж刀の魂Ф,二個人的陽光,嶸駿,龍馬1,紫刀布衣,flyingree1,無名先生之能人,sunny-sn,東靖家園,書友1081417...念陶,嗚嗚...,lizd01,達瑪等書友的打賞和月票,祝朋友們快樂幸福,事事順意。

    這與後世果然大大不同啊!朱永興在親衛的保護下,登峰臨橋,四下觀察後不禁發出感慨。

    想當年,他在遊覽此地風光時,生橋已經被妥善地保護起來,並作了加固處理,兩端的崎嶇路也被重新修鑿加寬並鑲砌了石階。而“生橋”兩邊更是設了護欄,橋下的河水也修了水電站,遊人在這裏可以憑欄遠眺,發思古之幽情。而現在,走在“生橋”上狂風勁吹,橋下驚濤駭浪,令人膽顫心驚,哪裏還能從容平靜地觀賞奇景呢?

    而且,如果用炮猛轟,通過“生橋”還是可能的,但沿著崎嶇的路仰攻風寺,那就絕對是一場噩夢。

    顯然,對麵的清軍也認為敵人不可能從這裏突破。從望遠鏡中可以看到,防守對麵山崖的清兵隻有數百,而且臉色也顯得輕鬆。他們在等著明軍過橋,便箭矢齊下,使明軍在狹窄不過兩米多的橋上血流成河。

    夏秋之季,有名的下關風還是要一些,但朱永興並不想用屍山血海奪取險。他命令少量明軍舉著盾牌向生橋做了試探性的進攻,稍遇挫折便收兵而回。接著,他又把大部明軍調至山後,隻留下數百人防守。做出了知難而退的姿態,以麻痹清軍。

    月亮升上來了,夜色變得蒼白。暗影好象散了,到處都看得清楚了,甚至辨得出腳下一根根的草莖。壁立的山峰,從腳到頂。全是蒼黑的岩石。有些地方,非常突出,好象就要崩下來一樣;有些地方,又凹了進去,如同裏麵有很深的岩洞,岩石上下的縫隙裏,到處長著枝椏彎曲的野生雜木和荊條,看來象巨人身上的粗毛一樣。再塗上一層蒼茫的夜色,就更加顯得凶殘嚇人。

    朱永興啃著幹糧。喝著葫蘆裏的水,不時望向對麵山崖。清軍燃起了篝火,更遠處的江風寺也有點點燈火。

    不知道那支迂回潛越的奇兵怎麽樣了,是繼續在跋涉,還是已經找到了合適的地點,或是已經開始了偷越行動。不管怎麽樣,現在時間還早得很,朱永興勉強壓下心中的胡思亂想。閉上眼睛開始休息。

    ………………

    月光同樣照在距離生橋十餘裏的西麵的山巒樹林上,人影在懸崖上晃動著。

    在這裏望向對麵。是象刀切般的齊刷刷的懸崖峭壁,可比這裏要低一些,但峽穀之間總有三十多丈。站在崖邊向下看,黑洞洞的深穀,巨石吊懸,陰風颯颯。刮肉透骨,嘩啦啦的急流聲衝入耳鼓。對麵崖上的樹木被風吹得搖搖晃晃,喳喳亂響。因為林梢的擺動,映射得好象所有的山都在搖晃。讓人覺得頭暈目眩,站立不住。緊張得手握兩把冷汗。

    西南風啊,還不呢!幾個炮兵測量著距離,估量著風速,認真商量了片刻,將號的轟炮調整著方向,然後裝填藥包,又把一塊契合炮口的圓形木板放進去,再就是一個鐵製撓鉤,撓鉤後麵拴著長長的已經被水浸濕的粗繩。

    十幾個明軍撐起了一個巨大的黑色布幔,以遮擋發射的火光,這是防備遠處的清軍看到的舉措。

    一切準備就緒,炮兵點燃了導火索,片刻後,隨著一聲悶響,木板推著撓鉤飛出炮口,向著對麵射去。

    “拉,慢點往回拉。”撓鉤落了下去,也看不清是否刮到了樹木或岩石,一聲命令下達,幾個猛猛勇士開始用一個簡易的絞盤收緊綁在樹幹上的繩子。

    粗繩被慢慢繃直,往回拉扯,總兵張國用和李承爵瞪大眼睛瞅著,希望一次便能成功。直到粗繩再也不動,三個壯漢也絞不動轆轤時,兩人才鬆了一口氣。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