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流伐清

第十四章 感情是睡出來的(1/4)

    “隻是勸諫而已,有則改之,無則加免。”夢珠委婉勸道:“郭大人不知殿下才具無雙,豈是固執己見、拒諫飾非的王莽可比的?”

    嘿嘿,朱永興會意地輕輕拍了拍夢珠的手,由衷地讚道:“這是要當賢妃啦,可惜這郭之奇卻不知道,浪費了你的苦心。”

    “殿下與妾身的私下言語,才不讓外人知道呢!”夢珠不以為意地撇了撇嘴,道:“隻要殿下處事得當,英武蓋世,自然沒人敢非議妾身。”

    嗬嗬,朱永興聽得妾身這個詞,心中舒暢,把夢珠擁入懷中,又親又摸,輕薄了一番,才讓夢珠給郭之奇寫回複。其中不外乎是納諫撫慰之意,反正郭之奇空有顯赫官職,卻無實權可用,隻耍耍嘴皮子,朱永興倒也能容忍耳旁的聒噪。

    同時,這對朱永興也是一次警醒。除了要自己凡事不可過於自以為是,不能固執拒諫外;還要在改革或改良中不斷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最主要的是建立起一個高效、有威信的領導班子。如果所用非人,又沒有監督機構,再好的政策,也可能被執行得麵目全非。

    盡管朱永興有一個比較周密的大計劃,但他目前還側重於軍事,而且一個幕府雖然成立起來,幫他處理大部分政事,可人員的不足依然製約著各個機構的完善。

    比如他改軍情司為調查部,下設軍情司與監察司,軍情司的職能擴展迅速,人員優先保證,監察司就隻能是人員寥寥。無法完全擔負起應有的職責。由宣撫司升格的宣撫部也差不多,軍政司人員相對充足,民政司則缺額不少。

    因循守舊、眼高手低的老官僚不想用,勇於任事的新人又招之甚慢,管理監督機構便不能有效運轉。而此時又不是開科舉招人才的好時候。朱永興和幕僚們經過商議,就隻能采取一些靈活的辦法來救急。

    於是,在安沛、宣光、山蘿、萊州、河江這五個大城的官衙之外便增加了三個設施。延恩箱,進書求仕進者投之;招諫箱,言政策得失者投之;登聞鼓,民有冤抑者撾之。

    延恩箱和招諫箱是仿效武則發明的朝廷置匭。以此來廣開賢路,征求意見。登聞鼓則曆代都有,起著上達民情、監督官僚的作用,但在取消了自宋朝以後,日趨苛刻的擊登聞鼓的條件後,這個措施便不會流於形式了。

    這樣一來。選擇人才、聽取意見、監察官吏的目的便可以在某種程度上實現了,而且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由於人員不足造成的管理疏漏。

    禹、湯罪己,其興也勃焉;桀、紂罪人,其亡也忽焉。朱永興擺出了一副求才若渴、胸襟廣闊、虛心納諫的賢明之像,力爭維持穩定,以便爭取到幾個月的時間,集中精力進行反攻作戰的籌劃和準備。

    已經是八月上旬。朱永興終於把政務方麵的事情理順,都交給了以長史易成和宣撫部侍郎劉佐宸等信得過,又能領會他施政要點的官員。然後他由數百精騎護送,趕往軍工基地沙壩。

    不走水路走陸路,這也是朱永興有意為之,他想順路看一看占領區的情況,這可要比他坐在屋中看文件直觀得多,也不易被下麵官吏所蒙蔽。

    ………………

    空難得地是清水一般的澄清,微微泛黃的稻田裏,風一吹。稻田裏波浪起伏,發出“沙沙”的笑聲。遠處旱地裏的番薯秧和蔬菜已經露出頭來,綠綠的鋪滿了田壟。

    李老悶走在田地裏,有一柄短杆鋤在除著草。作為退伍的殘疾軍人,他被安置到了寨忽的一個村子裏。有了二十畝地,還是村中治安所的所長,另有一份薪水可拿。而且,他可以不參加繁重的勞動,村裏有人給他代耕代種。但他是一個倔強的男人,雖然隻有一支手,卻在學著單手勞動,還找人做了輕便的短杆鋤、钁和鍁,幹些身所能及的活計。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