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流伐清

第十三章 元江籌謀與少保勸諫(1/4)

    “據吾判斷,吳三桂多半會先解決元江那氏,震懾迤東各土司,消除其對昆明的威脅,然後再對滇西滇中展開行動。”朱永興最後還是利用了自己的先知先覺,隻是沒有得那麽肯定,“隻要在元江能堅持四十多,或者一個月,滇西反攻就可能勝利結束,三軍便可東下合擊清軍。”

    這下子眾將都聽明白了,但也產生了疑慮。隻要力保滇東那氏不敗,安南基地便不會受到滇省清軍的威脅,這是最保險的方案。如果先戰滇西,再援滇東,誰敢保證能堅持一個多月?如果計劃失敗,費盡心血打下的安南基地就要直麵戰爭了。

    “殿下。”敘國公馬惟興遲疑了一下,試探著問道:“不知在元江,我軍先期能投入多少兵力?”

    “三千。”朱永興早就算得仔細,他準備率領至少七千士兵前往滇西助戰,安南也需三千多人鎮守,而且這已經把包括猛山克族在內的各族土兵計算在內。當然,這其中還可能有的出入,畢竟還有一個多月的時間,能招多少新兵他也不好。

    等朱永興解釋完派出三千人馬的原因,眾將又陷入了沉默。這不怪他們,畢竟他們不知道曆史上的事情,不知道元江那嵩的號召力非同可,在沒有外援的情況下依然能夠堅持兩個多月,自然也就沒有象朱永興那樣的自信。

    但朱永興也不敢過於托大,畢竟曆史已經改變,吳三桂征討元江的兵力啦,戰將啦,戰術策略啦,都可能會有所變化。他還是要盡量地穩妥。

    “還有一個多月的時間呢!”朱永興笑著給眾將鼓勁兒,“元江的土兵可以訓練,提升戰力;我軍也會招兵買馬,擴充實力;晉王、趙王那邊也能支援一二,大家不必如此沒有信心吧?要不這樣,吾在元江指揮作戰。另派大將率軍前往滇西。”

    “殿下言重了,讓我等慚愧。”汝陽王馬寶趕緊表態,“末將願赴元江,定使清軍挫於堅城之下,不得寸進。”

    “末將也願往。”馬惟興拱手道:“若隻是堅守,三千兵丁,再加土兵助戰,當可無虞。”

    “末將願死守元江……”

    “末將誓與元江共存亡……”

    這個覺悟和氣勢倒不錯,可怎麽好象是跳火坑的樣子呢?朱永興覺得還要再交點底兒。讓大家增強信心。

    於是,朱永興先是撫慰讚賞了一番爭相“跳坑”的明軍將領,然後又開口道:“元江之戰多半是有驚無險,先有土兵沿途騷擾襲擊,又有元江然屏障,再有城池堅守可恃,清軍要攻取,豈是易事?再者。那氏的影響力和號召力非同可,又有朝廷赦封授印。逶東眾土司當有大部響應,聚眾十數萬當不是難事。另外,吾準備再趕造火炮數十門,以為助戰之用。況且——”

    停頓了一下,朱永興露出莫測高深的笑容,道:“吾還有數法可保元江城固若金湯。此時嘛,暫不細,諸位日後便知。”

    吹牛有時候還是必要的,借助於騰衝勝利,以及安南攻略的成功。眾將對朱永興已經產生了一種權威和敬畏的心理,對神授眷之也非常篤信。所以,固若金湯的大話並沒有引起什麽反對和置疑,反倒真的增強了他們的信心。特別是以陳國公吳子聖、敘國公馬惟興為首的元江參謀團,便欣然領命前往,與剛才為朱永興“跳坑擋槍”的麵貌是截然不同了。

    ……………

    景東,位於雲南省西南部,普洱以北,明洪武十五年曾降府為州,洪武十七年又重升為府。其地有漢族、彝族、哈尼族、瑤族、傣族、回族等民族居住,又以彝族最多。

    “安南已定矣!”晉王李定國放下書信,不禁慨聲唏噓。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