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之山寨英雄

第一七一章 坎坷的工業化道路(2/4)

    那就隻有蘇聯的工業化思路了,蘇聯的工業化道路是比較適合中國借鑒的,重點突破重工業,在最短的時間內快速提升國家終合實力。使中國在短時間內飛躍性地完成工業化產業鏈的布局,進入世界工業強國的第一級方隊。

    中國的工業化道路就是在和時間賽跑,因為中國要抓住十七年後的那場改變世界的機遇!蘇聯工業化模式雖然實行了優先發展重工業的方針,但如果以此就蘇聯一貫忽視輕工業,甚至把它成主觀上已不顧人民死活的程度,那也是不切合實際的。那個國家的領導人也不會這樣腦殘地忽視人民的生活需求。蘇聯的輕工業沒有發展起來的原因主要是受到了蘇聯人口的製約。滿足了重工業和農業的生產,就無法在滿足輕工業發展的需求,因為輕工業大多是人力密集型產業,在加上沒有外部銷售市場,輕工業產品隻能靠國內內部需求來支撐,自然發展不起來。

    中國在人口這一點上是有優勢的。不但有著充足的人口滿足輕重工業人員需求,還能提供一個巨大的內部消耗市場。任何一樣生活必須品都能拉動一個行業的發展,比方電器化普及以後,從計電表到家用電器,四億人口一億個家庭,以現在全世界的產能也要十年時間才能完全普及。這麽一個巨大的市場需求,這麽長的發展周期,完全可以把中國的家電行業養出一批巨獸出來。

    下定決心的李長庚開始籌劃以蘇聯的工業化模式為核心在加入德國的經濟發展模式,以重工業為突破口,集舉國之力衝擊重工業領域,全國實行大鍋飯製度,勒緊褲腰帶幹工業。

    李長庚是那種幹就要幹的人物,東北重工業已經搭起框架來了,在加上搬遷了德國的魯爾工業區,基礎實力已經相當不錯了,將是未來中國發展重工業的龍頭。接著就是發展華北工業區、華南工業區、華中工業區、西北工業區。重點突破能源、鋼鐵、機械、化工、電力,這五大重工業基礎行業。為了能對這些行業進行更有效率的管理整合,李長庚在重工業部下麵設立了冶金工業部、機械製造工業部、化學工業部、國家電力部、國家能源戰略委員會,五個部委!

    所謂工業基礎煤鐵先行,李長庚計劃一口氣在全國開工建設了十六個大型煤礦廠,山西大同、河北開灤、河南平頂山、安徽淮北、山東兗州、江蘇徐州、黑龍江雞西、遼寧鐵法等。

    大型鋼鐵企業一口氣幹了八個,鞍山、太原、包頭、北京、上海、津、武漢、哈爾濱。

    開發大慶油田、秋明油田、華北油田,並在鄂木斯克、哈爾濱、津建設三個大型石化工廠。

    在全國要建成十個十萬千瓦的巨型發電廠,五十個兩萬千瓦的中型發電廠,六個裝機在十萬千瓦以上的大型水利發電站,五千千瓦以下的水電站100座,五千千瓦的火電站0座。

    鐵路每年全國至少修建一萬公裏以上,一級公路修建八千公裏,二級公路修建一萬六千公裏。

    兩個月後李長庚的工業計劃一透露出來,嚇得剛過幾舒服日子的大總統徐世昌差點沒從椅子上掉下來。手中李長庚的工業計劃目錄心地問道:“啟明啊,你要抓緊時間把中國變強大這是好事,可這麽做是不是有些操之過急?且不我們能不能修建完這些工程,就是修建完了,我們上那找那麽些工人啊?我們上那弄這麽些錢來啊!”

    “大總統多慮了,完成這份計劃要五年時間,我管這個計劃叫做國家五年發展計劃。我們可以一邊建設一邊培訓工人嗎,工廠蓋好了,工人也就培訓得差不多了。至於錢嗎,大總統覺得我李長庚是缺錢的人嗎?”

    徐世昌見李長庚的輕鬆心裏更是沒底了,心地問道:“要不我以大總統的名議召開國民代表大會,選舉你來當這個大總統吧,考朽年邁實在是精力不夠啊!”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