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之山寨英雄

第一六九章 華夏文明的複興(2/4)

    日本朝日新聞的評論中酸酸的道,中國在全世界都沒有預料到的情況下,一夜間變回了曾經的朝帝國。

    中國的這種變化也開始在官場上出現,一位武漢的官員穿著一身漢服與一位英國領事見麵,那位領事分不清漢服和日本和服的區別,那位英國領事對那位武漢官員疑問:“你們中國人怎麽開始喜歡穿日本人的服裝了。”結果那位官員,袍袖一甩,向那位英國領事,把自已這身漢服前前後後上上下下,從曆史傳承到服飾意義講述了兩個多時。最後那位英國領事搖搖頭發表了感慨,你們中國人真是奇怪,好像一夜之間,換了身衣服後連人也換了。

    洋人確實弄不明白,中國官員怎麽一下子就變得有了骨氣,別外國人弄不明白,就是身處其中的中國人自己也弄不太明白。那位英國領事在泰晤士報上寫了一篇文章,中國人突然間找回了自信。對比了他以前所見到中國官員的形象和今他所見到的中國官員形象。這個比喻很聲動,其中他還舉了幾個實例,來證明自己的觀點。最後他評論自己更願意與現在同他平等對話的中國官員進行工作和交流,因為他看到了中國官員身上許多不一樣的東西,高深的文化修養,中庸冷靜的頭腦,處事的細致與條理分明,驚人的記憶能力。

    最後那位領事還了一個有意思的例子,一次他見一位縣令向他的上級道台大人匯報工作,那位縣令隻憑記憶就將他所治理的那個縣城幾個月來的大事情進行總結匯報,而那位道台大人一邊聽取匯報一邊尋問,兩人都沒有看那份書麵匯報材料,我出於好奇得到了道台大人的允許,拿過那份匯報材料,聽著那位縣令的陳述,我驚訝的發現。縣令匯報的內容與那份匯報材料競然一字不差。我在驚訝之餘,將那份材料交給那位道台大人,希望他過下目欣賞他手下這位縣令的驚人記憶力。沒想到的是,那位道台大人競然拒絕看那份材料,在我不信的眼神下,他笑著背誦起那位縣令向他匯報的內容。雖然未能做到一字不差,但基本上他都對了,要知道這位道台大人隻聽了一遍手下縣令的匯報。

    這樣的能力在歐州官員包括英國官員當中是不可想象的,但那位中國的道台大人告訴我,記憶是中國學者們通過科舉考試成為官員的一個基本素質。我突然對中國著了迷。那個曾經在我眼裏,懶惰、狡猾、奸詐、膽的中國,突然間全都變了。

    究竟是什麽樣的原因讓中國發生了這樣大的變化?我聽中國人出各種各樣的解釋,有的是因為遷都改變了中國的風水、有的委員長有帝王之氣。還有許多古古怪怪的解釋,但我覺著前兩種解釋還是值得相信的,是否還有其它原因,我想我會用很長一段時間留在中國觀察思考!

    是的中國人找回了自信!這是連李長庚都沒有想到的事情,官員們的變化還算理智的話,那麽年輕人就幾呼陷入了瘋狂之中。國社黨青年團的徽章成了年輕人最向往的寶物。如果一個男學生,集齊了一枚青年團徽章、一把寶劍、一把手槍、一身漢服四件套的話,那麽他就絕對是這個學校最風騷的人物。

    一些學校也從善如流地開設了射擊課、博擊課、劍道課!學生們再不以能背誦西洋詩、穿日本學生裝、上街遊行罷課等活動為榮。而是對國家社會主義複興黨黨首李長庚產生了無與倫比的崇拜之情。學生是一個社會影響力極大的集體,尤其是一些東北學生在與北京、津、上海、武漢等城市的學生進行交換學習後。這種李長庚式的崇拜上升了一個新高度,東北學生都是半軍事化管理,他們都受到過係統的宣傳組織教育,比起這些京、津、上、武城市罷課遊行的學生。顯得專業得多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