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之山寨英雄

第一六九章 華夏文明的複興(1/4)

    李長庚用百家爭嗚百花齊放這八八個字為標題,寫下了關於複興中華文明的一篇文章,第二這篇文章就發表在複興日報的頭版頭條位置上。

    百家爭嗚百花齊這篇文章在民國文化界引起了極大的轟動,在清未民初正是西學東漸之風日盛的時候,但也有很多大學問家在反思,中華傳統文化是否真的一無事處?答案是否定的,中華文華有著係統深厚的根基,隻是這種聲音隨著洋務派的興起,而被主流政治所壓製。李長庚打倒了最倡導西學了交通係,使得這些擁護國學的學者一下翻了身。特別是李長庚在複興中華文明開篇時寫的那段話,直接給國學賦予了肯定積極的政治意義。

    李長庚向來是不出手則矣,出手必是一套組合拳,他在等到自己這篇文章的反響後,立刻給唐代大家韓愈作的幽蘭操重新普了一道曲,也就是後世孔子那部電影裏王菲唱的那首主題曲。

    蘭之猗猗,揚揚其香。不采而佩,於蘭何傷。今之旋,其曷為然。我行四方,以日以年。雪霜貿貿,薺麥之茂。子如不傷,我不爾覯。薺麥之茂,薺麥之有。君子之傷,君子之守。李長庚之所以沒有用王菲唱的歌詞,而是用韓愈的詞來唱,其中大有深意,當然這種深意很快就被他手下的文武官員以及國學者們所領悟,李長庚這是要在把韓文公立起來啊!

    韓愈其人在政治上,反對藩鎮割據。在思想上,崇奉儒學,力排佛老,同時宣揚命論,認為“”能賞善罰惡,人隻能順應和服從命。他的這種有神論思想,適應了鞏固封建統治的需要。在文學上。反對魏晉以來的駢文,主張學習先秦兩漢的散文語言,破駢為散,擴大文言文的表達功能,主張文以載道,與柳宗元同為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開辟了唐宋以來古文的發展道路。

    李長庚先從一篇曲入手,接著便是將韓文公的四篇雜分別為《龍》、《醫》、《崔山君傳》、《馬》納入到學課本裏。同時納入課本的還有韓愈的《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街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等一些詩。韓愈是唐宋八大家的源起者。可以宋代其餘幾位大家都是受了韓愈的影響。李長庚這時把韓愈捧出來,最興奮的還是儒家學者。

    你看委員長百家爭嗚百花齊放,到頭來還得先把我們儒家的韓文公立出來,程朱理學跟韓文公比起來屁都不算。新儒學一下找到了立足點而興奮不已。正在家裏閉門研究國學的梁啟超看了李長庚一翻風雷手段後,仰長歎!

    韓愈不但是位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哲學家、改革家,更是一位諫諍忠臣,在中國曆史上他是第一位以單字“文”為諡號的大臣,在中國曆史上以文字諡號的也隻有五位。

    由些可見李長李長庚這次出手的組合拳,第一個重拳已經打出。韓文公一立。誰還敢在提程朱理學那套存理滅人欲的東西。儒家有了新機遇,一篇篇華彩文章開始在報紙上冒頭,雖然內容空乏,但已經有了方向。特別是那些坐火車去看西伯利亞那片廣闊疆土的學者們的詩風。經受了大自然寬廣遼闊的影響,開始打破明清以來文化思想上的枷鎖,變得豪邁狂放而又富有想象起來。

    詩詞這種很難從哲學上解釋清楚的東西,突然玄之又玄地發力。或許詩詞本身就是哲學的一部分。短短兩個月的時間,中國似乎一下就找到了強大的感覺,這有點像是歐洲的文藝複興時期的那種變化。不是因為有了米開朗基羅、達芬奇等一些大師。而是那種從上層社會到底層平民突然間的一種精神上升。

    首先是文人們的思想開始產生變化,文人尚武之風開始興起,文人們不知從何時起,開始以佩劍帶槍為榮,一時間中國的手槍銷售市場火暴異常,各種雕花手槍、鍍銀、鍍金等高端手槍開始走俏。更有意思的是漢服在袁世凱稱帝時曇花一現後,就被文人們貶低得一無事處,這時人們又悄悄地穿了起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