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之山寨英雄

第一五七章 東北財團和包工頭(2/4)

    那些被李氏財團排擠出原有產業的富豪,還沒來得急發泄心中的不滿,就被這個巨大的行業利潤所吸引,紛紛拚盡全力地大幹起來。於是那些挖參人的故事,采金人的故事一下都沒了市場,成了導人向善的傳,在也不是東北人排解苦悶的故事。

    現在東北所有人關注的財富故事,是實實在在的,看得見摸得著的幸福。每個東北人關注的都是誰能包下一項工程。年初這個人也許還是在車站碼頭幹裝卸的苦勞力,隻要他能包下一項的工程,那麽到年底,他就有可能是收入資產過千大洋的富人,又過一個年,也許這人就是資產過萬的富翁,在過一個年他可能就是資產過十萬百萬的富豪。這種全社會性的資本膨脹,加上從黑龍江發展到全東北的大鍋飯製度影響下,富豪和平民吃一樣的飯,穿一樣的衣,社會開支最大限度地節省減少,所有社會財富被引導性地進入到基礎工程建設。

    每一個東北人都在拚進全力地工作著。國內風起雲湧的罷工、罷課、罷市,在東北人看來就是缺心眼、吃飽了撐著的行為。看見沒,包工頭身邊的木箱子裏全是鈔票,活都是計件幹的,幹完一樣,包工頭就把錢發到手上。現在東北誰都不愁吃穿住,總司令不是了嗎這些錢先讚起來,大鍋飯也是有時有晌的。等咱東北不需要拿糧食換機器設備的時候,都滾回自家的廚房去,想吃啥就吃啥,想穿啥就穿啥,路修好嘍,保證讓老百姓家家買得起汽車住得起樓房。

    土木建築隻是包工頭發家的一個片麵。在東北財團下麵托拉斯企業的周邊,也有許多包工頭。這些人更準確的應該叫做承包商,這些承包商緊緊圍繞在這些托拉斯企業周圍,形成一種共生關係。這些承包商多數是那些曾經的東北土豪,他們更看重長遠利益和產品利潤的高附加值。

    方便麵廠的包工頭們,承包下方麵便口袋的印刷,方便麵外包裝的紙箱生產,方便麵廠的對外承銷。這樣一來行業壟斷的方便麵廠隻管生產方便麵就成了。其它的一切都交給承包商來完成。而同要一家印刷方便麵口袋的承包商還可能承包罐頭廠商標貼紙的印刷,方便麵外包裝的紙箱廠,也還可能是電燈泡廠外包裝紙箱的承包商。

    由於這些包工頭的財富急劇膨脹和激烈的競爭環境,他們已經不滿足於東北市場。活躍起頭腦的包工頭們向往更大的舞台發展,他們已經開始著眼全國,甚至超級包工頭們已將業務投向了國際市場。這些東北包工頭們雄心勃勃成群結隊地圍繞在東北財閥的周圍。

    就拿柞蠶絲行業來,以前在東北並不受重視,生產也不成規模,屬於野放式養殖模式,但在東北紡織集團的組織策劃下。從上遊集中規模式養殖,到生產繅絲紡織,在到成品生產染色製衣等,有李長庚根據後世服裝業發展的經驗,經過一係列包裝運作後。東北紡織集團帶著柞蠶絲紡織品,直接南下到上海、廣州等中國傳統絲稠集散地,利用價格優勢,將日本和南方的蠶絲行業打的潰不成軍。

    回過頭來,東北紡織集團借著大勝之機開始整合南方繅絲行業,東北紡織集團先在上海設立繅絲廠、印染廠、製衣廠等企業為龍頭,而跟著東北紡隻集團周圍的包工頭們開始默契地分工合作,誰負責蠶繭收購,誰負責運輸,誰負責貿易,清晰明確。

    等南方繅絲的商人們回過味來,已是大勢已去,東北紡織集團一戰奪得了中國百分之六十的繅絲市場,而繅絲貿易幾呼都被東北紡織集團所壟斷。日本的繅絲出口當年就減少了百分之十貿易額。東北紡織集團發展繅絲業的優勢在於全部采用機器生產,取代了原有的人工繅絲,不但極大的降低了繅絲成本,還保證了蠶絲的質量,東北紡織集團向德國采購了最先進的印染機器和技術,在請美國設計師設計美國人喜歡的花色圖案,包括設計服裝款式,生產物美價廉的成本,直接殺入美國這個全球最大的絲稠市場。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