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之山寨英雄

第一五四章 飛行夢(3/4)

    高景文還一臉自豪地跟李長庚吹牛,他兒子飛得如何如何比他強,甚至請總司令做主,讓他兒子別上什麽學了,直接到陸航當飛行員得了。聽得李長庚一腦門子官司,讓這個老農請他喝了頓酒,才心情舒暢了不少,但高景文的一席酒話也打開了李長庚的思路。

    莊稼人種地的本事有高有低,但總的來老子把式好,兒子也差不了多少,因為莊稼人家的孩從就跟在父母身邊下地,怎麽種好地長日久看也看個八成,在動動手就成了本能。十三四歲不學成父母的本事,到了十七八歲娶媳婦都費勁。開飛機也一樣,不從培養大了在學也是沒靈性。

    李長庚一琢磨還真是這個道理。戰鬥機風險太大,也就高景文這個楞貨敢把兒子扔上去!但滑翔機相對要安全得多,這不由的讓人想起二戰時德國層出不窮的王牌飛行員,其中大多都是從滑翔機俱樂部成長起來的。尤其是阿道夫同誌上台後,滑翔機訓練是每個高中生的必修課,使得二戰時幾呼每一個德國男人都懂些滑翔機知識。

    這也就不難解釋為什麽德國會出現哈特曼擊落5架敵機,空戰史上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妖孽!總結起來一句話,開飛機要從娃娃抓起。於是在李長庚的建議下,十所少年飛行學校悄然成立。高景文的兒子高誌航也順利的進入到其中規模最大的哈爾濱少年飛行學校。有了飛行學校的成立,許多飛行員的子弟也都爭相送到飛行學校學習。

    李長庚也正是因此徹底打開了腦筋,比如將黑龍江現有的飛機製造技術轉向民用,戰略轟炸機可以轉向客運飛機和貨運飛機,戰術轟炸機可以轉向農藥噴撒機,或者森林消防機。這樣即可以培養飛行員,又可以反過來哺養航空工業。

    在加上東北自治政府這個叫法現在已經不確切了,巨大的西伯利亞和中、西亞領土,除了鐵路和水陸運輸之外,急需要一種更有效率的交通方式——空運,飛艇雖然能勝任,但顯然飛機才是未來的發展方向。李長庚是那種幹就幹的性格。少年飛行學校成立不久,他就把精力轉向新飛機的研製當中。

    高景文坐在飛機的駕駛室裏熟練地操作著飛機,結束了今的飛行,他就要在回到哈爾濱飛機製造廠去參與新飛機的定型試飛。本來他是可以等到驗證機出產以後在去試飛,但李長庚卻要求他和其他幾名試飛員參與研發工作。

    李長庚的很清楚,隻有飛行員自己才知道什麽樣的飛機是最合適的,油量表放在那裏顯眼,轉速表設置在那裏容易看到,地平表是放在下麵位置合適還是上麵位置合適。飛機發動機調效到什麽狀態更有利於空戰,飛行員坐在那裏視線更好。這些東西飛機設計專家的不算,飛行員才有發言權。

    高景文操縱著飛機想著李長庚對他過的話:“你應該覺得光榮,因為你生在飛行員最好的時代,你們隨意的一個飛行動作,都將書寫進中國航空史,這種情況在後來的飛行員是極難做到的。飛機從1908年萊特兄弟試飛成功到現在不過十幾年地時間,確已經可以飛到7千米的高空,時速超過189公裏,可以想象在未來的十幾二十年間。這個速度和高度會不段地攀升。

    我確信用不了多久,雙翼機將進化到單翼機時代,飛機的航程會更遠,飛行的速度更快。飛行的高度更高,飛機的武器更先進。在上次世界大戰的幾年間,飛機從偵察到作戰在到戰場轟炸,證明了它在戰場上的價值。所以老高你做為東北航空界的先行者,你要努力。”

    要努力!高景文猛然集中精神,憑著直覺他已經感覺到飛機進入到了預定高度。用餘光掃了下高度表,上麵顯示已經到了兩千米的高度,可以開始特技表演。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