盜墓筆記秦始皇陵

第16章 坑儒(3/3)

    這倒不難理解,因為當時的學問很大程度上要靠口傳心授,在產生學術爭議的時候,很難找到一部權威經典來裁決孰是孰非,那麽可靠的師承譜係就意味著可靠的知識來源。

    既然師承譜係如此重要,至少可以說明那些神神叨叨的,和方術雌雄莫辯的儒學知識不會是一夜之間被發明出來的,儒術和方術大概在戰國時代就已經發生融合了。

    齊魯大地既是儒家大本營,又是方術重鎮,兩者如果合流的話,並不令人感到意外。

    更何況方術和儒術從一開始就不是涇渭分明的。

    比如《周易》那套學問,既有算卦的學問,也有從算卦的話術衍生出來的人生哲學、政治哲學和形而上學。

    孔子本人就曾經深入鑽研過《周易》,還留下了“韋編三絕”的傳奇——傳說孔子反反複複翻看《周易》,串聯竹簡的繩子都磨斷過好幾次。

    那麽,一位《周易》專家到底算儒生還是算方士,到底算裝神弄鬼還是算師法孔子,這就隻能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了。

    回顧一下《史記·儒林列傳》,剛剛講過,司馬遷在概述焚書和坑殺術士這兩件事的時候,說的是“焚詩書,坑術士”。

    並沒有說“焚書坑儒”,但是,緊接著還有一句“六藝從此缺焉”。

    這裏的“六藝”,指的是《詩》《書》《禮》《樂》《易》《春秋》周朝六大官學經典,也就是儒家傳承並尊奉的所謂六經。

    顯然在司馬遷看來,六藝的殘缺是“焚詩書,坑術士”這兩件事共同作用之下的結果。

    《漢書·儒林傳》講到這段曆史的時候,稍微改動了《史記》的措辭。

    說成“潘詩書,殺術士,六學從此缺矣”,但涵義完全沒變。唐朝學者顏師古為《漢書》作注。

    說唐朝新豐縣有一個地方叫憋儒鄉,當地有一個大坑,故老相傳那裏就是秦始皇坑儒的所在。

    顏師古繼而引用了衛宏《詔定古文尚書序》那個冬天種瓜的故事,拿來印證憋儒鄉的傳說。

    顏師古的推理過程雖然稱不上縝密可靠。

    但重點是,以這樣一位儒學泰鬥,就這麽自然而然地拿坑儒的傳說法來解釋《漢書》當中“殺術士”這句話,半點都沒覺得術士和儒生不是同一個概念,這就已經很能說明問題了。

    回顧秦始皇坑殺術士的這段曆史。

    可以確定的事實是:事情是由侯生和盧生這兩名方士引起的,但牽連出來的400多名死者,到底學的是方術還是儒術。

    在當時未必涇渭分明,而在儒家掌握了話語權之後,有意無意淡化了這一場悲劇當中的方術因素,繼而添枝加葉,強化出“焚書坑儒”這段苦難的曆史。

    但無論如何,秦始皇製造的這場大案,對人不對事,絕沒有針對儒家學派的迫害意圖。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