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兵在1917

187 理解問題(1/4)

    羅科索夫斯基絕對沒有想到他已經引起了古德裏安的高度重視,此時的他一方麵為兵力尤其是技術性裝備短缺而發愁,另一方麵對方麵軍下達的指示不太滿意。↗,

    作為烏克蘭方麵軍的邊緣存在,第6集團軍實際上是在白俄羅斯作戰,肩負的任務也是守備白俄羅斯南方,防止第二坦克集群深入到俄羅斯境內。在完成這一任務之後,第6集團軍就要將防區交給作為軍區預備隊第16集團軍,然後整體南下,同兄弟部隊一起前往基輔,爭取重新打通同基輔的聯係。

    作為羅科索夫斯基的上級,沙波什尼科夫和鐵木辛哥對軍區司令戰略構想的理解,認為就是讓第6集團軍死守莫濟裏和卡林科維奇,擋住古德裏安。在他們看來第6集團軍必須死死地釘在卡林科維奇,決不能後退一步。

    那麽沙波什尼科夫和鐵木辛哥的理解是正確的嗎?應該,他們沒有正確領會特裏安達菲洛夫的真實意圖。作為蘇聯紅軍大縱深作戰理論的實際創造者,特裏安達菲洛夫之所以要發明這一理論,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對一戰那種圍繞著整條戰線肉搏的戰術不認同。在他看來,戰壕戰簡直就是對戰爭藝術的褻瀆,如果所有的軍人都將戰爭理解為這種形式,那戰爭也就不是什麽藝術,而是機械化的公式和教條了。

    特裏安達菲洛夫認為,戰爭不應該是這種蠢笨的樣子,現代化的戰爭應該動起來。現代化的軍隊必須具有相當的機動性和突擊能力。哪怕是處於防守狀態。也不是傻乎乎的硬拚。防守戰術也是一門藝術,不是防守的時候就隻能死死地固守一點或者一線,防守也是可以動起來的。

    在特裏安達菲洛夫看來,讓半殘的第6集團軍和整補當中的第16集團軍固守莫濟裏一線一動不動的將古德裏安的第二坦克集群擋下來,這是不現實的,甚至是不可能的。

    所以他給烏克蘭方麵軍下達的指示是:擬以第6集團軍在莫濟裏地區進行積極的防禦作戰,遲滯敵第二坦克集群繼續向俄羅斯方向突進,務必不能讓敵人跨過第聶伯河一步。至少堅持二十,此後由第16集團軍接替。

    看上去這道命令就是讓第6集團軍死守莫濟裏,可是這裏麵是有文章的,首先特裏安達菲洛夫用的是莫濟裏地區一詞,莫濟裏和莫濟裏地區完全就是兩個概念了。如果將莫濟裏地區理解為莫濟裏市和卡林科維奇市這兩個狹的地區,那就錯了。

    如果犯了這樣的錯誤,留給第6集團軍就隻有一條路,死守莫濟裏和卡林科維奇。很不幸的是,沙波什尼科夫和鐵木辛哥就是這麽理解的,所以他們傳達給第6集團軍的任務就是死守莫濟裏和卡林科維奇。決不能後退一步,期限是二十。

    其次。特裏安達菲洛夫也擔心下麵的人不能理解他的本意,又特別點出了第聶伯河,要知道莫濟裏離第聶伯河還有一段距離,這等於是劃定了一塊比較大的防禦縱深。

    很顯然,按照特裏安達菲洛夫的本意,他恐怕是希望第6集團軍能充分的利用好空間的優勢,以空間換時間,希望他們不要硬頂,而是以聰明的方式去達成作戰任務。

    白了,特裏安達菲洛夫希望第6集團軍在莫濟裏至戈梅利一線進行積極防禦作戰,將古德裏安纏住,等第16集團軍和其他兄弟部隊完成調整之後,再去硬撼第二坦克集群。而不是一開始就讓第6集團群去跟第二坦克集群硬碰硬。

    也就是,在特裏安達菲洛夫看來,不管是莫濟裏還是卡林科維奇都沒有死守的價值,這兩座城市是可以放棄的,他的底線就是第聶伯河,隻要不讓德軍裝甲集群跨越第聶伯河,羅科索夫斯基可以盡情的發揮。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