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史笑傳

第47章 船堅炮利驚朝野 列強環伺虎狼多(1/5)

    清朝啊,他們可真是把咱們中國的海洋觀給繼承和發展得淋漓盡致!那時候,他們麵臨著一堆挑戰,但他們應對得可聰明了。他們確立了內外洋的防護格局,這海疆格局啊,那範圍可廣了,北到鄂霍次克海,東到琉球(就是現在的釣魚島啦),南到南海,真是把一大片海域和島嶼都包進去了。

    你知道中國陸地麵積大,海岸線也特別長吧?從北到南,依次是渤海、黃海、東海和南海,這些地方的海岸線上啊,島嶼多得跟星星一樣數不清。據那些統計數字說,咱們中國沿海總共有10732個海島呢,其中啊,麵積超過500平方米的大島就有7300多個。這些海島加起來的陸地麵積將近8萬平方千米,海岸線總長更是達到了14000多千米!

    你知道嗎?在那些廣闊的沿海地區,早在舊石器時代就有人類活動了。那時候的山頂洞人,他們身上戴的裝飾品裏,就已經有海蚶殼了。到了新石器時代,沿海地區的遺址更是多得數不清。那時候的人們啊,經常跟海洋打交道,從海裏捕魚、撈貝類補充食物,還把海洋的文化因子深深地刻進了中華民族的基因裏。這也讓咱們中國的傳統海洋觀念有了自己的特色。

    話說啊,咱們中國人對海洋的認知和熟悉,那可是從小時候就開始的!早在先秦時期,咱們的老祖先們就已經形成了“四海觀”,他們覺得咱們所住的地方就是被海水環繞的中央陸地,那個大呀,南北跨越河南、河北,東西穿越泰山,整個麵積超過一萬多裏呢!這“四海”在他們眼裏,不僅是陸地的終點,還是區分“我家”和“別人家”的標準。他們說“九夷、八狄、七戎、六蠻,謂之四海”,這不就是說,那些都是外國的名字麽?

    到了春秋戰國時期,人們對海洋的認識和利用更是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就拿那個齊國來說吧,他們憑借著魚鹽之利,富得流油,國家強得不行。那時候的人們啊,對海洋的認知和思考也多了起來。他們在先秦時期就有了祭海的概念,說是“三王之祭川也,皆先河而後海”,就像我們拜祭祖先一樣,對海洋充滿敬畏和感激。

    在先秦諸子的哲學體係裏,海更是被賦予了“世界盡頭”“包納萬物”的哲學意象。那時候的人們對海的態度和情感啊,從一開始的遙不可及,到後來的征服欲望,都在上古神話中得到了充分展示。這不就是像我們小時候對父母的敬畏,長大後想成為他們的驕傲麽?都是一種從未知到熟悉的成長過程啊!

    中國傳統的海洋觀念,其實是個特別有趣的故事。早在秦朝之前,咱們的老祖宗們可都是靠海吃海,覺得大海那邊就是世界的盡頭啦。可是,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這觀念就完全變了。他可不是鬧著玩的,他把大海當成了自己的新領地,想讓全世界都知道他的厲害。

    那個時候啊,大海不再是那個熟悉的大海了,而是成了中央集權封建政府的邊界。秦始皇想讓所有人都成為他的子民,所以他就搞了個“編戶齊民”,讓大家都去種地或者打仗。這樣一來,海洋的功用就變得單一了,就是用來捕魚和曬鹽。那時候的人們啊,覺得大海就是一片大水窪,除了魚和鹽,啥用處都沒有。

    更有趣的是,那個時候還有不少人把大海當成避難所呢。戰國末期戰亂不斷,很多人都往海邊跑,希望能找到一條船,漂洋過海去到另一個大陸。甚至還有像徐福那樣的方士,他們入海去求仙藥,希望能幫秦始皇長生不老。

    總之啊,秦始皇的統一不僅改變了政治格局,也改變了咱們對海洋的認知。從那以後啊,海洋就成了陸地農業文明的一部分,人們也開始把海洋當成一個可以掌控的地方。這樣一來呢,各地的海洋文化雖然各具特色,但都在“以海為田”的觀念下得到了統一的發展。看來啊,咱們的海洋觀念還真是跟隨著曆史的腳步,不斷地在變化呢!

    中國的海洋觀念啊,真是一部波瀾壯闊的曆史長卷。從秦漢的“以海為界”,到唐宋的“以海為媒”,再到明清的“以海為防”,每一次都是對大海的一次全新認識。

    秦漢時期,大海就是那個神秘的邊界,讓人既好奇又害怕。那個時候,人們覺得大海那邊啥都沒有,就隻有魚和鹽。秦始皇可是霸氣側漏,他一統六國之後,就立馬把大海變成了自己的後院。那時候的航海啊,都是小心翼翼的,生怕越過了那個神秘的邊界。

    到了唐宋時期,嘿,這觀念就變了。人們開始以海洋為載體,跟海外那些國家做生意、搞外交。那時候的海外貿易啊,可是火熱得很。不過呢,這些交往啊貿易啊,都離不開那個朝貢理念和華夷秩序。大海啊,就成了傳遞中國傳統政治理念的媒介。你說這政治理念傳得遠不遠?遠得很!從三國時期的吳國孫權,到隋煬帝,再到唐宋那些遣唐使、出使高麗的大使們,他們都是懷柔遠人,把國內的統治秩序推演到海外諸國。

    明清時期,這海洋觀念又變了。這回啊,大海成了那個需要嚴防死守的邊界。你說這海防重不重要?重要得很!那個時候啊,來自沿海和海洋的外部挑戰多得很,有倭寇、海盜、還有那些窺探和試探的外來侵略勢力。為了應對這些挑戰,明清兩代可是下了大功夫,對涉海人群嚴格管控、海防軍事力量強化等等。你說這功夫下得值不值?值得很!畢竟咱們的海洋觀念可是經過了這麽多年的演進和磨礪,越來越堅固啦!

    清朝的時候,他們對海洋的看法可是超級大一統的。那個時候,沿海地區就像是統一大業的“排頭兵”,對統一進程起到了關鍵作用。比如,努爾哈赤和皇太極,他們可都是靠著對東北和遼東沿海的控製,才形成了那麽有利的戰略態勢。還有啊,南明勢力在清軍入關後,也是靠沿海地區跟清軍“周旋”了好長一段時間呢。更別提鄭成功啦,人家可是在台灣這個“海上遊擊區”,跟清軍反反複複地打了好幾年的仗呢!

    不過呢,清政府對海洋的看法可不是隻有統一這麽簡單。他們還特別注重防禁,把內外洋都管得嚴嚴實實的。為啥這麽幹呢?因為他們怕那些沿海的反清勢力跟外國勢力勾結起來,搞出啥亂子來。於是乎,他們就搞了個海禁政策,禁止船隻登岸,禁止沿海民眾涉海,就像給大海裝了個“防盜門”一樣。

    等到國家統一了,海禁政策也就放鬆了一些,開始搞起了開海貿易。於是呢,廣東、福建、浙江、江蘇這四省就設立了海關,專門管理通商貿易、征收關稅。這可真是“與時俱進”啊,一邊統一海洋,一邊還要從海洋貿易中撈點油水。

    乾隆二十四年,也就是1759年之後,咱們的大清朝可是開始動真格地管理那些蜂擁而至的外商了,尤其是那些西洋來的商人。為啥呢?因為乾隆爺發現,這些外商一個個都精明得跟猴兒似的,不好好管管可不行!於是啊,大清朝就決定把廣州定為唯一對外通商的港口,搞了個行商體係,讓這些行商代替政府去管理那些外商。這樣一來,政府就能更輕鬆地傳達政令、辦理各種交涉了。

    雖然國家統一後,海禁政策稍微鬆動了一點點,但重心還是放在禁防上。畢竟啊,大清朝的海疆管理和防衛體係建設已經相當完整了,可不能讓那些外商給鑽了空子。在東北地區呢,有奉天將軍、吉林將軍和黑龍江將軍這三位大佬管理著包括遼東海疆在內的濱海地區;而在直隸、山東、江蘇、浙江、福建、廣東等沿海省份呢,則是采取了府、州、縣民政管理與屯駐海防兵力相結合的管理方式。至於海南及廣西沿海地區嘛,因為曆史原因就沿用了明代舊製,在漢族聚居地設立府州縣等民政機構,在少數民族聚居區就設個土州,任命個土官來管理。不過啊,到了雍正之後,這些地方也都由流官來管轄了。

    說到海疆布防啊,清代可是實行了陸海聯防的製度。他們在各海口以及台灣、澎湖、海南、崇明、定海等沿海島嶼都派駐了八旗和綠營兵水師、陸營等多達數十萬人的軍隊。而且啊,還實行了水師巡邏會哨製度,把南海諸島和釣魚島群這些地方都有效地納入到了中國的海疆防衛區域內。這可真是“鐵壁銅牆”啊!讓那些外商們連根針都插不進來!

    至於海疆防守分工嘛,清代可是自內而外把海洋分為了兩個部分:內洋和外洋。內洋就是靠近州縣行政中心的海麵啦,這部分由地方政權和水師官兵共同管轄防衛;而外洋呢,就由水師負責巡哨了。這樣一來啊,大清朝的海疆管理就更加井井有條啦!讓那些外商們隻能乖乖地按照規矩來辦事兒!

    說到清代的海洋觀,那可真是個雙麵膠啊!官方和民間,兩個層麵就像是大海裏的兩隻船,一隻載著滿滿的官方聲音,另一隻則是裝滿了民間的歡聲笑語。

    官方層麵嘛,咱就不說了,大家都懂的,就是那些一本正經、高高在上的大老爺們兒,天天喊著“海禁!海禁!”好像大海是個隨時會吞噬一切的怪獸似的。

    而民間層麵呢,嘿嘿,那可就精彩多了!一方麵,受商品經濟發展的驅動和高額利潤的刺激,那些靠海的老百姓們可是眼睛都亮了!他們紛紛搞起了私人貿易,就像是大海裏的小魚兒一樣靈活自如。康熙老爺子也親口承認:“向雖嚴海禁,其私自貿易者,何嚐斷絕?”就是說啊,你們官方雖然禁海禁得嚴嚴實實的,但我們民間的貿易可是從來沒斷過哦!這些老百姓們不僅積累了豐富的航海經驗,還一代代傳承下來,越洋販運的人群絡繹不絕。他們的海洋觀念開放且富於進取,就像是一群勇敢的海洋探險家!

    另一方麵呢,由於官方對貿易的種種限製,比如說限定船隻的梁頭大小、限製船隻人員數量、嚴格管理船隻出海等等,還有那個嚴酷的保甲連坐製度,哎呀呀,這些可把沿海地區商品經濟的發展給拖後腿了!老百姓們想做生意都得小心翼翼、提心吊膽的,生怕一不小心就觸犯了哪條官方規定。這些限製就像是一道道枷鎖,把老百姓們的手腳都給捆住了,讓他們在海洋經濟的舞台上無法自由發揮。

    隨著晚清那數千年未有之大變局的出現,清代的海洋觀也經曆了一次近代的洗禮,變得“麵目全非”,哈哈,不對,是變得“耳目一新”!就像是一個人從一個小鎮走到了大城市,突然發現原來世界這麽大、這麽精彩!

    話說啊,鴉片戰爭之後,清朝可是被西方列強的堅船利炮給炸了個“七葷八素”,連老媽都不認識了。這時候啊,晚清的時人開始意識到,原來海洋不僅是構成世界的主要部分,更是咱們中國的重要組成啊!就好像一個家庭,沒有客廳不行,沒有廚房不行,但要是沒有海洋,那可就更不行了!於是啊,西方殖民者一入侵,就從侵略咱們的海疆開始,這可把晚清給惹毛了。他們想啊,“看來得好好籌劃和建設海防了,要不然真讓人家給欺負到家門口了!”

    於是啊,海防就成了晚清海洋觀的主要內容。就像一個家庭,為了防盜,得把大門裝得牢固點,窗戶裝上防盜網。晚清就開始造船製炮、創立海軍衙門、培養海防人才、建設近代海軍。這一過程啊,貫穿了整個晚清百年的曆史。就像是一個人從嬰兒到老人家,經曆了無數的風風雨雨,終於成長為一個頂天立地的男子漢!

    當然啦,除了海防之外,海洋也是晚清時人謀求利益、追求發展的重要“武器”。就像是一個人想要賺錢過上好日子,除了努力工作之外,還得會做點生意啥的。於是啊,清朝也開始有意識地建立近代海運事業,重整海上貿易,收回利權。就像是一個窮小子想要變成富豪,除了努力工作之外,還得學會投資理財。

    魏源這個大咖還明確地提出海運有四大好處:利國、利民、利官、利商。看來他可是把海洋當成了一個“全能神”!他還說:“舟楫之利至輪船為已極矣”,就是說啊,輪船這玩意兒比帆船好多了!就像是一個人騎著自行車跟開著小轎車的感覺一樣。於是啊,大家紛紛改用輪船運輸貨物,不但速度快、容量大,還不用擔心貨物受損。這樣一來啊,清朝就不得不趕緊跟上時代的步伐,自行設局置輪,以維護自己的航海業、塞住那些漏財的窟窿。

    最後啊,1874年李鴻章在上海成立了輪船招商局。他的目的啊,就是讓咱們的內江外海之利不再被洋人占盡。看來他是下了決心要跟洋人“幹到底”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