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史笑傳

第43章 宮廷疑雲深似海 砒霜檢驗揭謎蹤(1/5)

    在光緒二十四年八月十三日(1898年9月28日),慈禧太後下令把楊深秀、楊銳、林旭、譚嗣同、劉光第和康廣仁這六位先生給殺了。因為他們都是主張變法自強的,所以就被稱為“六君子”。

    然後第二天,慈禧太後就以光緒皇帝的名義發了個上諭,說:“哎呀,最近咱們國家事情多得不得了,朝廷也一直在努力治理,想變法讓國家更加強大。我們這麽做,全都是為了國家和老百姓。我每天都忙得團團轉,可是沒想到那個主事康有為,居然帶頭胡說八道,把老百姓都給騙了。還有那些跟著他一起的壞人,趁著我們變法的機會,搞些破壞法律的陰謀。他們心裏藏著壞主意,想要叛亂。前幾天他們居然還想組織一群人去圍攻頤和園,想抓太後,還想害我。幸好我們早有察覺,立刻破了他們的奸計。還有啊,他們還自己搞了個保國會,說什麽要保護中國但不保護大清。這種大逆不道的話,真是讓人聽了火大!我可是非常尊敬太後的,也一直努力治理國家。這事情大家都知道的。康有為這個人呢,說話做事都很古怪,他寫的書啊文章啊,都是些不尊重傳統、不守規矩的話。之前讓他去總理各國事務衙門上班,後來又讓他去上海辦官報局。結果他居然賴在京城不走,還搞些陰謀詭計。多虧了祖宗保佑,我們才能提前發現他的陰謀啊!

    康有為這個人啊,真的是個大大的叛徒!現在他已經在逃了,可見他有多麽心虛。我就下令給各省的督撫們,讓他們都給我睜大眼睛,嚴密查拿這個叛徒,要是抓到了就用最嚴厲的刑法來懲罰他!還有那個梁啟超,他也是個壞蛋,跟康有為狼狽為奸。他們倆寫的那些文章啊,都是滿嘴胡說八道,讓人看了都覺得生氣!我也要一起把他們嚴辦了!

    再說說康有為的那個弟弟康廣仁,還有那個禦史楊深秀、軍機章京譚嗣同、林旭、楊銳、劉光第這些人,他們都是跟康有為結成了一個黨派,想方設法地煽動人心。尤其是那個楊銳,每次我召見他的時候,他都胡說八道,甚至還敢欺騙我,真是太過分了!他們這些人啊,都是一丘之貉,同惡相濟,罪大惡極!

    之前我就已經把他們革職了,還交給刑部去審問。可是有人居然還敢上奏說,要是再這樣拖下去,恐怕會出什麽亂子。哼,我仔細考慮了一下,覺得他們這些人情節嚴重,反正也逃不出法律的製裁。要是再把他們的事情弄得亂七八糟,牽扯到更多的人,那就更不好辦了。所以我就下令,讓他們昨天就趕緊給我正法了!這可是個非常時期啊,那些跟著奸黨的人,都得明明白白地接受法律的製裁!

    康有為這個家夥,首創這個叛逆的陰謀,真是罪大惡極,想必他也逃不掉被公開處決的下場。現在這個罪案已經定了,我得讓全天下的人都知道!

    咱們大清朝是以禮教立國的,像康有為這樣大逆不道的人,不僅是人神共憤,更是天地不容!就像老鷹捉小雞一樣,大家都是一條心。那些被康有為騙了的人啊,還有很多呢,我都知道得一清二楚!不過我可是個心胸寬廣的皇帝哦,已經下了旨意,不會再去追究那些被連累的人了。以後你們這些大臣們啊,一定要把康有為當成一個警鍾,努力維護名教,一起度過這個艱難的時期。所有那些自強新政啊,都是關係到國家的大計民生。不僅要趕緊實行已經決定的事情,還沒開始辦的也要慢慢推廣開來。這樣才能讓那些壞習慣漸漸消失,讓國家重新走上正軌。我可是對你們寄予厚望的哦!大家都給我好好幹!把這個通諭都給我好好看看!

    這個上諭啊,真是氣得我七竅生煙!它裏麵說康有為居然想圍攻頤和園、劫持太後,簡直是大逆不道!我就下令追捕這個康有為,讓他趕緊給我滾出來!康有為這個家夥,一再狡辯說不是他幹的,可是實際上啊,他還真有這麽個打算!他居然想圍攻頤和園,把太後給劫持了,真是膽大包天!

    還有那個梁啟超,我也一起下令追捕他!你們這些家夥,居然敢跟康有為一起搞這種陰謀詭計,真是太不把朝廷放在眼裏了!我告訴你們,我已經把康廣仁、楊深秀、譚嗣同、林旭、楊銳、劉光第這六個人給抓起來了,他們現在已經明正典刑,馬上就要被正法了!

    你們可能會問,為什麽我不經審判就直接把他們給殺了?嘿嘿,這個原因嘛,其實我是為他們好啊!要是把他們拖到法庭上去審判,那得有多少人受到牽連啊?我可不想讓更多的人被卷進來。所以我就直接下令把他們給正法了,免得他們受到更多的折磨。我可是為他們考慮得很周到哦!

    你們這些大臣們啊,一定要好好想想,不要學這些叛徒們一樣胡作非為。現在這個國家可是危急存亡之秋,我們可得齊心協力,一起度過這個難關!把這個通諭好好看看,可別當耳邊風了!

    這個上諭真是讓人大開眼界啊!其中有兩點特別值得關注哦!

    首先,這個上諭宣布了一個超級重要的原則,那就是“不事株連”。上諭裏說:“朕心存寬大,已經明確下了諭旨,絕對不會去追究那些無辜的人。以後無論大小臣子,都要把康有為當成一個警鍾,努力維護名教,一起度過這個艱難的時期。”這話說得可真是慈禧太後的風格啊!她總是就事論事,不會去牽扯別人。這種“概不深究株連”的思維,可是她在處理重大政治事件時的一貫原則哦!

    然後是第二點,這個上諭還特意提到了“自強新政”。它說:“所有那些自強新政啊,都是關係到國家的大計民生。不僅要趕緊實行已經決定的事情,還沒開始辦的也要慢慢推廣開來。這樣才能讓那些壞習慣漸漸消失,讓國家重新走上正軌。我可是對你們寄予厚望的哦!”這話說得好像慈禧太後是個超級開明的人,居然強調“所有一切自強新政”,“亟應實力舉行”。甚至還鄭重宣布:“即尚未興辦者,亦當次第推廣。”這可真是讓人大跌眼鏡啊!從中不難看出,慈禧太後對百日維新的具體內容好像有很多是讚同的。她反對的主要是急驟的官製改革,更反對的是“圍園劫後”的陰謀。

    不過呢,雖然慈禧太後說了這麽多好聽的話,但是呢,她最後還是把這個剛剛興起的戊戌維新運動給扼殺在搖籃裏了。那些守舊派進行了血腥的反攻倒算,把維新派的人要麽降職、要麽關起來、要麽流放、要麽殺了。“六君子”殷紅的鮮血就這樣灑在了菜市口那塊粗蠻的硬土上。所以啊,雖然這個上諭看似開明,但其實還是透露著濃濃的守舊氣息呢!

    說到戊戌“六君子”中的譚嗣同啊,真是讓人佩服得五體投地!這“六君子”可都是人中豪傑,英勇無畏,聰明絕頂,簡直就是咱們大清的英雄烈士!而譚嗣同啊,更是這“六君子”裏的頭號人物,他就是他們的代表!

    話說啊,在戊戌政變那個關鍵時候,據當事人梁啟超的記載啊,譚嗣同可是有充足的時間可以脫身的。那時候,慈禧太後已經宣布“訓政”,這可是慈禧太後發動政變的信號啊,全世界都知道了。這時候呢,譚嗣同隻要腳底抹油,就能輕鬆溜掉。可是啊,他硬是沒走。接下來的初七、初八、初九,三天時間,他還是有足夠的機會跑路。可是呢,他就是沒走。直到被捕的前一天,幾個日本朋友苦口婆心地勸他去日本避難,他也不聽。人家再三勸他,他居然還大聲說:“各國變法無不從流血而成。今中國未聞有因變法而流血者,此國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請自嗣同始。”這話可不是鬧著玩的,簡直就是視死如歸啊!結果呢,他真的被抓進監獄了。在監獄的牆上啊,他還寫了一首詩:“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這氣魄,這膽量,簡直就是英雄中的英雄!

    所以啊,譚嗣同這個哥們兒,不僅是個猛士、智者、英烈,還是個“不逃俠”!他可是用自己的生命詮釋了什麽叫做真正的英雄!這樣的猛人兒,咱們可不能忘記啊!

    譚嗣同這個哥們兒,遇害的時候才三十三歲,真是英年早逝啊!不過呢,他可是英勇就義,死得慷慨激昂,簡直就像太陽一樣光芒萬丈,照耀著千秋萬代!

    說起譚嗣同啊,他可是為了理想而戰的民族英雄。他就像一盞迷航的燈塔,照亮了那些迷失方向的人;他就像暗夜裏的火把,燃燒自己,照亮別人;他就像黎明的號角,喚醒了沉睡的人們;他就像蒼穹的雄鷹,展翅高飛,俯瞰大地。

    我們中華民族之所以能夠生生不息,就是因為有了像譚嗣同這樣的鬥士。他們為了理想而戰,為了國家和民族的未來而奮鬥。他們用自己的生命和熱血,譜寫了一曲曲壯麗的史詩。

    所以啊,譚嗣同這個哥們兒,雖然年紀輕輕就走了,但他的精神和事跡卻永遠活在我們心中。我們要銘記他的犧牲和奉獻,繼承他的遺誌和理想,為中華民族的繁榮昌盛而努力奮鬥!

    這道上諭雖然說了要保留自強新政,但其實對戊戌變法的打擊可大了!戊戌政變一發生,那些已經實行的變法諭令和還沒實行的,幾乎都被一風吹散了。那些維新派的人一下子變得鴉雀無聲,守舊派的人卻高興得像過年一樣。這一下子,咱們這偌大的中國又重新陷入了黑暗、麻木和愚昧之中。這曆史啊,就是一個大玩笑,你說是不是?

    從戊戌政變之後,慈禧又開始了她的第三次垂簾聽政,一直撐到了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才終於掛了。這期間,咱們這老邁而破舊的中國可真是經曆了不少的曆史災難啊!不過呢,這也不能全怪別人,畢竟咱們那時候自己也是一團糟,不是嗎?

    所以啊,曆史這東西,有時候真的讓人哭笑不得。但不管怎麽說,咱們也得從曆史中吸取教訓,不斷進步,這樣才能讓咱們的國家越來越強大,越來越美好!你說對吧?

    說到光緒二十四年四月份(1898年5月)的北京啊,那可真是謠言滿天飛啊!那時候,大家都說光緒帝得了重病,一會兒說他得了淋症,一會兒又說他腹瀉不止,一會兒又說他老是咳嗽。真是五花八門,什麽說法都有!

    更離譜的是,還有人說光緒帝之所以生病,是因為吃了某個人的紅丸。這個某人,有的人說是張蔭桓,有的人則說是康有為。那時候就有人看出來了,說這都是為了以後廢黜光緒帝、陷害康有為和張蔭桓找的借口。

    後來呢,又傳出消息,說慈禧要給光緒帝選名醫,治他的痼疾。就在光緒二十四年八月初十日(1898年9月25日),慈禧假借光緒帝的名義發了個上諭,說:“朕自從四月以來,就一直覺得不舒服,治療了這麽久,還是不見好。現在京外如果有精通醫理的人,就讓臣子們趕緊推薦上來。那些現在外省的,就趕緊送來京城,不要拖延。”這上諭一發出來,大家都看出來了,這其實是慈禧為了廢黜光緒帝而造勢,並不是真的想給他找個好醫生。

    說到慈禧下令搜捕康有為這事兒,真是讓人笑掉大牙!康有為逃出京師後,慈禧就急吼吼地下令在全國範圍內加緊追捕。她給上海道的蔡鈞發密電,讓他嚴密查拿康有為。蔡鈞也不甘示弱,直接照會英國駐上海代理總領事白利南,說要派人搜查從天津開來的所有英國輪船,就為了抓康有為。

    白利南呢,他也是個聰明人,一眼就看穿了這其中的貓膩。他隻答應自派兩名巡捕上船查緝,堅決拒絕中國派員登輪搜捕。蔡鈞無奈之下,隻好提供康有為的照片,方便搜捕。

    而白利南呢,他事先收到了李提摩太的電報,請求援救康有為。他一琢磨,這事兒得跟英國政府商量一下。於是呢,在八月九日清晨,他就派上海工部局職員濮蘭德,乘駁船到吳淞口外去截住“重慶”號。這濮蘭德也是個人物,拿著照片就找到了康有為。

    他問康有為:“君為康某乎?”康有為不認識這位外國人,就隨口應了句:“然。”然後英國人就把他帶到一個房間裏,指著照片問他:“這君之相乎?”康有為點了點頭:“然。”濮蘭德又問他:“君在北京曾殺人否?”康有為一聽這話,覺得奇怪極了:“吾安得為殺人事,何問之奇也?”

    英國人立馬拿出一道上諭,上麵寫著:“吾(康有為)進紅丸弑上,即密拿就地正法。”康有為一看,當場就哭了。濮蘭德又問他:“汝有進丸弑上事乎?”康有為氣得直哆嗦:“我受特達之知,讚變新法,天下皆知,愧不能報,安有弑理?”然後他就把光緒帝給他的密諭寫了出來,一邊寫一邊哭訴事件的原委。

    濮蘭德看這情況,趕緊安慰他說:“我英國人濮蘭德也。我領事固知君是忠臣,必無此事。且向知汝之聯英惡俄,特令我以兵船救君,可速隨我下輪。事不可遲,恐上海道即來搜船。”康有為一聽這話,心想這英國人還挺靠譜,就跟著他上了駁船。

    誰知道他一聽說光緒帝可能被弑,又不知道英國人到底想幹嘛,心裏那個苦啊,差點就想跳海自盡了!還寫了一首絕命詩和遺書。濮蘭德一看這架勢,趕緊安慰他說:“上大行尚無確信,但傳聞耳,可待之。”康有為這才稍微冷靜下來。

    這戊戌維新前後的那些事兒啊,真是讓人笑得肚子疼!那時候,維新派的領袖們可都是聰明絕頂的人物,他們主張要聯合英國和日本來抵抗俄國。你知道為啥嗎?因為那時候日本和英國都想著在中國培植一些對他們有利的政治勢力。所以呢,在戊戌政變之後,他們就對維新派采取了保護和營救的政策。

    說到慈禧啊,她可真是個“妙人”!為了達到一箭雙雕的目的,她居然使用了誣陷康有給光緒帝進紅丸這種卑鄙的手段。

    這八月以後啊,大家都開始緊張了。每天給光緒帝看病的脈案藥方都被公布出來,“傳示各衙門”。這下可好了,下邊的人人心惶惶,都在猜測皇命不保。這時候,一位名叫經元善的商人候選知府跳了出來,在上海聯合了海外僑民,給慈禧發了個“請保護聖躬”的公電。

    慈禧看了大怒,立馬下旨抓捕經元善。可是呢,慈禧廢光緒帝的勁頭卻因此減緩了。你說是不是被經元善給嚇到了?

    當光緒帝病重的謠言滿天飛的時候,英、法兩國也坐不住了,出麵幹涉了。英國大使和法國大使一起來到總署,推薦法國醫生給光緒帝看病。總署大臣就上奏慈禧,結果慈禧不準。他們又奏請,還是不批。這下兩國大使可不客氣了,直接挑明了說:“我們薦醫可不是為了治病吃藥,而是因為你們這回的舉動太離譜了,嚇得我們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了。各國國家都商定要驗看大皇帝的病症,以消除疑慮。我們已接到國家的電報,不看可不行。”

    慶親王奕劻也來湊熱鬧,又給慈禧上奏說:“外國醫生看病那是為了咱們大清的顏麵,直接說明原委。慈禧不服氣,對軍機大臣不屑地說:“皇上有病,外國豈能幹預。而且那些外國醫生,也不配看皇上病。”雖然她嘴上這麽說,但心裏可是慌得一批,畢竟她可不敢得罪外國人。最後隻好勉強同意外國醫生給光緒帝治病了。

    說到外國醫生給光緒帝治病這事兒,那可真是有些神秘啊!那些已經公布的史料,也沒有準確記載過這一段曆史。最近呢,關精明這位大偵探在中國第一曆史檔案館所藏的內務府案件中,竟然發現了法國駐京使館醫官給光緒帝診病的秘密檔案。這可真是讓人大開眼界啊,跟蘇繼祖的《清廷戊戌朝變記》裏記載的“薦法醫”也是暗合。

    話說這光緒二十四年九月初四日(1898年10月18日),法國駐京使館醫官多德福可是大人物啊!在慈禧特派的端郡王載漪、慶親王奕劻及軍機大臣的共同監視下,他帶著翻譯,雄赳赳氣昂昂地來到瀛台為光緒帝診病。

    多德福這老頭子可真不簡單,他先是恭恭敬敬地閱讀了光緒帝親自交給他的《病源說略》,然後才開始詢問病情。據《病源說略》上說,光緒帝身體虛弱,骨瘦如柴,臉色蒼白,但飲食尚可,消化有點問題,大便顏色不正常,還經常嘔吐,喘氣也不調,胸中堵悶,時好時壞。

    這病情聽起來可是挺嚇人的,不過好在有外國醫生出手相救,光緒帝的病情應該能有所緩解。這故事也告訴我們,有時候外國人也不是那麽可怕,他們也有善良的一麵嘛!

    說到光緒帝的病啊,那可真是千奇百怪!雖然他自己覺得有病,但據多德福醫生的診斷,他的“飲食尚健”,也就是說,他還沒到病入膏肓的地步。

    多德福醫生可是個厲害角色,他給光緒帝聽診、化驗,描述的病情那叫一個詳細:“肺中氣音尚無常現症,而運血較亂,脈息數而無力。頭痛,胸間虛火,耳鳴頭暈,似腳無根,加以惡寒,而腿膝尤甚。自覺指木,腿亦酸痛。體有作癢處,耳亦微聾,目視之力較減。腰疼。至於生行小水之功,其亂獨重。一看小水,其色淡白而少,迨用化學將小水分化,內中尚無蛋青一質。而分量減輕,時常小便,頻數而少,一日之內於小便相宜,似乎不足。”

    多德福醫生最後確診光緒帝的病為“腰敗”,“按西醫名曰:腰火長症。”因為“腰敗”,導致人體中的排泄物無法隨尿液一同排出,血液中的廢物也就隨之散布到四肢百體中,日漸積累,導致四肢百體出現各種症狀。

    多德福醫生認為,“腰敗”是光緒帝所有疾病的根源。他給出的治療方法是:“總宜不令腰過勞累,而能令渣滓合小水同出之。”也就是說,要避免過度勞累腰部,同時也要讓體內的廢物隨尿液一同排出體外。

    這多德福醫生給光緒帝的治療方案,真是讓人笑掉大牙!他說:“養身善法,總之莫善於惟日食人乳或牛乳矣,他物均不宜入口。每日約食乳六斤左右,而食牛乳時,應加入辣格多思約一兩五錢(此物係化取牛乳之精潔者,譯名曰乳糖),如此食乳須數月。若以藥而論,則用帥洋地黃末,實屬有功,腰疼,幹擦可安痛楚。西洋有吸氣罐,用之成效亦然。”

    這治療方案,簡直就像是在逗我玩!每天要吃六斤左右的牛奶,還得加什麽乳糖、洋地黃末,還有那什麽吸氣罐,聽起來就像是科幻小說裏的東西。不過這多德福醫生可是自信滿滿,他說隻要完全按照這個方案治療,光緒帝的病就能好得差不多了。他還特別強調,光緒帝的遺精問題得先治腰,然後再想辦法止遺精。

    這份醫案被關精明發現了,真是讓人大開眼界啊!原來光緒帝真的身患多種疾病,但都不是絕症。通過給光緒帝診病,英、法等列強也得到了第一手資料,知道了光緒帝還健在,雖然身體虛弱但並非無藥可救。所以呢,慈禧想借光緒帝生病廢黜他的陰謀就受到了外國的幹涉。這光緒帝能保住皇位,跟列強的幹預可是分不開的。

    慈禧雖然權勢滔天,但在列強的幹預麵前,她在對待光緒帝的去留問題上也是左右為難,不敢一意孤行。最後她想了個辦法,就是立大阿哥來繼承光緒帝的位子。

    說起這慈禧太後和光緒帝的關係啊,那可真是比宮鬥劇還精彩!慈禧太後恨光緒帝恨得牙癢癢,天天琢磨著怎麽把他給廢了。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她可沒少造輿論,說光緒帝這病那病的,就等著找個合適的機會把他一腳踢開。

    可這事兒啊,被那些洋人和一些有頭腦的封疆大吏給看穿了。他們紛紛表示反對,弄得慈禧太後是左右為難。沒法子,她隻好想了個折中的辦法,設了個大阿哥(皇長子),準備等時機成熟了讓他接替光緒帝。可後來啊,這事兒也沒辦成,大阿哥也給廢了。

    這時候,有個了解中外大事的軍機大臣叫榮祿,他可不讚同慈禧太後的做法。他心裏那個急啊,就像熱鍋上的螞蟻。剛好這時候,大學士李鴻章被任命為兩廣總督,要上任去了。他來向榮祿辭行,一看榮祿那張臉,哎呀,比哭還難看!

    李鴻章就問了:“老榮啊,你這是怎麽了?一臉愁雲慘霧的。”榮祿歎了口氣,說:“唉,老李啊,你是要去南海那個繁華地方享福了,跳出這個是非圈子。可我呢,受恩深重,責任也重大啊。這幾天我是求生不得求死不能,你說我該怎麽辦呢?”

    接著,榮祿就把慈禧太後想廢黜光緒帝的計劃一股腦兒告訴了李鴻章。李鴻章一聽,立馬就急了:“哎呀呀,這是什麽事兒啊!這怎麽能行呢?老榮啊,你有幾個腦袋夠砍啊?這事兒要是真的幹了,那可就危險了!那些洋人駐京使臣第一個不答應,各省的封疆大吏也會站出來聲討。到時候天下大亂,那可就完了!慈禧太後也是明白人,這事兒得從長計議。你得好好跟她說說利害關係啊!”

    這榮祿聽到李鴻章的話,心裏那個失落啊,感覺這事兒可不是鬧著玩的。那個時候啊,承恩公崇綺、大學士徐桐、尚書啟秀這些人,也都想著要廢掉光緒帝,立個新皇帝。他們都在想,要是押對了寶,那可就是富貴無邊啊!

    榮祿看著這情況,心裏著急啊,就去找慈禧太後單獨談談。他問:“太後啊,我聽說您打算廢立皇帝,這是真的嗎?”慈禧太後一聽,眼神就變了:“哪兒的話,這事兒能行得通嗎?”榮祿一看有戲,趕緊說:“太後您要做這事兒,誰敢說不行啊?就是光緒帝的罪過沒弄清楚,外國公使可能會來幹涉。這事兒可得小心啊。”

    慈禧太後一聽,皺起了眉頭:“這事兒要是露餡了怎麽辦?”榮祿趕緊說:“沒事兒沒事兒,皇上年紀也不小了,沒兒子。咱們挑個宗室近支的孩子,立為大阿哥,給皇上當兒子。這樣既繼承了穆宗的血脈,又慢慢等著接班,這樣一來就有名正言順的理由了。”

    慈禧太後聽了,沉默了好一會兒,才說:“你說得對。”

    其實啊,榮祿早就去探聽過外人的意見了,也跟邊疆大吏們商量過。結果呢,外國人都反對廢黜光緒帝,邊疆大吏們也是這個態度。他們都說,光緒帝的地位已經定了,不能隨便換。也就是說,國內外的意見都不支持廢黜光緒帝。

    廢立之事像泡了水的餅幹,軟趴趴地沒了下文。榮祿這腦袋瓜子一轉,想了個新招:給光緒帝建個儲備人選,也就是策立個大阿哥。說到這大阿哥,在清代宮廷裏那可是個香餑餑,一般指的都是有皇位繼承權的皇子。

    慈禧這邊琢磨著,那邊就相中了端郡王載漪的兒子溥儁當大阿哥。為啥選他呢?這跟溥儁的血統可大有關係。咱們從頭捋捋:

    首先,從父係這邊看,溥儁身上流的是愛新覺羅家的血。他祖宗八輩兒往上數是嘉慶帝,也就是說他是嘉慶帝的玄孫。再往上倒騰,他曾祖父是嘉慶帝的第三子惇親王綿愷。不過綿愷沒兒子,就找了道光帝第五子奕誴當兒子,襲了郡王,後來還升了親王。奕誴呢,有五個兒子,其中老二載漪就是溥儁他爹。載漪呢,又被過繼給嘉慶帝第四子瑞親王綿忻的兒子奕誌(原來叫奕約)當兒子,襲了貝勒。後來還當上了禦前大臣,進封為端郡王。其實本來應該叫瑞郡王的,但因為傳達聖旨的時候出了點岔子,把“瑞”錯聽成了“端”,結果就將錯就錯,一直叫端郡王了。

    這麽一來二去,溥儁這血統可就硬得跟金剛石差不多了。慈禧一看,這孩子血統純正,將來繼承皇位也是順理成章的事兒,於是就選了他當大阿哥。這麽看來,這皇位繼承跟選秀似的,也得看血統、看背景啊!

    這溥儁的血統可真是牛啊!咱們先說說他母係的血統。據《清史稿綿忻傳》記載:“載漪福晉,承恩公桂祥女,太後侄也。”這意思就是說,溥儁的媽媽是慈禧太後的侄女,那溥儁不就是慈禧太後的侄外孫嗎?

    那時候的溥儁才十五歲,就已經擁有了愛新覺羅和葉赫那拉氏的雙重血統,這可是天生的皇位繼承人啊!

    其實呢,慈禧太後一開始對載漪那可是討厭得要命。但是呢,載漪的爹惇親王奕誴在辛酉政變中可是幫了慈禧太後大忙,有這份大恩在,慈禧太後當然要記在心裏。後來在戊戌政變中,載漪還給慈禧太後通風報信,立了大功。所以啊,慈禧太後就特別感激他,讓他掌管虎神營。

    而且啊,載漪的福晉那可是個人精兒,聰明伶俐,嘴巴還甜。她特別會察言觀色,總是能迎合慈禧太後的心意。她整天陪在慈禧太後身邊,把老太太哄得是心花怒放。這樣一來,溥儁的母係血統也在慈禧太後麵前大大加分啦!

    這慈禧太後一拍大腿,決定立溥儁為大阿哥,立馬就召集了一大幫近支王公貝勒、禦前大臣等,還有軍機大臣們。她按照自己的意思,讓他們擬好了上諭。這慈禧太後在慈寧宮裏等著,等光緒帝一進門,她就拿出了這個上諭,傲氣衝天地說:“我想給同治帝立個大阿哥,不知皇上你怎麽看?”

    光緒帝嚇得渾身發抖,磕著頭說:“給同治帝立個大阿哥,這可是孩兒我多年的願望啊!”這話說得,跟真的一樣。

    慈禧太後一聽,滿意地點點頭:“既然皇上你都同意了,那就把這個上諭抄錄一份發下去吧。”說著,就讓人拿來了朱筆,讓光緒帝照著抄了一份。

    第二天,這個上諭就發下去了,全文如下:“曾奉皇太後懿旨,等我生了個皇子,就過繼給同治帝當兒子。這關係到皇統大事,十分重要。我為此煩惱得無地自容。這些病怎麽能好得了呢?我再次懇求皇太後,就近在宗室裏挑個賢良的,給同治帝立個嗣子。我懇求再三,才得到皇太後的同意。於是,多羅端郡王載漪的兒子溥儁,就過繼給同治帝當兒子了。我恭敬地遵循皇太後的旨意,封載漪的兒子溥儁為皇子。大家都來知悉此事。”時間是光緒二十五年臘月二十四日(1900年1月24日)。《清史稿》也記載說:“二十四年,太後再次訓政。二十五年正月,太後賞賜載漪的兒子溥儁頭品頂戴。十二月,皇上遵照太後的旨意,讓溥儁入繼同治帝後嗣,號大阿哥。太後還命令他在弘德殿讀書。”

    話說這溥儁被立為同治帝的皇子後,跟他同輩的光緒帝就顯得有點兒多餘了。這光緒帝啊,每天都過得提心吊膽的,生怕哪一天就被廢黜了。

    可是啊,這大阿哥溥儁可不是個省油的燈。他不喜歡讀書,整天跟太監們玩打水漂,玩得可歡了。有次他跟著慈禧太後西狩到了西安,結果表現得胸無大誌,讓慈禧太後都對他失望了。

    當時有個懷來縣知縣叫吳永,因為迎駕有功,很得慈禧太後的賞識。於是呢,吳永就被派往湖北,去采辦糧台。在湖北呢,他去拜見了湖廣總督張之洞。張之洞這個人啊,對大阿哥溥儁意見可大了。他對吳永說:“這次義和團鬧事,其實都是因為那個大阿哥引起的,現在事情鬧大了,他還好端端地待在儲宮裏,這讓天下人怎麽想?而且啊,這個禍根不除掉,恐怕還會有人生出別的什麽心思,搞出什麽意外事故來。他一天待在宮裏,中外人士都感到不安,將來和談的時候,肯定又會增加很多障礙。所以啊,現在應該趕緊把他打發出去才是上策。”

    張之洞還讓吳永把這個話麵奏給慈禧太後。吳永聽了之後,覺得這事兒挺嚴重的,就答應了下來:“我這就去冒死進言!”

    吳永回到陪都西安後,覺得這事兒關係重大,不能輕易行動。於是他就去麵見首席軍機大臣榮祿,問他說:“我該不該把這事兒上奏給太後啊?”榮祿聽了之後,慎重考慮了一下,說:“也可以說得。”吳永一聽,覺得有戲,就決定陳奏給太後。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