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史笑傳

第33章 盛世禦極展雄才 功績煌煌昭千秋(1/5)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乾隆皇帝在處理兄弟關係和宗室問題上,可是個高手!他吸取了前朝的經驗教訓,把這些問題處理得妥妥帖帖。他一共有九個兄弟,可惜其中六個早早就去世了。另外三個哥哥裏,弘時因為“放縱不謹”被雍正帝剝奪了宗籍,隻有五弟弘晝和六弟弘瞻順利長大成人,還被封了王爵。

    弘晝在雍正十一年就和四哥弘曆一起被封為親王。弘曆是寶親王,而弘晝被封為和親王。到了十三年,他們倆又被委派去處理苗疆事務,成了那裏的總指揮。乾隆皇帝弘曆上位後,對弘晝這個弟弟“很友愛”,不僅給了他議政王的頭銜,還把老爸雍正留下的財產全給了他,所以弘晝一下子就變得“很富饒”。

    不過啊,這弘晝可是個揮霍無度的人,他瞧不起那些王公大臣,甚至因為一點小事就在朝堂上把果毅公訥親給打了!好在乾隆皇帝並沒有責怪他,反而更加優待他。經常邀請他一起吃飯、喝酒、作詩。但是呢,在政治問題上,乾隆皇帝可是毫不含糊,“必須經常教訓他,不許他幹預政事”。

    原禮親王昭梿曾經講過一個關於和親王弘晝的故事。說這弘晝年輕時很傲慢,乾隆皇帝一直忍著他。有一次,乾隆讓弘晝去正大光明殿監督八旗子弟考試。結果太陽都下山了,乾隆還沒退朝,弘晝就請乾隆退朝吃飯。乾隆覺得這些士子們可能因為疲勞而玩忽職守,就沒答應。結果這弘晝還激動了,說:“皇上您是不是懷疑我有買通士子的嫌疑?”乾隆聽了居然很平靜地退朝了。後來傅恒還批評弘晝說:“這話哪兒是臣子該說的啊!”弘晝這才意識到自己的錯誤,第二天脫下帽子向乾隆請罪。乾隆說:“昨天我要是回答你一句,你就完蛋了!”雖然話說得嚴厲,但內心還是十分友愛的。

    看來這乾隆皇帝對兄弟們真是又愛又嚴啊!既要照顧他們的生活,又不能讓他們幹預政事。這種平衡可不好掌握,不過看這乾隆皇帝處理得遊刃有餘的樣子,真是讓人佩服啊!

    這果親王弘瞻可真是個“寶藏男孩”啊!他詩詞寫得一流,藏書量更是驚人,從小就跟著沈確士尚書學習,所以他的詞作都帶著一股正宗的韻味,不落俗套。他居家簡樸,生活節儉,俸餉的積蓄都能堆滿整個屋子。每天早上,他早早地起床巡視下屬,一旦發現有人違法,立馬就拿起棍子責罰,所以大家都怕他,不敢為非作歹。

    但弘瞻有個特點就是愛財,“善於積累財富”。他開了不少煤窯,結果不小心奪了老百姓的產業。還有一次,他囑咐兩淮鹽政高恒通過賣人參來牟利。更離譜的是,他還命令織造關差送來綢緞、玩器,卻隻給人家一點點錢。他的門客也經常為他“打理政務”,簡直就是把他當皇帝了!

    話說回來,這弘瞻還真是個“有錢任性”的主兒。乾隆二十八年五月初五那天,圓明園九州清宴發生了火災。當其他皇子都在拚命救火的時候,弘瞻卻遲到了!而且他跟大家見麵的時候,居然還麵帶笑容,沒有一點憂戚之感。乾隆皇帝看見這一幕,心裏那叫一個不滿啊!

    於是,乾隆帝決定好好教訓一下這個不省心的弟弟。他下了長諭,曆數弘瞻的過錯:“你身為朕的幼弟,從小養育成人,卻不知遵守朕的教誨,接受朕的恩澤。你屢次犯錯,不知悔改。比如你開設煤窯占奪民產、奉命前往盛京卻遲到等候等等。這些行為嚴重違背了家法朝綱和人心風紀。”

    乾隆帝還特意指出弘瞻犯下的幾大罪狀:

    讓護衛引導欠債的買賣人江某到高恒家賣參牟利;

    命令織造關差送來綢緞、玩器,卻隻給一點點錢;

    特別離譜的是,他居然讓門客為他“打理政務”,甚至還插手官員選拔事宜。

    乾隆帝痛心疾首地表示:“這些行為嚴重違背了朕的意願和朝廷的法紀。如果不加以製裁,將來其他皇子效仿你怎麽辦?朕實在為此感到寒心。”

    最後,乾隆帝決定從輕處罰弘瞻:削去其果親王的爵位,降為貝勒,永遠停俸。同時解除他兼攝的都統、內廷行走及管理造辦處、圓明園各執掌職務。希望這次處罰能讓弘瞻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以後能夠改正。

    這乾隆皇帝可真是夠操心的!他不僅得管國家大事,還得盯著他那些弟弟們的一舉一動。這不,他又在同一個諭旨裏,把和親王弘晝給批評了一頓。他說:“和親王跟弘瞻去給皇太後請安的時候,那舉止簡直太過分了!他們倆居然就在皇太後的寶座旁邊,跪著坐下了。這可是我之前請安的地方啊,他們倆這是把我這個皇帝放在眼裏嗎?”

    乾隆帝氣得不行,直接罰了和親王弘晝三年的俸祿,還把這個通諭發給了全國各地,讓大家引以為戒。這一下,全國都知道了和親王弘晝的“光輝事跡”,他也算是出名了!

    不過呢,這和親王弘晝也是個知錯就改的好孩子。他被批評之後,就閉門謝客,躲在家裏不出來見人。結果呢,因為心情鬱悶,居然生病了。乾隆三十年初,他的病情開始惡化,乾隆帝親自去看望他。和親王在病榻上給乾隆帝磕頭道歉,說自己知道錯了。乾隆帝握住他的手,痛心地說:“我之所以教訓你,是因為你年紀還小,想讓你改正錯誤。沒想到你竟然病得這麽重!”

    乾隆帝覺得自己的弟弟真是太可憐了,於是又把他封為郡王。三月初八日,和親王弘晝病逝。乾隆帝正在南巡呢,聽到這個消息非常難過。他立刻下令,和親王的葬禮一切按照親王的規格來辦,還讓六阿哥去給和親王守喪。他還特地派了內務府總管大臣英廉去幫忙處理王府的事務,以免那些太監趁機侵占王府的財產。最後,乾隆帝還親自去祭奠了和親王弘晝,給了他一個非常隆重的葬禮。

    乾隆皇帝啊,他對宗室族真的超級體恤,就好像是他們的貼心小棉襖一樣。他曾經下令宗人府,對於那些因為各種原因失去產業、生活困難的宗室族,要好好照顧。他還按照貧乏的程度,分了好幾個等級,最窮的那個能拿到三百兩銀子,稍微好點兒的減半。這不就是明擺著讓他們回老家好好過日子的意思嘛!

    而且啊,乾隆帝還特別關心他們的婚喪嫁娶。誰家要是有喜事了,就給一百二十兩銀子當嫁妝;誰家要是有人去世了,也給二百兩銀子作為葬禮的費用。你說這乾隆皇帝是不是真的太周到了?簡直就是天底下最好的皇帝啊!

    還有一次,乾隆四十七年的時候,乾隆皇帝在乾清宮大宴宗室,一下子來了近三千人,那場麵可真是壯觀啊!那時的乾隆皇帝可是英明神武,大清國也是全盛之勢,大家都說他是賢君明主。

    不過啊,乾隆皇帝最“體恤”宗室族的事,還是他推翻了那些被冤枉的先祖欽定的案子。比如說,他改掉了順治帝福臨時定下的睿王“叛逆”案,還有他老爹雍正帝定下的阿其那、塞思黑“悖逆”案。雖然他不敢明著違抗他老爹的旨意,但他還是做了很大的修改。他覺得那兩個被定罪的人其實並沒有真的做出大逆不道的事,隻是心裏想過而已。所以他就把他們原來的罪名都給改了,還讓他們重新回到玉牒裏。

    至於那個睿王“謀逆”案,真的是清朝的一件大冤案啊!那個多爾袞王爺,明明立下了那麽大的功勞,結果就因為太有權勢被福臨和他那些心術不正的支持者給記恨上了。等他一死,就被說成了“謀逆”罪,連他同母的弟弟多鋒也跟著遭殃殃了。這事情當時就引起了很大的轟動,許爾安和彭長庚這兩個大膽的家夥還上疏稱讚睿王的功績,請求恢複他的爵位。結果他們被順治帝嚴厲處罰,革職削爵流放寧古塔。但事實就是事實,這個冤案一直被人提起。還好有乾隆皇帝這個明主,終於把這個冤案給平反了!

    乾隆皇帝這次可真是膽大妄為啊!他居然敢冒著違抗先祖的風險,去平反那個被順治帝欽定的睿王“謀逆”案。這可是一百多年來,沒人敢碰的燙手山芋啊!不過呢,乾隆皇帝就是有這個魄力,他覺得這個案子是冤枉的,那就得給人家平反。

    他在乾隆四十三年正月初十日,下了一道長長的諭旨,宣布要追複睿親王多爾袞的封爵,恢複他原來的親王地位。他還讓那些被冤枉的人重新享受太廟的配享。這可真是個大手筆啊!

    乾隆皇帝在諭旨裏說了很多,他覺得睿親王多爾袞在開國的時候,可是立下了赫赫戰功的。那時候他率領大軍入關,把那些反賊都給掃蕩了,還把宮禁安定了下來。後來他還分派各王去追剿流寇,把疆土都給平定了。這一切都是睿親王的功勞啊!

    然後乾隆皇帝就開始數落那些構陷睿親王的人。他說那些人因為畏忌睿親王的威福,就在他死後誣告他謀逆。這真是太過分了!那個時候,世祖皇帝還很小,沒有親政,根本不知道這些事情。如果睿親王真的要謀反,那他手裏有兵權,想幹什麽就幹什麽了。而且那個時候吳三桂這些人也都聽他的,他的勢力可大了。但他卻沒有這樣做,這就說明他根本沒有謀反的心思。

    而且乾隆皇帝還拿英親王阿濟格跟睿親王做比較。他說阿濟格這個同母兄弟在犯錯的時候,睿親王就讓他去議罪,降為了郡王。這說明睿親王辦理政務是很公正的,是有君臣大義的。

    乾隆皇帝還特地引用了睿親王的原話,他說:“現在看看這些王爺貝勒大臣們,隻知道巴結我,沒有一個人尊重皇上。我當初要是聽你們的話即位當皇上,那可不行,我要誓死不從。”乾隆皇帝覺得睿親王這話真是說到他心坎兒裏去了。這說明睿親王是個忠心耿耿、有情有義的人啊!

    所以乾隆皇帝就下令,恢複睿親王的封號,追諡為忠。還讓他的後代繼承親王的封號,按照親王的規格修繕他的陵墓,並讓太常寺每年都去致祭。這真是讓人拍手稱快啊!乾隆皇帝這一舉動真是太果斷、太明智了!他這麽做真是得人心啊!這對“盛世”可真是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啊!

    乾隆皇帝的元後,孝賢純皇後富察氏,那可是出身於一個響當當的名門世家。她的曾祖父哈什屯老先生,跟著太宗皇帝征戰四方,立下了赫赫戰功,直接襲承了牛錄,還被任命為禮部副理事官。順治皇帝在位時,他一路高升,做到了內大臣、議政大臣,還進封為一等阿思哈尼哈番,相當於現在的一等男爵,還加封了拖沙喇哈番,又被提拔為太子太保。這位老先生可是鐵杆的保皇派,堅決擁護順治皇帝,連攝政王多爾袞都不敢小覷他。

    富察氏的祖父米思翰呢,也是康熙皇帝的親信大臣。他曆任內務府總管、禮部侍郎、戶部尚書,還兼任議政大臣。簡直就是皇帝的左膀右臂啊!富察氏的老爸李榮保則繼承了父輩的傳統,襲承了世職,擔任察哈爾總管。而她的兩個哥哥也都不是省油的燈。大哥馬齊深受康熙皇帝的賞識和寵信,一路攀升,曆任巡撫、左都禦史、兵部尚書兼議政大臣。康熙三十八年還被提拔為大學士,後來又封為二等伯。而她的小哥,也是文武雙全,曆任內務府總管、都統、領侍衛內大臣。

    雍正五年,富察氏被當時的世宗皇帝冊封為乾隆皇帝的嫡福晉。到了乾隆二年十二月初四日,乾隆皇帝穿上禮服,親自前往太和殿,宣讀冊立皇後製書。他命令大學士鄂爾泰擔任正使、戶部尚書海望為副使,持節,帶著冊寶,冊封嫡福晉富察氏為皇後。第二天,又以冊立皇後的大典儀式完成,昭告天下。

    乾隆皇帝在詔書中說:“朕認為皇後應該與朕一起,像天地一樣光明正大、順遂萬物,家國安寧。皇後在內宮的治理如同朝堂上的政務一樣重要。……遵奉聖母崇慶皇太後的懿旨,認定嫡妃富察氏來自名門世家,舉止端莊嫻雅,性格溫柔謹慎,具備天生的高貴品質和才華。她對家庭的孝順和對宮中的恭敬都是如此的真誠和勤勉。她的品德純正而優秀,……絕對適合冊立為皇後。”然後乾隆皇帝又大肆賞賜王公以下至奉恩將軍以及所有二品大臣以上的命婦。對於年滿四十歲且夫妻和睦的八旗滿洲、蒙古、漢軍士兵也給予了恩典。同時赦免了一些犯法的婦女,除了那些犯下十惡不赦之罪的人之外。

    這皇後可真是個賢淑節儉的好女人啊!她不僅孝順太後,跟乾隆皇帝也相處得像蜜一樣甜。乾隆皇帝可是敬重她得緊呢!史書上說她“上侍孝聖憲皇後,恪盡婦職。正位中宮十有三載,珠翠等飾,未嚐佩戴,惟插通草織絨等花,以為修飾。又以金銀線索緝成佩囊,殊為暴殄用物,故歲時進呈純皇帝荷包,”惟以鹿羔絨毛緝為佩囊,“仿諸先世關外之製,以寓不忘本之意,純皇帝每加敬禮”。

    有一次,大學士阿桂跟乾隆皇帝聊起了孝賢皇後對乾隆皇帝的深情厚愛。阿桂說:“純聖壯年,曾患癤,甫愈,醫雲:須養百日,元氣可複。孝賢皇後聞知,每夕於上寢宮外居住奉待,百日滿後,始回宮。”

    可惜啊,好景不長。乾隆十三年二月,乾隆皇帝帶著太後和皇後東巡山東。在濟南的時候,皇後突然病倒了。乾隆皇帝趕緊奏報給太後聽,太後聞訊悲慟良久。乾隆皇帝也很傷心啊!他降諭說:“皇後同朕奉皇太後東巡,諸禮已畢,忽在濟南微感寒疾,將息數天,已覺漸愈,誠恐久駐勞眾,重廑聖母之念,勸朕回鑾。朕亦以膚屙已痊,途次亦可將息,因命車駕還京,今至德州水程,忽遭變故。”

    乾隆皇帝十分悲痛,下令大辦喪事。大行皇後的梓宮送回北京長春宮後,乾隆皇帝親自去看了。皇子祭酒、王以下文武官員都去舉哀行禮了。皇帝還拿著素綢用的衣服,九天都不上朝。妃殯以下的人都要穿白布衣服,剪短頭發。王以下文武官員、公主、福晉以下鄉君、奉恩將軍、恭人以上的人都要去舉哀。外藩額駙、王、公、台吉、公主、福晉、郡主及朝鮮等國使臣在服內來京的也要成服。乾隆皇帝還親自寫了輓詩:“聖慈深憶孝,宮壼盡稱賢”。還下諭禮部說:“思惟孝賢二字之嘉名,實該皇後一生之淑德,應諡為孝賢皇後”。

    這皇後真是可惜了!這麽年輕就走了。不過她的賢淑節儉和孝順可是永遠流傳下來了!

    乾隆皇帝這老頭子,除了孝賢皇後之外,他還一連串冊立了兩位皇後和十多位妃子,可謂是“後宮佳麗三千人”啊!

    第二位皇後是那拉氏。孝賢皇後在乾隆十三年三月去世後,宮裏就亂了套,沒人統攝。於是,乾隆皇帝在七月就趕緊冊立嫻貴妃那拉氏為皇貴妃,攝六宮事。這可把那拉氏高興壞了,想著自己總算熬出了頭。沒想到十五年之後,她又被冊立為了皇後。可是,這帝後之間的關係啊,一直都不怎麽融洽。三十年那年,皇後跟著乾隆皇帝南巡,到了杭州,也不知道怎麽就“忤上旨”了,乾隆皇帝一不高興,就命令那拉氏先回京師。從此之後,兩人之間的矛盾就更加深了。

    第三位皇後是魏佳氏,這位可是死後才被追冊為後的。魏佳氏家裏原本是漢人,後來入了內務府當包衣,也就是奴隸。她老爸清泰也隻是一個小小的內管領。魏佳氏進了宮之後,一開始隻是個貴人,但後來一路高升,成了令嬪、令妃、令貴妃。最厲害的是,她居然在乾隆二十五年生下了皇十五子顒琰!這一下子,她的地位就更加穩固了。三十年的時候,她又被晉升為令皇貴妃。四十年的時候,她去世了,享年四十九歲。魏佳氏這一生生了四個兒子、兩個女兒,長子和四子早殤,但剩下的兩個兒子和兩個女兒都混得不錯。特別是那個次子顒琰,後來還當上了皇帝!魏佳氏死後二十年,乾隆六十年九月初三日,皇帝還把她的生母令懿皇貴妃追封為孝儀皇後,讓她在奉先殿升祔,排在孝賢皇後的後麵呢!

    在那些妃子裏麵呢,乾隆皇帝最喜歡的是慧賢皇貴妃高佳氏、容妃霍卓氏和惇妃汪氏這三位大美女啦!高佳氏原來姓高,她家原本是內務府的旗人家庭。她老爸高斌在內務府混得風生水起,一路高升,最後還當上了兩淮鹽政兼署江寧織造呢!因為高斌家的緣故,他們家還被抬入滿洲鑲黃旗,改姓為高佳氏呢!

    高佳氏這美女,早就是弘曆皇帝的側福晉啦!乾隆二年十二月初四日,皇帝特意請來了大學士張廷玉當正使、內閣學士索柱當副使,隆重地冊封高佳氏為貴妃。冊文裏還特地誇了她:“爾庶妃高氏,篤生名族,克備令儀,持敬慎以禔躬,秉柔嘉而成性,……茲仰承皇太後慈諭,以冊寶封爾為貴妃。”幾年以後,高佳氏去世了,皇帝還給她追封了一個“慧賢皇貴妃”的尊諡,可見是多麽受寵啊!

    再說說容妃霍卓氏,這可真是乾隆皇帝一段時間裏最寵愛的女人了!民間傳說她就是那個有奇香的香妃。說她長得那叫一個美豔絕倫,每次穿過的衣服洗完都能留下一股芬芳撲鼻的香味兒。民國時候有人編了個“野史”,說她原來是“回部”小和卓霍集占的老婆,後來被獻俘到京師。乾隆皇帝早就聽說她長得美,一見到就給提入宮中當妃子了。還有人說她原來是回部王妃,被獻進宮後想殺皇帝報仇,結果被太後給賜死了。這些都是瞎編的啦,別信。

    其實容妃是回部名門之後,當時回部上層人物叫和卓、伯克。乾隆帝在打回部前後,就多次下旨讓他們來歸順,後來還有很多和卓、伯克遵奉帝旨,加入到清朝這邊來。像吐魯番的額敏和卓就是其中之一,他一開始是輔國公,後來一路升到了貝子、貝勒,還被乾隆帝賜予了郡王品級,成了僅次於親王的貴族。

    容妃是新疆秉持回教始祖派噶不巴爾的後裔,家族在葉爾羌很有地位。她哥哥圖爾都因為不滿大小和卓霍集占搞割據反對清朝,就帶著全家搬到了伊犁住。後來大小和卓叛亂了,清軍過去平叛,圖爾都跟著五叔額色尹和堂兄瑪木特一起為清軍作戰,立下了汗馬功勞。他們也在乾隆二十四年被皇帝召到了北京長住。額色尹被封為輔國公,圖爾都則在二十四年被封為紮薩克一等台吉,後來還升到了輔國公。瑪木特也授了紮薩克一等台吉的職位。

    所以說嘛,容妃霍卓氏能成為乾隆皇帝的寵妃也不是沒有原因的!她不僅長得美,還有這麽顯赫的家世背景呢!

    乾隆皇帝對容妃的寵愛,那可是無人能及啊!容妃的待遇簡直就像個皇後一樣。乾隆帝經常賞賜給她各種地方進貢的珍稀果品,比如蜜荔枝、哈密瓜、綠葡萄幹、白葡萄子等等。皇帝每次出巡,還總帶著容妃同行。

    有一次,乾隆三十年,容妃陪著皇帝南巡,去了蘇州、杭州、江寧、揚州這些好地方。皇帝按照回部的習俗,給容妃送上了羊肚片、羊他他士、酒燉羊肉以及蘇州糕等美食。這簡直就是把她寵上了天!

    容妃還曾隨皇帝東巡泰山、曲阜,還去了盛京祖陵祭拜。皇帝對她的寵愛真是無微不至啊!

    到了容妃四十歲生日的時候,乾隆皇帝特地送了她無量壽佛、玉如意、青玉壽星、瑪瑙靈芝杯等貴重物品。等到五十大壽的時候,皇帝又賞賜了她一盒如意、九件古玩、九匹錦緞、九個銀元寶,真是豪氣衝天啊!

    乾隆皇帝對容妃的寵愛還表現在他對容妃家鄉習俗和思鄉之情的照顧上。他特地讓容妃常穿著回服,封妃的時候還特地為她做了天鵝絨朝冠、染貂朝冠、吉服袍褂、金龍繡九龍袍等等。為了滿足容妃的思鄉之情,皇帝還在寶月樓牆外特地建了一個“回子營”,裏麵修了回教禮拜寺,讓回人居住。這可真是用心良苦啊!

    乾隆帝還寫了很多關於寶月樓的詩,其中有很多注解都跟“回營”有關。比如有一首詩裏寫道:“樓臨長安街,街南俾移來西域回部居之。室宇即其製。”意思就是寶月樓靠近長安街,街南的回部居民都搬過來了,他們的房子就是按照回部的習俗建造的。

    乾隆帝對容妃的寵愛真是無與倫比啊!他特地為她建了寶月樓,又在牆外建了“回子營”,還親自寫了那麽多關於寶月樓的詩。這一切都充分表明了乾隆帝對容妃是多麽的寵愛。

    可惜的是,容妃在乾隆五十三年四月十九日因病去世了,享年五十五歲。臨終之前,她把全部衣物和珍貴的首飾分別贈與朝夕相處的妃嬪和本宮女子及娘家的叔、嬸、嫂、姐妹,留作紀念。乾隆帝非常悲痛,下令隆重辦理喪事:皇上輟朝三日,皇子以下、宗室似下,還有二品官以上的官員都要穿素服,不祭神。妃初薨日,那些親王啊、奉恩將軍以上的官員啊、公主啊、福晉啊等等都要來舉哀。妃之金棺奉移殯宮,還要行初祭禮,用金銀錠七萬,楮錢七萬,畫緞千端,楮帛九千等等。

    乾隆皇帝在眾多的妃子中,有一位他特別寵愛的人,那就是惇妃汪氏。這汪氏可是個人物,她不僅長得漂亮,還特別會哄乾隆皇帝開心。最厲害的是,她在乾隆四十年正月的時候,給已經六十五歲的乾隆皇帝生下了他最小的公主,那就是固倫和孝公主。這可真是老來得子,乾隆皇帝高興得合不攏嘴。

    但是呢,惇妃的性格可是有點暴躁,這可能是她從小在家嬌生慣養的原因吧。她在宮裏可是個“暴脾氣”,動不動就對下人又打又罵的,簡直就是個小辣椒。結果有一次,她竟然把一個宮女給打死了!這可是鬧出了人命啊!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點擊添加LINE 微風小說官網賬號
(可催更及找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