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史笑傳

第23章 救民疾苦澤如泉 銷案清名震九天(1/5)

    那金剛啊,餓得前心貼後背,手軟腳也軟,就像個泄了氣的皮球。他本想一骨碌爬起來趕緊跑路,可誰知這肚子咕嚕咕嚕叫得比雷還響,實在是邁不動步啊。沒辦法,他隻好又縮回神台下,打算再坐一會兒,緩過這陣勁兒再走。

    這廟啊,離黃侍郎家可不遠。說來也巧,那天正好是黃府酬神的日子。黃府的家丁們抬著禮物來這廟裏參拜。拜完了神,他們就都出去了。金剛一看這陣勢,立馬靈機一動:嘿,等他們拜完神,我何不求他們給點吃的喝的,填填我這餓癟的肚子?

    可誰承想啊,他這腦袋剛探出來一半兒,還沒來得及開口呢,那些家丁就已經走遠了。這下可把金剛給急得喲!他心想:這可咋辦?難道我就得這麽活活餓死在這兒不成?

    正糾結著呢,他突然眼前一亮:哎呀!那供台上不是還有三牲酒食嗎!這下可把金剛給樂壞了:哈哈!真是天無絕人之路啊!他也不管三七二十一了,爬起來就衝向供台大吃大喝起來。不一會兒工夫就把那些酒食給掃蕩一空吃得是滿嘴流油肚子溜圓。

    吃飽喝足之後金剛又縮回了神台下打算繼續躲一陣子。可誰知沒過多久那些黃府的家丁就回來了。他們一看供台上的酒食少了好多就覺得不對勁兒了:咦?這酒食怎麽少了這麽多?難道是神仙顯靈給吃了?不可能啊!那肯定是被偷了!

    於是他們就開始在廟裏四處搜尋起來。找著找著他們突然發現神台下藏著一個大漢!家丁們一看這架勢立馬就圍了上去:喂!你這家夥在這兒幹嘛呢?是不是偷吃我們的東西了?

    金剛被他們這麽一嚷嚷也有點兒不好意思了。他隻好硬著頭皮站出來承認錯誤:嘿嘿不好意思是我剛才太餓了所以就偷吃了點東西多謝你們啊。

    家丁們一聽這話更來氣了:謝什麽謝?偷了東西還有理了?走!跟我們去見公子去!就這樣他們一路吵吵鬧鬧地把金剛拖到了黃府。

    黃永清聽說這事兒之後也出來了。他上下打量了一下金剛見他身材魁梧一看就不是什麽泛泛之輩於是就開口問道:“這位仁兄請問你尊姓大名?為什麽會在這兒偷吃我們的東西呢?既然你肚子餓那不妨再吃一頓如何?”說完就叫家丁們再搬些酒肉出來讓金剛吃個痛快。

    金剛一聽這話頓時就感動了:哎呀這位公子真是太大方了!他也不客氣坐下來就大快朵頤起來不一會兒就把那些酒肉給吃得幹幹淨淨。

    吃飽之後金剛擦了擦嘴向黃永清問道:“敢問公子您尊姓大名?”黃永清道:“我姓黃名永清家祖是黃定邦侍郎。”金剛一聽這話趕緊磕頭道歉:“哎呀小人真是有眼無珠竟然沒認出公子來請公子恕罪!”

    黃永清擺擺手笑道:“不知者無罪嘛。你叫什麽名字為什麽會到這兒來呢?把事情經過跟我說說吧我自有處理。”金剛就把救碧玉打死張公子的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訴了黃永清。

    黃永清聽完之後點了點頭道:“原來如此。你這樣做也算是義氣之舉了。現在外麵到處都在懸賞捉拿你你就別到處亂跑了留在我這兒教我家人武藝吧。有我在這兒張提台也不敢到這兒來撒野。”

    金剛一聽這話簡直高興壞了:哎呀這下可算是找到避難所了!於是他就在黃府安頓下來開始教習黃府家人的武藝。從此以後他就再也不用擔心被張提台的人捉拿了。

    話說那張提台,經過幾個月的嚴密偵查,那金剛的蹤跡就像石沉大海,連個泡兒都沒冒。但這事兒哪能難倒他?一日,他得到風聲,說那金剛居然藏身在黃永清老巢。嘿,這張提台可不是省油的燈,馬上打起了精神,派人跟黃永清說,要他把金剛交出來,也好洗刷自己的罪名。

    這使者也不是一般人,立馬準備了一大堆禮物和一張名片,就這麽大搖大擺地走進了黃府。一見到黃公子,就畢恭畢敬地把名片遞了過去,把張提台的意思一五一十地說了一遍。黃公子一聽,眼睛瞪得像銅鈴,一拍大腿就說:“咱家可沒那金剛,你們弄錯了吧?不過鐵漢咱家倒有幾個。這樣吧,你回去告訴你家大人,讓他好好查查。”這使者一聽,心裏也知道這黃公子不是好惹的,隻好無奈地告辭了。

    這使者回到府中,把黃公子的話原封不動地告訴了張提台。張提台一聽,火冒三丈,怒吼道:“我還怕你這黃毛小子不成?”他立馬召集了所有的官兵,氣勢洶洶地衝向了黃侍郎府。那陣勢,真是殺氣騰騰!他們一到黃府門前,就扯著大嗓門喊:“黃永清小子,快把金剛交出來!不然待會兒我們搜出證據,你這一世英名可就毀了!”

    黃府的人一看這架勢,嚇得臉都白了。他們趕緊跑進去給黃公子報信。黃公子聽了微微一笑,吩咐家人別搭理他們。他心裏有底,就憑他們這幫官兵,還真不敢擅自闖入他黃府。果然,那幫人在外麵鬧得熱火朝天,卻始終不敢踏入黃府半步。

    金剛這哥們兒,實在忍不住了,就對黃公子說:“公子啊,為了我這點小事,竟然讓您跟這兒鬧得雞飛狗跳的,我心裏真不是滋味兒。要不我出去,跟他幹一架?要是打贏了,咱就另作打算;要是輸了,咱再跑路,另找地方。”黃公子一聽,這哪兒行啊?但他怎麽勸也勸不住這金剛,於是隻能由著他出了大門。

    這金剛一出門,拎起長槍,就在大門口大喊:“嘿,你個狗官!縱容兒子白天搶人家閨女,這是哪門子的道理?幸虧我救了這個良家姑娘,你兒子還不樂意,要跟我爭。今天我把他打趴下,給地方除了一害,老百姓都高興。你丫還敢來找我?趕緊滾回去,為國家出力去!”

    那張提台一聽,氣得七竅生煙!這不正是仇人見麵嗎?馬上叫手下一起上,跟金剛幹架。金剛也不含糊,一抖神威,打得那幫兵丁哭爹喊娘地跑了回去。張提台一看這情況,立馬催動五營口哨的官員,一起把金剛圍了起來。

    就這樣,雙方激戰了幾個小時,那金剛雖然猛,但畢竟雙拳難敵四手,最後被官兵生擒了。張提台大喜過望,趕緊帶回城裏,準備用大刑逼供。可這金剛真是個硬漢,怎麽打都不招。張提台無奈,隻好交給本縣的李連登審理,非要逼他招供不可。隻有這樣,才能請王命把他正法。

    這場官司打得真是驚心動魄啊!

    黃永清這邊兒,眼見金剛被抓,心裏著急啊。他尋思著,我跟李知縣李連登關係挺好的,要不我親自去求求情?於是他馬上吩咐家裏準備轎子,直奔縣衙。到了縣衙門口,他讓人遞上名帖。李知縣一聽黃永清來了,趕緊整了整衣冠,大開中門,親自迎了進去。

    兩人分東西坐下,李知縣問:“不知公子大駕光臨,有何貴幹啊?”黃永清說:“李大人,您可得給我評評理啊。我家那個金教師,也不知道怎麽就和張大人結了仇。結果張大人派兵馬來咱們家,抓走了金教師。我聽說現在是由您審理這個案子,您看這事兒能不能了解了解?”

    李知縣歎了口氣說:“我也知道這金剛跟王全關係好,但這次他幫著王全把張公子給打死了,這事兒可大了。明天我把你也請來,咱們一起審審這金剛怎麽樣?”黃永清一聽,連忙點頭答應。

    第二天一大早,黃永清就到了縣衙,李知縣又叫張提台派人來一起審案。張提台就派了葉遊府過來。審訊開始後,那金剛怕連累黃永清,就一股腦兒地把事情說了出來。李知縣無奈,隻能錄下口供,回複了張提台,等著他的命令來處決。

    審完之後,黃永清就告辭回府了。葉遊府也跟著回去了。

    咱們的天子和日清大人遊曆江南,玩遍了各種熱鬧場所,有一天,天子突然想起了黃永清那幫人,就對日清說:“日清啊,咱們去黃永清家串串門兒怎麽樣?”日清當然立馬引路,帶著天子來到了黃府。

    黃永清一聽天子駕到,嚇得急忙穿衣服出來跪接。天子進了屋,坐下來說:“永清啊,以後咱們就別那麽客氣了,你就叫我叔叔吧,咱們行叔侄禮。”黃永清點頭如搗蒜,趕緊叫家人準備酒菜。

    席間,黃永清就把金剛那事兒,從頭到尾給天子說了一遍。天子聽完,氣得拍桌子:“這種人,死有餘辜!金剛那小夥子,講義氣、有勇有謀,是個好樣的。我明天就發道聖旨給莊巡撫,讓他把張提台那老小子抓起來,等我回朝再收拾他。還有,把金剛放了,再賞李連登一個道銜記名,遇缺即補。”

    說完,天子當晚就把旨意寫好了。第二天一早,日清就領了聖旨,快馬加鞭地趕到了莊巡撫那兒。莊巡撫一聽是聖旨到了,趕緊換上衣冠,排開香案跪接。日清就大聲宣讀詔書: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朕現在江南遊玩呢,主要是為了表揚忠孝、鏟除奸佞。現在我發現張提台那老小子縱容兒子光天化日之下搶民女。雖然他兒子已經死了,但這事兒不能就這麽算了。莊巡撫啊,你給我把張提台抓起來送到京城去,等我回去再收拾他。還有啊,李連登那小夥子不錯,賞他一個道台記名吧,遇缺即補哈。別忘了把金剛給放了。就這樣吧,欽此!”

    聽完詔書後,莊大人和周日清一同坐了下來,開始品茶聊天。茶過幾巡,周日清起身告辭,回到宮中向天子複命。莊大人則立刻安排人手,準備依照詔書行事。

    這邊廂,金剛可算是從縣牢裏出來了。他向知縣大人謝過恩情後,直奔黃府而來,向黃公子磕頭感謝。黃公子笑著說:“你這次能出來,全靠當今仁聖天子的恩典。快別謝我了,快去見駕,叩謝天恩吧!”

    於是,金剛急忙上前叩頭。天子見他來了,便開始考問他的武藝和兵法。金剛可是個聰明人,對答如流,讓天子大為滿意。當即,天子就封了他個遊府之職,還親手寫了一道手詔,命他前往莊巡撫處驗過,等有空缺了就補上。

    金剛接過手詔,又是叩頭又是感謝的。然後他又向周日清和黃公子表示感謝。黃永清見狀,便安排了一桌豐盛的宴席為他壓驚。同時還請來了張禮泉和李雲生兩位公子作陪。

    這張禮泉和李雲生一見天子在此也是嚇得不輕連忙上前叩頭跪拜。禮畢之後大家一起入席談起了詩詞歌賦。這些人都是才子佳人自然應對如流讓天子大為讚賞。

    看著這群富貴忠義之人天子突然來了興致命人取來文房四寶寫下了幾個大字送給張、黃、李三人。三人上前一看隻見天子筆走龍蛇寫得十分絕妙。黃永清接過一看是“江南義士”四個大字上麵還寫著年月日並蓋有禦印。張禮泉接過一看是一個大大的“壽”字而李雲生接過的則是“義播江南”四個大字也同樣蓋有禦印。

    三人接過字幅後紛紛再拜叩謝喜形於色。他們當即決定請木匠雕刻成匾額懸掛在門前以彰顯天子的恩典。當晚酒宴一直持續到深夜才散席。

    黃永清陪伴著天子在窗前賞月兩人正看得高興突然聽到一段悲怨的琴聲如怨如慕如泣如訴仿佛有一個女子在訴說著自己的心事。

    話說那天,天子和日清正在窗前悠哉遊哉地賞月,突然一陣淒涼的琴聲隨風飄來,搞得兩人好奇心大起。正當他們側耳傾聽,想要琢磨出這是哪位高手在彈琴時,一陣風吹來,把琴聲吹得七零八落。於是兩人相視一笑,決定下樓睡覺去,明天再說。

    等到第二天晚上,他們又不約而同地來到窗前,準備繼續聽那神秘的琴聲。果然,初更剛過,那悠揚的琴聲又響了起來。這次他們聽得清清楚楚,琴聲裏還伴隨著一個女子的歌聲:

    “琴聲弄出怨時乖,醜命生來八字排。年老雙親今已謝,怨仇雖息將人累。累著金剛忠義漢,如今遇禍走天涯。天涯海角何方覓?碧玉情願結和鳴。”

    天子聽完後,摸了摸下巴說:“這女子彈琴自怨自艾的,原來是因為金剛救了她,結果害得她逃難。咱們不如明天去找找她,我做主讓金剛娶了她算了,這樣既能了結她的心願,也能讓金剛有個好歸宿。”說完兩人便下樓睡覺去了。

    第二天一大早天子就起來了,他把黃府的家人都叫了過來讓他們去請黃公子過來。黃永清過來後給天子問了安然後問天子有什麽吩咐。天子說:“前段時間金剛救的那個王碧玉就是昨天晚上彈琴的那個女子。我聽出她的琴音裏說她雙親都已經去世了又說多虧金剛救了她她願意嫁給金剛為妻。你去找個聰明伶俐的婦人再帶個老婦一起去跟她說這事兒金剛現在已經做了遊府讓她來這裏住下。我再下道旨意把金剛叫到這裏來讓他們倆在府裏成親就行了。”

    黃永清聽了之後趕緊派人去找王碧玉把這事兒跟她說了。原來王碧玉自從被金剛救了之後就逃到了這裏來結果不幸父母都去世了心裏十分苦楚。聽了黃永清派來的人的話之後她覺得也隻能這樣了於是就跟著他們來到了黃府。

    天子又把金剛叫了過來把這事兒跟他說了。金剛一聽高興得不得了連忙謝過天子。黃永清也幫著張羅給他們倆辦了酒席選了黃道吉日讓他們倆成了親。夫妻倆感情十分好過得甜甜蜜蜜的。向眾人謝過禮之後他們就一起上任去了從此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咱們接著聊啊,那天子把事情都辦妥了之後,就跟日清一起告別了永清他們一群人,然後兩個人就一起出去遊山玩水去了。

    說到這鬆江府留仙市啊,那地方可是有個人才輩出,其中就有一個文武雙全的大才子,他叫許英。這許英啊,長得是唇紅齒白,相貌堂堂,簡直就是個美男子啊!要說他的文才呢,比那江都還要高上一籌;要是說他的武藝呢,就跟那呂布差不多,也是個猛將啊!六韜三略這些兵法戰策,他就沒有不精通的;諸子百家的學問,他也沒有不曉得的。這許英啊,性格還特別豪爽,喜歡結交天下的英雄豪傑,就是一直還沒遇到那個真正的知己。他以前家裏特別有錢,百萬家財都不在話下,那時候他喜歡慷慨解囊,幫助別人。可是後來呢,他的父母相繼過世了,那家產也就漸漸地被他用得一幹二淨了。哎,有錢的時候大家都認識你,等到你窮困潦倒了,想找親戚朋友借點錢都借不到。這許英也是沒辦法啊,隻能把家裏的產業都變賣了。

    那許英實在是受不了這種窮困潦倒的生活了,於是他就想了個辦法:在留仙市的關帝廟前擺個攤兒賣武藝。你還別說啊這一下子就把看熱鬧的人都吸引過來了圍得跟螞蟻窩似的。這許英也挺有意思的他還硬起頭皮跟大家說:“各位父老鄉親啊請你們多多關照啊!我這輩子就喜歡揮霍錢財把父母留下來的家產都用光了。現在隻好在這裏耍耍刀槍棍棒了你們看了要是覺得還行就給個指點千萬別笑話我啊!”說完他就拿起雙刀舞動起來。

    哎呀媽呀!你看他那雙刀舞得啊簡直就像冬天下雪一樣剛開始還能看到點層次後來就直接變成了一堆雪花滾來滾去的了好看得不得了!把雙刀舞完了之後他又拿起棍子耍了起來。隻見那棍子在他手裏上下翻飛左打右打前打後打簡直就像是有了生命一樣!他把棍子打得:上打雪花蓋頂下打老樹盤根;左打金龍出海右打猛虎離山;前打金雞獨立後打美人佩劍。還有那左插花、右插花、金較剪、玉搔釵等等招式看得人眼花繚亂!有時候他像個將軍一樣捧著印有時候又像個美人兒一樣照著鏡子。那棍子在他手裏舞得是風生水起有風吹落葉之勢鬼泣神驚之技!哎呀呀真是武藝無雙人才絕品啊!

    看熱鬧的人齊聲喝彩,還有的人給許英送來綢緞和錢。要是別人在這兒賣藝,有這些銀兩就夠用了。可是許英這個少爺啊,他可是過慣了有錢人的日子,覺得大家給的錢太少了,就抱怨說:“小弟我還有一身好拳腳沒展示呢,本來想再給大家露一手,可惜你們都隻看熱鬧不願意出錢,這我可沒心思再耍了。”

    這時候旁邊突然冒出一個叫常惡的人,這哥們可是個地頭蛇,無賴一個,大家都叫他“常惡”。他一聽許英這麽說,就大聲喝道:“我看你是個外地人在這兒賣藝糊口,本來也就算了。但這是我們本地自己的地盤,你嫌給的錢少,哪有這個道理?我知道你原來是個大戶人家的子弟,現在落魄了,吃清淡點也就算了,還擺什麽架子?快收了攤兒滾蛋吧!”

    這可把許英給氣得臉紅耳赤的,他大喝道:“我在這兒耍功夫,你應該過來問候一聲,怎麽敢得罪我?不收攤兒又怎樣?”常惡說:“你不收攤兒,我就打你一拳。”就這樣你一言我一語地吵了起來,然後兩人就打了起來。

    哎呀,這常惡哪是許英的對手啊,他也就是個擺攤兒賣藝的,常惡很快就敗下陣來,跑掉了。許英正追著常惡跑呢,正好遇到了出來閑逛的天子和日清。他們看到許英追著常惡跑過來,就趕緊上前擋住許英,問道:“二位壯士請留步!你們這是怎麽回事?為什麽打起來?”

    許英把剛才那事兒一五一十地跟天子說了一遍,天子聽完後,就瞪了常惡一眼,常惡嚇得趕緊溜了。然後天子就拉著許英和日清一起去酒樓坐坐。他們找了個好位置坐下後,天子就叫酒保趕緊上酒菜。許英說:“我先去關王廟前把東西收了,馬上就來陪你們。”日清跟著他一起去關王廟前,幫他收拾那些雜七雜八的東西,然後就一起回到了酒樓。

    許英坐下來後,就好奇地問:“請問二位大哥怎麽稱呼啊?”天子笑了笑說:“我叫高天賜,是北京人。這是我親戚周日清,我們一起來這兒探友,路過這個地方。看你剛才那身手,真是英雄啊!你怎麽不去考個功名,為國家出力呢?何必在這兒拋頭露麵呢?”許英歎了口氣說:“我是本地人,叫許英。以前家裏挺有錢的,但我就是不喜歡做生意,隻喜歡讀書練武,所以也沒什麽出息。而且我花錢大手大腳的,把家產都用光了。現在我父母都不在了,就我一個人孤苦伶仃的。想借錢都沒地方借去,隻好在這兒賣藝混口飯吃。今天遇到你們這麽仗義的人真是太好了!”

    天子聽了後就說:“原來你是富家子弟啊現在落魄了。如果你想去投軍的話我可以幫你舉薦一下你覺得怎麽樣?”許英一聽這話高興壞了連忙說:“那太好了!多謝大哥提拔!我一定會好好幹的!”說完他們就一起喝酒聊天直到深夜才散場。然後許英就跟著天子一起回到了昌太客棧休息去了。

    吃過早飯之後,這三位仁兄就開始聊起了兵法。天子大哥開口道:“你們知道孫武子吧?他就靠那十三篇兵書,幫助吳王姬光雄霸一方,讓那些諸侯們都不敢輕舉妄動。還有張良,他得到了黃石公的真傳,用兵法幫漢高祖滅了楚國,振興了劉家天下。這些都是兵法的功勞啊!再說說漢末的諸葛孔明,他輔助劉備打仗,每次都是戰無不勝、攻無不克,多半也是因為他精通兵法。許兄弟,你應該也聽說過這些故事吧?”

    許英聽了後回答道:“諸葛孔明那可是千古第一才子啊!他的功勞蓋過了所有人,據說他還會呼風喚雨呢!雖然他的本事後人沒學到多少,但小弟不才,倒是認真研究過武侯的典籍。我每天晚上都會讀一讀他的書,每個字都不忘。如果你們不嫌我囉嗦的話,我可以背幾段給你們聽聽。”

    天子大哥一聽這話立刻來了興趣:“好啊!我們洗耳恭聽!”

    許英清了清嗓子開始背誦:“諸葛孔明的兵書有五十多篇呢!裏麵的內容變幻莫測、奧妙無窮對打仗的人來說非常有用。比如他在《勝敗篇》裏說:‘賢才都願意待在上麵的位置不願意屈居人下。如果三軍將士都心情愉快、士卒都敬畏將領、大家互相鼓勵勇敢、互相展現威嚴、互相用刑罰來規勸彼此那麽這就是必勝的道理。’反過來如果三軍將士都驚慌失措、士卒都懶惰散漫、將領不恩威並施、大家都不遵守法紀那麽這就是必敗的原因。”

    “還有啊他在《大勢篇》裏說:‘行軍打仗要注意三點:天時、地利、人和。天時就是日月星辰的位置、五星的合度以及風氣的調和。地利就是山川的險峻、河流的走向、道路的遠近等。人和就是君主聖明、將領賢能、三軍用禮、士卒用命以及糧草充足。’善於用兵的人會利用天時、觀察地利、依靠人和這樣就能無敵於天下萬無一失了。”

    “再說說《地勢將》吧:‘地勢對於打仗來說是非常重要的輔助條件。如果不知道利用地形優勢就想要取得勝利那幾乎是不可能的。比如說高山峻嶺和曲徑深林就適合步兵作戰;平原荒野和大地沙漠就適合騎兵衝鋒;倚山靠水和高林深穀就適合用弓箭和戈矛;草淺土平的地方就可以隨意進退這就是長戰之地;而芳草茂密、竹材交錯的地方則適合用槍矛作戰。’”

    “還有啊在《論情勢篇》裏諸葛孔明說:‘將領的性格也是多種多樣的有的勇敢而不怕死有的急躁而迅速有的貪婪而好利有的仁慈而不忍殺生有的有誌向而心情愉快有的有謀略而性格懦弱。’對於這些不同性格的將領我們也要采取不同的策略來應對。”

    “最後再說說《論堅勢篇》吧:‘古代那些善於打仗的人都會先揣摩敵人的情況然後再製定作戰計劃。’如果敵人師老兵疲、糧草匱乏、百姓怨恨、軍令不嚴、器械不修、沒有先見之明、外援不至、將領刻薄寡恩、賞罰不公、營陣混亂、戰勝而驕傲自滿那麽我們就可以趁機攻打他們。反之如果敵人任用賢能、糧草充足、武器銳利、四鄰和睦、大國支援那麽我們就應該避其鋒芒不要輕易與他們交戰。”許英滔滔不絕地背誦著諸葛孔明的兵法讓天子大哥聽得如癡如醉。

    背完之後許英還意猶未盡地說道:“這些隻是諸葛孔明兵法的大概內容而已。他行軍打仗的本事可是曆代軍師都比不上的!隻可惜小弟我沒能學到他的真傳啊!”

    天子大哥聽後深表讚同地說道:“你說得沒錯!攻心為上、攻城為下;心戰為上、兵戰為下。這才是真正的兵法精髓啊!諸葛孔明能夠服眾也是因為他深諳此道。你的見解也很獨到看來你對兵法的研究確實很深入啊!”

    就這樣三個人一直聊到了天黑都沒覺得累。

    第二天一大早,聖天子就找到了許英,對他說:“嘿,許英啊,我跟咱們這兒的巡撫莊大人可是老鐵了,關係好得不得了。我現在給你寫封推薦信,你拿著去找他,保準有好處等著你,說不定還能撈個一官半職的呢!不過啊,你得記住了,要是真當上官了,可得好好幹,忠軍報國,愛惜士兵,關心百姓,這才是最重要的。千萬別給我丟臉啊!”

    說完這些,聖天子就動手寫起信來。不一會兒,一封手寫的推薦信就交到了許英手裏。許英接過信,激動得不行,立馬跪下給聖天子磕頭,感謝他的推薦之恩。然後跟日清告了別,興高采烈地去找莊大人了。

    天子與日清這倆哥們,一路上遊山玩水,看啥啥新鮮,玩啥啥有趣。一天,他們來到了一個地方,眼前出現了一座古廟,廟前的金字匾額上寫著“土穀城隍之社”。這倆人興致勃勃地走進廟裏,隻見房屋寬大,但可惜的是已經荒蕪無人,一片破敗的景象。

    正當他們在殿廊裏東張西望的時候,突然聽到外麵傳來了腳步聲,接著進來了三個人,長得那叫一個奇形怪狀,簡直跟妖怪似的。其中一位白麵書生模樣的開口說:“我們三個比比誰能舉起這石獅子。”旁邊那位黑麵大漢不屑一顧:“哼,你這瘦弱書生,我看你肯定舉不起來。要是你能舉起,我二人就從此不再習武,直接回山裏修真養性去。”

    白麵書生笑道:“你們倆先舉,我最後舉。”這三人啊,其實都大有來頭。白麵者名叫秦寶,黑麵者乃是徐剛,而那個魁梧的大漢名叫王化。他們三個不僅謀略過人,武藝更是高強。

    徐剛先上前去挑戰石獅。他觀察了石獅四周後,決定用坐馬之勢去搬動它。可是,他使出了渾身解數,那石獅卻紋絲不動。於是徐剛卯足了勁兒,用盡平生氣力去搬動石獅。終於,他把這個大家夥給挪動了,但也就挪動了三步遠,然後就累得氣喘籲籲。

    秦寶走上前去,對徐剛說:“你的力氣雖然不小,但看我的。”說著,他走到石獅跟前,用一隻手就把石獅給夾住了。然後他抱起石獅,在腰間轉了幾圈。接著他又把石獅放在地上,左移右換了好幾次才放下。秦寶放下石獅後得意地說:“看我把石獅從左邊移到右邊,再從右邊移回左邊。”

    那兩位兄弟聽了他這話也不甘示弱:“哼,這有何難?看我們把石獅左手夾住,放在腰間頂來頂去。”就這樣,三人你來我往地展示著自己的絕技。

    最後輪到秦寶了。他信心滿滿地說:“這次我要把石獅抱起來放在戲台上,然後再放回原處。”說罷他就開始整裝待發。隻見他紮好馬步,用雙手緊緊夾住石獅,然後膝蓋一頂,就把石獅穩穩地夾了起來。他抱著石獅走到戲台上,然後又走回原處把石獅放下。整個過程中他麵色不改、氣定神閑。

    天子與日清兩人看得目瞪口呆,心裏直呼:“這不就是再生的項羽嘛!”他們內心充滿了敬意,於是天子走上前去,客客氣氣地問:“三位壯士,敢問貴姓?何方人士啊?”

    那白麵書生秦寶答道:“哦,我姓秦名寶,這位黑臉大漢姓徐名剛,那邊那位魁梧的兄弟姓王名化。我們都是本地人,從小就喜歡舞槍弄棒,學了點武藝。今天閑得蛋疼,就到這裏來比試比試。沒想到被我們舉起的石獅被你們二位看見了,真是不好意思哈。對了,還沒問二位客官高姓大名呢?”

    天子笑了笑說:“我是北京來的,姓高名天賜。這是我親戚周日清。我們來這裏找朋友玩,順便逛逛。沒想到遇到了你們三位英雄,真是讓人敬佩啊!你們怎麽不去朝廷裏效力呢?”

    秦寶歎了口氣說:“唉,我們早就有這心了。可是沒人引薦啊,隻能在這裏守株待兔了。想去考科舉吧,家裏又窮得叮當響,連書都買不起。”

    天子聽了拍拍胸脯說:“英雄失誌,的確是讓人悲哀的事情。不過別灰心,我跟這裏的莊巡撫大人是世交。要是有合適的職位,我一定幫你們引薦!”

    說完五人勾肩搭背地來到了酒店坐下,點了一桌子的好酒好菜。席間他們談論起了兵法戰略、國家大事。秦寶他們三人對答如流、滔滔不絕地把自己的誌向和謀略都說了出來。五人越聊越投機、越喝越高興。

    酒足飯飽之後秦寶等人紛紛向天子表示感謝並讓他留心引薦的事情然後就各自告別離去了。

    第二天,天子哥和日清小弟又溜達到了息勞亭。這亭子啊,就是個過路車馬歇腳的地方,有點像現在的服務區。裏麵啥都有,小販擺攤兒賣雜物,還有說書的講古論今,氣氛特別好。正好有個說書的在那兒講《水滸傳》,正說到高俅跟柳世雄報仇,要抓王慶治罪的事兒。天子跟日清就坐下聽了半天,結果突然天降大雨,嘩啦啦的平地就漲了一尺多深的水,把大家都給衝散了。

    天子隻好在附近的客店住下,心裏別提多鬱悶了。再加上附近海邊還發了大水,受災的人可不少。有個叫張孝子的哥們兒,他家父母都快六十了,娶了個媳婦叫李氏,還生了倆兒子,大概四五歲的樣子。這家人特別窮,就靠挑擔子賣點兒啥為生,住的也是那種低矮的茅草屋,還在海邊兒上。結果那天大水一來,他們根本來不及搬東西,張孝子急忙抱起他爹,他媳婦背起她媽,兩個小的孩子因為太小了沒法再帶了,隻好先救了父母再說。等水退了之後,周圍的茅草屋全都沒了,就他們家還好好的。夫妻倆帶著父母回家一看,嘿!倆兒子也安然無恙地在家呢!這不就是孝心感動了老天爺嘛!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