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九型體質養生

正文 第5章 氣虛體質(1)(1/4)

    氣短族,養生重在補養元氣

    【精氣神是人體健康的“吉祥三寶”】

    現在的年輕人經常感到乏力、孤獨,情緒也容易出現波動,患得患失的情況時有發生,這是由於沒有健康、穩定的心態,精、氣、神消耗得很嚴重所致。精能生氣,氣能生神,精充氣足才能神全,神躁不安會耗氣傷精,而精氣受損,神也容易浮躁不安。

    古人雲:“人有三寶,曰精、曰氣、曰神。”

    精、氣、神是生命的三個要素,是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必要的元素和物質基礎,三者相互滋生、相互助長。人的生命起源是“精”,維持生命的動力是“氣”,而生命的體現就是“神”的活動。中醫評定一個人的健康情況,就是從精、氣、神三個方麵考慮的。

    精——生命的起源

    《黃帝內經·靈樞》中記載,“人始生,先氣虛體質成精”。精是構成、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包括精、血、津液。按照精的來源、功能和作用分類,可以將精分為“先天精”和“後天精”。“先天精”又叫“元精”,是父母遺傳下來的,源自父母的精、血,在整個生命活動中起到了“生命之根”的作用。“後天精”又叫“髒腑之精”,也可稱為“水穀精微”,需要五穀飲食營養的不斷補充,然後通過肺的調節、脾胃的消化吸收,將營養物質的精微送到人體的各個部分,以達到滋養的作用。而“先天精”和“後天精”一起存在於腎髒之中.形成“腎精”。

    養精的方法主要有三個方麵:第一,節欲保精。“色字頭上一把刀”,想要養精就要節欲,過度泄精會泄掉人的精氣。《黃帝內經》指出,隻有把腎精蓄積下來,身體才能源源不斷地受到滋養,才能健康長壽。第二,經絡按摩,保精養精。中醫認為,經常按摩下丹田(肚臍下1.5寸,關元穴和肚臍連線的中點)可保精養精。按摩時,應該兩手交疊,用手掌心的勞宮穴按揉下丹田的位置,一般按120次,順時針和逆時針各按摩60次,以下丹田感覺溫暖、發熱為宜。第三,均衡營養,注意補精。

    營養全麵均衡的飲食,是補精的重要手段。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多吃一些動物腎髒,或者黑芝麻、黑豆、山藥、核桃、芡實、蓮子等。

    氣——維持生命的動力

    人們常說,生命在於運動。生命運動也就是氣運動的過程,如果沒有氣那就沒有生命。

    《黃帝內經·素問》提到,“在天為氣,在地成形,形氣相感而化生萬物矣。”意思就是說,氣是人體生命活動的根本和原動力,萬物賴以氣而生化和存在。氣可以推動經氣、血液的運行,呼吸吐納,水穀代謝,營養敷布,各髒腑組織器官的功能活動,調節人體正常體溫,與病氣鬥爭,都要依靠體內的氣。

    人體的氣有四種:第一種叫元氣,也叫真氣,來源於腎髒,從父母處繼承,是生命的原發性的“氣”。第二種叫宗氣,是呼吸之氣。第三種叫營氣,是血脈當中的營養物質,對人體能起到滋養作用。第四種叫衛氣,運行在體表,能夠保護人體、抵禦外邪。

    宋代《壽親養老新書》中歸納了古人養氣的一些經驗:“一者,少語言,養氣血;二者,戒色欲,養精氣;三者,薄滋味,養血氣;四者,咽津液,養髒氣;五者,莫嗔怒,養肝氣;六者,美飲食,養胃氣;七者,少思慮,養心氣。”除了古人的經驗,還建議大家適當地進行運動,因為運動可以促進髒腑氣機的升降出入,能夠幫助身體維持正常的生理功能。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